老和尚,身披一襲紅色袈裟,身材高大,容貌端莊,頭上和臉上的發須剃得幹幹淨淨,雖然雙目失明,但氣度不凡,在一輪滿月的掩映下,臉上微微泛出淡金色的光輝。啥人?揚州大明寺方丈、大唐高僧鑒真,一位聲名遠播有着4萬多弟子的授戒大師。他為什麼不在揚州主持佛事,卻乘船跑到日本來呢?又為什麼明明就一個人喝茶,卻要放着兩個茶杯?聽我慢慢說來。
鑒真在世的唐朝,是東亞地區的頭号強國,也是世界上一等一的頭号泱泱大國。當時,政局安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所以周圍的鄰國特别是一衣帶水的日本,就萬事仰慕中國,接連派出一批又一批遣唐僧到中國來學習,同時呢,也想方設法邀請唐朝的高僧前去宣講,弘揚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幫助日本制訂佛規戒律,并且給那裡的王公貴族、文武百官和普通百姓剃度。
現在,鑒真摸索着仔細解開放在身邊的一個裝滿書卷的包袱,輕輕拿出幾本律藏經典。雖然眼睛已經看不見,但這些經文鑒真不知道雲遊宣講過多少次,早就爛熟于胸了。這些佛門經典,特别是其中幾卷《摩诃僧祇律》,更是東晉大和尚法顯從印度取回梵文原經,再研究翻譯過來的,通過一代代的師徒相傳,到鑒真手裡已經成為大明寺的鎮寺之寶。
甲心火傳燈出祖庭。
迦陵佛音豈獨聽?
毗昙東示大乘法,
扶桑淨土遍綸音。
甲(表)鑒真端起自己面前的一杯茶,對前面一杯茶自言自語——
甲(白)前輩宗師,法顯大和尚,貧僧稽首了。想我鑒真,不顧生死,東渡扶桑,傳揚律典佛法,經五次失敗,曆十二春秋,終将在明天可以到達日本京都奈良,這仰賴大師的精神感召和佛法教誨。從明天開始,貧僧将把大師從天竺取回的律藏經典,在東瀛扶桑廣為宣講傳播,發揚而光大,以我佛慈悲之心普渡衆生。故而特地在此設清茶一杯,奉敬大師。
甲(表)說完,先高舉茶杯,頂禮三點頭,再雙手合十,躬身三鞠躬,然後,仰面一飲而盡。
甲廖廓霜天念先賢,一盞香茗敬法顯。
望艙外,桂華瀉舟萬籁靜;
聽舷邊,晚風飒飒如泉咽。
跌跏獨坐在幾前,心馳神往總如煙。
想大師為補中土佛經缺,冒險犯難赴西天。
登山涉水去求真,乘風破浪歸故原。
晚僧是承前師,學先賢,承妙論,辟新篇,彙融唐風把律宗研,要使華夏蓮香東瀛現,使那昙花遍淨釋大千。
甲(表)鑒真敬茶之後,正襟端坐,雙掌合十,凝思冥想,神遊太虛。突然,覺得一股奇怪的香氣從遠處飄來,而且越來越濃,一下子沖進鼻子,鑒真冷不防打了一個大噴嚏,居然張開了一雙已經失明的眼睛。咦,他下意識向前一看,
甲隻見是一位得道高僧迎面來,笑容可掬步輕翩。
甲(表)鑒真這個時候,突然心裡一驚,怎麼?怎麼?
甲怎麼我的雙目失明竟回聰,又可瞻仰萬物察坤乾。
甲(表)鑒真實在想不到,一隻噴嚏,居然打開了自己已經瞎掉的雙眼,又可看到東西,心裡想,一定是這位正在走過來的佛祖所施予的恩惠,所以連忙匍拜在地。
甲(白)阿彌陀佛,貧僧鑒真敬拜佛祖恩惠。
乙(表)來人呵呵一笑。
乙(白)鑒真,你雙目重見光明,乃是你陰功積德的造化,與老衲何幹?你再睜眼仔細看看,我們佛緣浩蕩,不是天天見面的嗎?怎麼給忘了?
甲(表)天天見面?鑒真覺得奇怪。再仔細一看這位老和尚,怎麼面孔如此熟悉?隻見他高額寬廣,兩道濃眉,鼻正口方,唇上一道八字濃須,兩耳貼肉垂肩,臉帶慈祥微笑,身披一件金黃色袈裟,手持一根四股十二環錫杖,慈祥中自有一股威嚴之風。他想來想去覺得臉很熟。突然靈光一閃!想起了,這不正是一直供奉在自己禅房中那幅畫像上的法顯大師嗎?心裡一個激動,連忙站起來,雙手合十問訊。
甲(白)阿彌陀佛,敢問尊座,莫不就是東晉時分,西天取經、陸去海歸的法顯大師?
乙(白)善哉善哉,大和尚果然慧目聰穎,老衲正是。
甲(表)鑒真見到心中的偶像突然駕臨,大喜過望,也忘了法顯要比他大三百幾十歲,連忙請法顯進艙坐定。這兩位高僧都是宅心仁厚、經論淵博的佛學大師,今晚曠世相遇,真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所以一見面就不落俗套,立即相互請教,交流心得。
甲後學鑒真稽首恭,得遇大師實幸榮。
我東渡扶桑宣律藏,全仰賴尊座取經譯原宗。
乙敢聞先師多教誨,因何負笈去西穹?
當年東晉香火重,僧俗混沌信徒衆。
然而是清規戒律無依憑,律藏稀缺典籍窮。
故而我西天取經學先進,佛淵歸元覓世崇。
甲大師你佛心慈悲度生衆,八德池中尋蓮宗。
這西天路遙魔幻多,犯難坎坷萬象兇。
又敢聞先師多教誨,如何舍生取義破困籠?
乙我是時年六六登程去,發足長安腳步匆。循河西,越嶺蔥,過流沙,登冰峰,一路艱辛一路沖。
上無飛鳥戈壁盡,下無走獸枯骨垅。
餐風宿露拖病體,同道雪山添新塚。
劫後餘生抵恒河,巡禮求學不敢松。
聽暮鼓,敲晨鐘,學梵文,習律宗,覓經十年寒寺中。
甲大師你傲然風骨今人敬,曆盡艱險去探蒼穹。
苦心孤詣求佛宗,晚輩後僧蒙恩隆。
再敢聞習得律藏真卷後,如何攜經返故垅?
乙海上風雲多變幻,狂飚起,暴雨沖,浪擊船漏衆皆恐。
老衲是處變不驚心不動,舉掌合十把觀音頌。
任憑驚濤多險惡,我随身俗物皆可抛,唯将律藏護胸中。
如此這般連三月,苦舟漂到爪哇東。
饑寒交迫渡冬日,候得信風再啟蹤,欲渡南海取廣東。
誰料航行一月又遇風,七十餘日逐浪湧。
水盡糧絕腹中空,幸見前方島影動,竟然是苦舟漂着崂山東。
甲聽罷法顯陸海行,佛心浩氣貫長虹,我是五内俱振實動容。
大師你千幸萬苦為衆生,乘危履險事親躬,
歸來又撰《佛國記》,青史留名萬古頌。
乙(白)大和尚過獎了,想你我佛門弟子,應以慈悲為懷,廣傳教益,普渡衆生,營造一個平安和諧的極樂世界,故甘受劫難,笑迎風波,實乃情理使然。
甲(白)大師教誨極是,想尊座開宗明義,著書立說,貧僧到此,正是為了傳播大師從西天取來的律藏,隻是偶略加粗淺體悟而已。
乙(白)大和尚何必過謙,這東西方佛學交流,因地制宜,因時而變,都是大善之舉。老衲還聽說,大和尚曆盡艱辛,疊遭坎坷,經過六次東渡,始抵扶桑,這其中的甘苦,願聞其詳。
甲(白)先輩下問,其實晚僧不過是以尊座為楷模,義不容辭而已。大師容禀,在十二年前,
甲貧僧奉佛揚州城,居持古寺稱大明。
東鄰天皇崇佛法,遣僧入唐求師尊。
那一天榮睿普照登門拜,請遣講師傳經論。
我是擊鐘聚僧相與論,選賢擇能要踐此行。
怎奈是萬裡東海風波險,衆人默默未敢應。
有的說,彼國太遠多險阻,若遇不測命難存;
有的說,滄海淼漫蕩危舟,百無一至難成行。
乙(白)哦,衆弟子畏難不前,未識大和尚意下如何?
甲貧僧想普度衆生乃我所願,為法事何惜身價與性命?
因此上,當即拍案明心迹,要學大師親赴東瀛傳經論。
乙(白)大和尚心志堅定,義無反顧,真乃我佛門之幸。
甲慨然踏上東渡路,奉經攜徒赴征程。
誰料想平地起坎坷,滄海多乖淫,這五次東渡均未成。
乙(白)真是好事多磨,烈火煉金。
甲一渡受誣通海賊,沒舟船未成行。
二渡舉帆揚州城,折船損糧再難行。
三渡舟船撞暗礁,人落水,舟複傾,荒島劫後未曾行。
四渡欲取浙閩海,衆弟子是不忍師父再折騰,故而奏禀官府斷我行。
五渡率衆登程途,船舵失控如浮萍。
海面上,蛟龍出沒鲸潛行;船艙中,鹹水縱橫米漏盡。
衆僧是,咽不入,吐苦頻,不辭艱辛唱觀音。逐波漂流十四天,矢志不渝度混沌,忽覺眼前呈新景。
乙(白)恭喜則個,諒是苦盡甘來,船抵扶桑了。
甲(白)哪裡哪裡。
甲這鮮花迎,竹木盛,竟然是瓊崖島角不期臨。
甲(白)回禀大師,我們的船本來是要向東駛向日本的,想不到被風流所推,漂到海南島了。
甲(表)啥地方,就是今天三亞最有名的5A級旅遊景區“天涯海角”,現在各位遊客過去,還可以看到鑒真和尚和衆弟子的大型雕像。
乙(白)那是南轅北轍,這比當年老衲從廣州漂到青島可是要遠多了,真是罪過罪過。
甲茫茫十年五次渡,傳經夙願恨未成。鑒真我六六高齡雖目失明,但不忘初心再啟程。循運河,出吳門,過釣魚,越蒼溟,九死一生曆盡坎坷抵東瀛。
乙(白)大和尚惠念蒼生,初心不改,真是功德無量,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甲(白)大師過譽了。想貧僧不過是追随尊座,弘揚律藏。這菩提樹要枝葉繁茂,全仗根深基厚,所以還要請大師多加教化才是。
乙(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佛慈悲,還要靠衆人前仆後繼,傳播交融,共生同長,始能登得三寶。時光不早,大和尚明天還有重要佛事,也該早點歇息了。老衲也該走了,臨别之時,有幾句偈語贈與
乙後到先來無主賓,
非心非幻亦非真。
個中分别原無别,
剝盡才知是一人。
甲(表)鑒真見法顯說完起身要走,急忙想站起來挽留,不料倉促間袈裟的袍角帶落了茶幾上的茶杯,隻聽見潑拉一聲,心裡一驚,一下子醒了過來,原來剛才是自己打坐小憩了一會,在夢中會見了心儀已久的法顯大師。
乙(表)正在這個時候,突然鑒真的座船邊上樂聲四起,岸邊上也是人聲鼎沸,一位弟子直奔進來和師父說,天快亮了,日本天皇派來迎接的禦船已到,日本僧俗百姓也紛紛自發湧到岸邊,要一睹大和尚的風采。
甲(表)鑒真一聽,心裡悲喜交集,前後六次東渡,今天總算能踏上日本的土地了。想到這裡,不禁怆然淚下。他走到船頭甲闆上環顧四周,眼睛雖然看不見,但是心中的目光早已越過迎接他的禦船與衆人,投向波瀾壯闊的大海。
甲鑒真矢志傳經綸,
舍己為人道義深。
遍曆苦海六劫渡,
無分垢淨降甘霖。
乙日本舉國齊歡騰,
萬人空巷迎貴賓。
文化交融相向行,
唐風洋溢奈良城。
合這正是萬裡海疆絲路情,
先驅何懼渺茫深。
乘桴嘗載星鬥去,
一襟風月一盞燈。
甲(表)鑒真會法顯,短篇到此結束。
點評:
作品故事生動,寓意深刻。以鑒真與法顯兩位高僧的隔世對話為主線,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作者對佛學或者說是對文化傳播時空上連貫性特質的把握。唱詞雅俗共賞,表達清晰,對涉及佛學方面的禮儀稱謂展現較為精準,體現了作者對作品細節的把握。
唱詞的字數、平仄方面需略作點整,以符合評彈唱詞的要求使唱腔能自由發揮。表白、官白能使人物的形象立體、豐滿。在處理形式與内容的關系上,可作其他嘗試。故事的内容作為短篇彈詞稍顯空洞。改成夾白開篇、對唱開篇可能更為合适。
(點評人:邢晏芝)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