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評話、蘇州彈詞這兩個曲種,從形成到現在的幾百年中,從來就是在書場演出長篇書目的,以演出長篇書目為存在形式和生存方式。蘇州評彈長篇書目的傳承、創新,就是蘇州評彈流傳發展的曆史。
在蘇州評話、彈詞的曆史上,曾經演出過多少部評話和彈詞的長篇書目,現無考。數量很多,但每部書流傳演出的時間,長短不一。一部新長篇的創編演出,有的保留的時間很短,演出時間不長。一部新長篇能演出幾年,算是有成績了,能演出十幾年、幾十年,就很有成績了。能長期保留在書台上不斷流傳演出的長篇書目不多,要有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蘇州評彈卻有幾十部已經流傳一二百年的傳統書目,有的至今尚在書台上流傳演出,可見蘇州評話、彈詞的曆史悠久,藝術積澱深厚,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深厚的群衆基礎。所以,蘇州評彈的傳統書目和傳統藝術應該受到保護,應該珍惜,應該努力傳承創新。
(二)
蘇州評彈的傳統書目和保留書目,在書台上長期流傳、反複演出,既是傳承,又是創新。蘇州評彈的長篇書目傳承創新的曆史,就是發展提高、臻于成熟的發展史。
說書就是創作,把故事講熟,講得更加生動、豐富,對故事不斷有新的解讀,使故事更合理、人物更豐滿、形象更生動、更有藝術感染力,這就要求常說常新,即不斷地在傳承中創新。衆多的演員,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在書台上逐漸積累了一批多種題材的長篇書目。說同一部書的,有了“各家各說”,多種多樣的風格流派。
在發展創新的過程中,因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演員的思想、藝術水平有高低,藝術上的追求有不同,因此有高低雅俗優劣的不同趨向。藝術的流變,應努力追求愈說愈好。同時,部分淘汰,也是必然現象。
(三)
傳統書目和保留書目在傳承中,一部分因脫離群衆而被淘汰,因缺乏創新努力而受到冷落,逐漸離開書台。時代前進,社會發展,評彈藝術要反映新的時代和新的社會生活、新的人物形象,所以,創編演出新的書目是評彈藝術發展的一項主要任務,也是藝術求生存的必由之路。
創編演出新的書目,經過努力,使之成為書台上的保留書目,就能進入上述評彈傳承創新的發展流程。傳統書目、保留書目的傳承創新,和新創編的書目争取成為保留書目的努力,這是蘇州評話、彈詞傳承創新的一體兩面。
但是,多年以來,有一種認識,認為隻有創編新書目的演出努力,才是創新。這種認識是脫離評彈創新的實際的,是片面的。新創編的書目要在演出後接受檢驗,能否保留在書台上、保留在書台上的時間長短,都要接受檢驗。如果隻是以上一次評獎和下一次評獎之間創編的新書目算作創新标準,對于評彈長篇新書目有失公平,不利于評彈長篇書目的建設和提高。單一評判标準可能隻适用于演幾場就丢的,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短小節目。
(四)
我們對蘇州評話、彈詞書目傳承創新的曆史及其規律如何認識?已經形成的曆史規律是否繼續有效?在書場裡演出的評彈長篇書目已經在衰落,能否保護起來、使之生存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過下面的一段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蘇州評彈的傳承創新,能否按既有規律在原有的道路上繼續發展呢?我們還有沒有這樣的“評彈自信”呢?
在客觀上,由于經濟發展、交通發達、人口遷移、方言淡化、地方文藝趨同,蘇州評彈逐漸失去群衆基礎,所以,蘇州評彈需要保護,更需要争取生存。
1949年後,因對民族文化、傳統文藝的重視,對蘇州評彈的保護、傳承,有相當的成績,保存下一批傳統書目,到現在仍然生存在書場裡,仍然以長篇演出為主。但有脫離傳統、脫離群衆的缺失,雖然有過幾段很興旺的時期,但總趨勢是在不斷衰落。
應該回顧曆史,總結經驗,明确蘇州評話、彈詞及曲藝的特性和藝術規律,尊重規律。蘇州評彈應該面向群衆,面向書場聽衆,主要為他們服務。有一種認識,說曲藝是中世紀的産物,現代曲藝應該是走向大舞台的大曲藝,要搞“洋大新”,不像原來的樣子,才是創新,說不要怕“四不像”,不要傳統才是創新。但脫離傳統的創新,是浮躁的表現。急于創新,出精品,制造轟動,急于争獎,讓不少人放棄蘇州評彈傳承創新的應有努力,離開評彈固有的特點和發展規律。評彈還能保護下來,在傳承創新中發展嗎?
(五)
按蘇州評彈傳承創新的藝術規律,保護、發展的當下任務,應該是按非遺保護的要求,傳承發展優秀的傳統書目;對尚在流傳的,适當延伸、補全,搶救一批可能繼續傳承的傳統書目;分批幫助提高保留書目的藝術水平,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
總結交流長篇書目書場演出的經驗,提高思想、藝術水平。明确蘇州評話、彈詞是語言藝術,提高說書的語言文學水平,是提高藝術水平的主要要求,以創造想象的藝術形象為目的。模仿角色、模仿動作為輔助手段,評話、彈詞的表演,是演員的表演,不是角色表演,并不以創造具象的形象為任務。說書不是演戲。說書的是演員,企圖用模仿動作來塑造具象的角色形象,會弄巧成拙。建議演員多看小說,多讀曆史書,了解曆史,提高文學水平。說曆史題材的書目,故事中人物的語言是過去人的話,說書人的語言和故事中人物的語言,要嚴格區分,曆史故事中人物的語言,不應現代化。藝術形式的創新,應注意保持形式的相對穩定性。評彈要像評彈。
重視搶救、整理,保護好傳統書目和保留書目的演出文本,保存好各種藝術資料。
堅持蘇州評彈的傳承創新,以長篇演出為主。長篇是根本。其他多種演出形式,也應适當滿足需要,但不能本末倒置。離開了根本,保護傳承成為空話,創新成為變異。
長篇及其他多種形式,都要為聽衆服務,滿足聽衆需求,能受到聽衆歡迎,對聽衆有益。那些得獎而不為聽衆演出的、很少為聽衆演出的作品,有何意義?
蘇州評彈的中篇形式,已經有幾十年曆史了,應該很好總結。中篇的演出很少,經常隻占評彈演出總場次中的百分之幾。中篇演出的戲曲化傾向,削減了蘇州評彈的說書特性,沒有建立保留書目,很少有能重複上演的書目,不能進入藝術傳承創新的流程,說明這種形式尚很不成熟。
(六)蘇州評彈的傳承創新,是推陳出新的努力,是藝術發展的必然途徑。
推陳出新的陳,指傳統。在傳承創新的流程中,應包括傳統書目和傳統藝術,還包括1949年後形成的保留書目。傳統書目中有精華和糟粕,還有中間地帶即無害而藝術上有益的部分,就内容而言,應該在傳承中整理出新,内容不好的部分,逐漸去掉,好的部分,要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整理提高,這就是出新。傳承創新,有書目内容的改變,出新提高,有質的改變,更多的是藝術上的出新和提高,量變和漸變,而且是循環反複的漸進。藝術的愛好、欣賞趣味,因時、因人有不同,藝術愛好的多樣性不能簡單化。
“推”不隻是指推翻,傳統中的精華部分和無害的部分,其思想和藝術,經過傳承創新,取得新的認識價值,不斷提高,這是對傳統的創新,在傳承中的再創造,是提高和推崇、推進和發揚。時代前進,社會進步,努力超越前人,是曆史發展的要求、後人的奮鬥目标。但文化藝術以積累為主,出新是積累,不一定要取代。隻重視創新、重視傳統書目的傳承出新,是片面的。割斷傳承和創新之間的聯系,空中樓閣,不可能傳承。
而且,藝術創作并不總是後人超過前人的。前人創作的經典作品,後人未必能企及,更不要說超過。對前人作品,應該放到前人的時空中去評價。後人對前人作品的改編、再創作,應該放到現代的條件下來評論。輕易判斷說超過了前人,往往是很可笑的。
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包括了決定藝術特色的形式和方法的傳承創新。蘇州評話是曲藝的一個曲種,蘇州彈詞也是曲藝的一個曲種,作為曲藝,它們有共同的藝術上的質的規定性。“評彈要像評彈”,就是對評彈傳承的要求。藝術的傳承、創新,在藝術特點、藝術形式,藝術方法方面,要求保持相對的穩定性。這對藝術家來說,是很高的要求,要明确地認識、熟練地掌握所從事的這門藝術的特點、規律和形式、方法。創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是藝術家降低對自己要求的表現。而且,創新脫離了傳統藝術形式的要求,“評彈不像評彈”,将脫離群衆,創新成為空中樓閣。“評彈不像評彈”,創新成為變異。
進一步說,如果不重視、不努力做好長篇書目的傳承創新,把評彈保護、保存在書場的演出中,評彈藝術的衰落,将日甚一日。脫離傳統的創新,将加速藝術的衰落。
合規律的創新,是艱難的。随意創新是容易的。合規律的創新,是藝術的發展提高。不合規律的創新、盲目創新,這種随意性,隻能加速藝術的衰落。
(作者:蘇州評彈和曲藝研究著名專家)
(責任編輯/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