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劇場定位與經營理念
關于天禧苑成立的初衷和劇場定位,班主馬騰翔介紹說,“天禧苑是我們大家的一個相聲夢,也是我對觀衆的一個承諾。我承諾要給西安觀衆一個創造歡樂的舞台,讓他們在西安能夠看到具備京津相聲藝術水準,甚至能追趕超越京津的相聲演員和作品。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小劇場的演出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和教訓,力求讓外來曲種相聲與陝西文化更好地融合,努力探索出一條更加适合相聲在西安本土化傳承與發展之路。”
二、管理模式與創演流程
經過幾年的經營探索,天禧苑的管理模式由當初的班主管理制調整為班主和運營總監雙人雙軌管理負責制。目前,天禧苑的組織機構由經營部、演出部組成。經營部由運營總監羅亮分管,主要負責公司财務、服務、宣傳、票務等;演出部由班主馬騰翔分管,主要負責演員工資、日常演出、節目統籌、節目考核、觀衆評估等。(詳見下圖)
天禧苑與演員簽訂合同,第一次期限3年,第二次續簽期限5年。演員工資按實際演出場次結算,演員一場100元,學員一場70元。演出内容以改編傳統相聲和原創相聲為主。為了鼓勵演員積極創作新作品,天禧苑制定了創作獎勵制度,規定每對演員每年必須完成2件相聲新作,演員完成2件新作後,再創作出新作品每件獎勵600元,“壓場”時每場再獎勵50元演出費。據了解,天禧苑大多數相聲演員創演的新作品多取材于流行資訊、熱點話題、網絡段子等。如馬騰翔、李小龍創演的相聲《百家講壇》《想唱就唱》《動畫王國》等則取材于新聞事件、社會熱點問題、逸聞趣事;祁峙、全少輝創演的相聲《非常演出》《西安的夜》創作靈感則來源于“現挂”。演員提交新作品後,由演出部節目考核負責人組織專人對新作品進行現場錄像、内容審核并提出修改意見,節目通過審核後,新作品必須完成25至30場的新活“壓場”演出,接受現場觀衆的效果檢驗,通常一段新活兒的創演周期基本需要一年的時間進行反複修改和打磨提升才能完成。
三、演員管理與新人培養
在演員隊伍管理和相聲新人培養方面,馬騰翔介紹說,“以前,天禧苑對演員管理方面雖然有規定和要求,但沒有形成具體的制度。2015年,中國曲協面向全國曲藝界大力倡導優良行風,為加強曲藝界行業自律發布了《曲藝工作者行為守則》,這可以說是曲藝界的新行規,我們天禧苑也按照行為守則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天禧苑自身的行風建設。現在,我們每個月都召開業務交流座談會,對演員的言行、台風、演出内容等方面不斷提出改進要求,号召演員在弘揚傳承相聲藝術的同時,要自覺維護曲藝人的社會形象,做守則立規、表裡如一的相聲演員。”
相聲藝術傳承的關鍵在人,為了加強演員隊伍建設和新人培養,2013年,天禧苑招收了第一批相聲學員40人,經過兩年多的業務培訓和舞台實踐,考核挑選6人留在天禧苑。2016年班主馬騰翔收徒9人,經過舞台實踐和業務考核後,選拔4名徒弟加入到天禧苑演出隊伍。在鼓勵和扶持西安校園相聲愛好者方面,天禧苑先後在西安閻良航空學院、西安歐亞學院、鹹陽商學院、西安曲江南湖小學等地組織開展“相聲進校園”活動,受聘擔任校園文藝輔導員和藝術顧問,通過講座、輔導、培訓的形式,幫助高校先後成立了西安閻良航空學院相聲社、西安歐亞學院相聲卓霖社、鹹陽商學院文理相聲社等。為更好地鼓勵和扶持西安高校大學生相聲社團健康有序發展,從2017年5月17日起,天禧苑邀請大學生相聲社團正式入駐天禧苑演出,每周三下午增設大學生專場,免費為大學生相聲愛好者提供演出場地和舞台實踐的機會,每次演出安排2對天禧苑相聲演員為大學生義務助演。
四、市場運營與消費群體
天禧苑市場運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演出票務。在票務推廣方面,天禧苑票務實行會員(充值)制電話訂票和現場購票,主要依靠天禧苑公衆号、微博、微信、演員自媒體、直播平台以及觀衆的口碑相傳。6年的堅持和努力,為天禧苑逐步樹立起了相應的品牌效應,培養了一批相對固定的西安觀衆群體。通常情況下,周一至周四的觀衆上座率在40%左右,周五至周日上座率能達到80%以上,演出旺季火爆時,劇場往往需要加座,上座率基本能達到110%。主要觀衆群體為20―30歲之間年輕觀衆,占觀衆總人數60%;30―40歲觀衆占30%;20歲以下和40歲以上觀衆占10%。此外,天禧苑還有一些商業演出。
在适應市場謀求發展同時,天禧苑也積極參加文化惠民演出,先後多次為殘障人士、留守兒童、保潔員、武警、特警、大學生舉辦了獻愛心公益主題相聲專場演出,用實際行動把傳遞社會公益美德與弘揚傳承相聲藝術有效結合起來,為天禧苑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口碑,帶來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
五、成功經驗與面臨困境
目前,天禧苑面臨的最大壓力還是運營成本過高。據運營總監羅亮介紹,截止到2017年,天禧苑的收支之間還有較大缺口,最大支出部分是演員的工資,演出場地的房租也占相當比重。面對高額房租壓力,有業内人士勸他們選擇地段相對偏遠房租便宜的小劇場。但班主馬騰翔表示,“雖然天禧苑運營壓力很大,但我們不能隻顧眼前的經濟利益,我們就是想給西安觀衆創造一個環境舒适、傳遞快樂、放松心情的相聲園子,讓觀衆身心愉悅的走進天禧苑,聽到值這個價的西安本土相聲。”
6年來,天禧苑始終堅持對相聲負責、對觀衆負責的理念,用滿腔的熱情和感恩的真心來回報相聲觀衆,在市場和舞台的雙重生存考驗中堅守藝術理想,堅持沿着相聲在西安本土化發展的理念穩步前行。我們可喜地看到,這些年,天禧苑的相聲作品也在日臻成熟。首先創演的作品中既能反映社會熱點問題,又能傳播陝西曆史傳統文化,描繪西安風土人情,還能較好發揮相聲藝術諷刺功能,以幽默、犀利的語言反映市井生活,諷刺各種社會亂象。其次,相聲作品并非陝西方言直接“倒口”的方言相聲,而是十分注重相聲語言與西安風土民俗、方言俚語、時尚潮流、網絡生活、歌曲民謠等陝西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入,相聲本土化的演出風格深受觀衆青睐。第三,舞台實踐的錘煉,演出現場的互動,使得演員自身表演技巧和藝術修養逐步走向成熟,創演作品具備較為明顯的個人風格和特點,馬騰翔、李小龍、祁峙、全少輝等人在年輕觀衆中形成積極的影響力和号召力。第四,迫于生存的市場壓力,過去一些年輕演員在表演中存在迎合觀衆的娛樂心理、追求“包袱”現場火爆效果的現象得到改進。随着天禧苑品牌效益和影響力的逐步提升,天禧苑的創演作品藝術含金量不斷提升,如《百家講壇》《新編報菜名》《非常演出》等天禧苑原創的一批相聲代表作更加注重運用相聲語言的藝術魅力來打動觀衆的心靈,對引導和培養觀衆的相聲審美習慣和提升審美需求産生了積極的影響,推動天禧苑相聲創作水平的整體發展。
六、調研後的思考與建議
作為一家經營性的民營小劇場天禧苑,在沒有可以成功借鑒或複制的運營模式下,前期運營基本是把劇場交給了團隊,把團隊交給了市場,在勇敢面對市場種種考驗的艱辛探索中,為社團生存找到了一條西安本土化發展的道路,逐漸在西安市場站穩了腳跟,形成了天禧苑頗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目前,西安的青曲社、天禧苑、珍友社、金曲社等多家相聲小劇場的蓬勃發展,極大豐富和活躍了西安的演出市場,培養了一批經過市場檢驗、具有舞台經驗的相聲新人,推出了一批原創相聲新作,為陝西曲藝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結合當下小劇場普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議。
1.政府主導,将民營小劇場演出納入演出單位公益服務範圍,給予相關文化政策的獎勵和扶持
近年來,陝西文化産業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陝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在《陝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項目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意見》中,陝西文化産業發展目标重點定位在打造文化旅遊景區,做強一批文化産業基地,建設一批功能齊全的标志性文化基礎設施等方面,還沒有把民營小劇場納入全省文化産業實施項目的整體帶動戰略中去,也沒有制定關于民營小劇場演出的相關扶持制度。目前,文化惠民演出、文化産業扶持等政策基本是面對文化演藝集團(專業院團)和專業劇場,而西安市民營小劇場能夠參與政府文化惠民演出的場次屈指可數。
而反觀首都北京,以東城區為例,《2015年北京市東城區戲劇發展資金使用暫行辦法》正式印發後,東城區在全市率先提出以場租補貼的形式支持戲劇産業發展,政策面向所有在東城區開展營業性演出的演藝團體,演出場所座位數在300座以下的,每場演出補貼1000元,300至600座的每場補貼1500元,600座以上的每場補貼2000元。有了場租補貼政策,演藝團隊演出一場隻需花費4500元的場租費,演出場次越多,拿到的補貼就多,這項政策的實施,讓經營小劇場話劇為主的民營院團有了基本的生存保障。
再如,上海浦東新區開展高雅藝術走進百姓生活,政府以500萬元投入撬動社會資金超過7000萬元,逐漸形成政府與社會組織、專業團體與市民文藝組織合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新格局的趨勢。僅2015年9月到11月,145項615場精彩活動不僅面向550萬浦東市民,還惠及260多萬外來人員,助力高雅藝術走進尋常“浦東人家”。上海浦東高雅藝術可以成功通過政府主導惠及百萬上海市民。
而這些植根中華傳統藝術的民營小劇場,同樣也可以由政府主導、吸引社會力量投資,獲得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據悉,2017年5月23日首批陝西省文化惠民卡将以政府補貼、市場調控的形式面向社會公開發售,每張卡政府補貼400元/年,老百姓隻需繳納會員費100元/元即可觀看全年百餘台精彩演出。
在這裡,首先建議政府能夠通過文化惠民卡不斷擴大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公益服務範圍,讓更多的老百姓在欣賞高雅藝術的同時也能走進更多的民營小劇場觀看演出,進一步規範和加強低價票演出補貼項目資金管理,對符合條件的營業性演出,尤其是民營小劇場售出的低價票給予定量補貼。其次,建議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可以法律化、制度化,各級政府主導制定一個引入競争機制的購買服務目錄,向全社會公開,以政府專項資金和引進社會資金的方式,搭建公平的競争平台,讓各種社會主體包括民營小劇場都能夠通過政府埋單、集中配送等購買文化方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産品供給,通過競争購買一些優秀民營小劇場演出服務,讓民營小劇場争取得到政府文化惠民演出方面的财政補貼和政策支持。
2.整合資源,充分利用文化館的公共文化設施,讓文化館與小劇場實現文化資源共享共建
為加快構建我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的免費開放工作在整體推進過程中,全國各地文化館新館設施建設項目紛紛啟動,按照文化部關于文化館評估定級标準要求,各級文化館的公共文化設施都必須建有可供群衆性演出活動的小劇場和多功能廳。2017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保障法》正式實施,更加明确了政府的主體責任,要求政府履行主導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職能,對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運營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規定。現在,北京、天津、南京、深圳等地一些相聲社團已有與文化館合作演出的成功案例,如北京東城區周末相聲俱樂部、豐台區相聲樂苑等都得到了政府财政相關補貼和扶持。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市場積極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有利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建議文化主管部門能夠發揮統籌協調職責,在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中加大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扶持力度,出台相關具體的政策,要求各地文化館放寬準入門檻,把那些真正口碑好、信譽好的民營相聲小劇場引進文化館進行惠民演出合作,演出後由政府按照相應政策進行财政補貼。這樣既整合了場地資源,避免了新建民營小劇場資源浪費,有效緩解了民營小劇場高額房租的生存壓力,又可以讓文化館按照中辦、國辦關于“積極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的要求,通過小劇場演出持續開展全民藝術欣賞、精品、技能、活動等方面的普及工作,彰顯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突出地位,廣大人民群衆也能在享受基本文化權利的過程中,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3.鼓勵扶持,建立曲藝精品創作專項基金機制
近年來,陝西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大對中青年文藝人才扶持力度。2016年,省委宣傳部與省作協、省文聯共同實施“陝西百名優秀中青年作家藝術家資助計劃”,計劃五年内每年拿出1000萬元進行資金或項目資助,培養扶持一批優秀的中青年作家藝術家,以促進陝西文藝長期持續繁榮發展。西安天禧苑馬騰翔、李小龍和西安青曲社苗阜、王聲成功入選“百人計劃”,有望得到每年相關專項經費的資助扶持。但是,還有更多的一大批長期紮根小劇場進行創演的青年演員們沒有機會得到文藝人才專項經費扶持。因此,建議省文聯(或省曲協)以中國曲藝“牡丹獎”為抓手,制定全省曲藝精品創作專項基金扶持制度,以兩年為一個創作周期,通過作品項目申報、打磨提升、節目驗收、舞台實踐等環節進行考核評選,鼓勵扶持青年曲藝人才積極從事曲藝創作,建立一個良性循環的曲藝精品創作激勵機制,不僅為本省積累一批優秀的曲藝作品,也為備戰“牡丹獎”評選活動儲備高質量的曲藝精品力作。
4.培養人才,民營小劇場發展呼喚職業經理人出現
民營小劇場不僅是提供文化服務的一個窗口,也是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設施,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藝術家與觀衆通過演出相互交流、共同進行藝術創造的現場,也是涵養社會創意、啟迪大衆心智的藝術空間。一個好的劇場劇院,往往離不開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的經營管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職業管理人制度”的要求,指明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框架下劇院管理人才培養的方向。通過調研發現,當下衆多的相聲小劇場運營主要依靠相聲班主管理。班主作為相聲演員,既面對市場化運營的生存發展,還要面對演出和創作任務,個人精力和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往往顧此失彼,難以兩全,缺少職業經理人的專業運營與管理,是許多小劇場導緻經營管理不善甚至倒閉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從當前文化産業市場發展的國情看,也迫切呼喚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出台,小劇場運營亟需具備一支穩定、懂行并具有打造、開發、溝通、運營等商業運營思維和綜合管理能力的職業經理人隊伍,來實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專業化、職業化管理運營目标。
天禧苑班主馬騰翔說,“現在面臨的最大困境還是生存問題。由于沒有政府相關的文化扶持政策,我們隻能自己想辦法找出路,努力在市場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為了相聲更好的傳承發展,相聲演員更有尊嚴地活着,我們必須堅持、必須團結,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做任何對不起觀衆、對相聲不負責的事情。因為我們始終相信,夢在前方,路在腳下。”我們期盼,更多鼓勵和扶持小劇場的相關文化政策早日出台,能夠為衆多小劇場生存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文化發展空間,讓這些始終堅守藝術理想、苦心維持經營的小劇場能夠更加制度化、規範化的良性發展,更好地發揮民營小劇場作為文化陣地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