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曲藝藝術的時代風尚之培塑

曲藝藝術的時代風尚之培塑

時間:2024-11-08 05:56:19

在傳統社會時期,曲藝藝術在民衆的文化生活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當下,文化生活的重構進入了後現代時期,鄉村和城市關系緊密,随之出現的文化交織在客觀上要求曲藝藝術家能夠與之适應,曲藝藝術體裁也在歌舞和戲曲的回流影響下拓展出多樣态的生态景觀。面對當下時代的精神文化需求,曲藝藝術家群體該如何培塑曲藝藝術的當代之風尚呢?下文即結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藝作品從曲藝的内容形式和韻味、曲藝的傳統與現代以及曲藝的小曲風韻與大曲精神三個方面予以探讨。曲藝藝術的時代風尚之培塑就在于這一系列關系實在的有機處理。

一、曲藝的内容、形式和韻味

衆所周知,曲藝非常看重韻味,但卻不能脫離内容。曲藝節目内容的優美之處,集中表現在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和意境上。如京韻大鼓《大西廂》裡的崔莺莺,河南墜子《偷石榴》裡的大姑娘,梅花大鼓《王二姐思夫》中的王二姐,快闆書《革命的青春》中的雷鋒,使人感到親切、愉悅。另外,曲藝節目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優美的意境,意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感情熔鑄的産物,是情與景、意與境的統一。如天津時調《春來了》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初春的早晨景色,情景交融,令人心曠神怡。再如京韻大鼓《醜末寅初》、岔曲《紅軍過草原》、梅花大鼓《二泉映月》、彈詞開篇《宮怨》等,都創造了優美的意境,給我們以美的享受。

曲藝的内容也負載于一定的形式,涉及體裁、結構、曲體等層面,傳統文體上的贊、賦、頌等不可忽視,這是對曲藝藝術風格韻味的一種原生性保障。在張天詩的《江湖南北通曉》裡談到,評門裡根據其道具分為兩類:即短家夥的(說書的)和長家夥的(唱書的),那麼,這兩類的既定形式應承載于心,方能展示其風韻。

曲藝的韻味主要體現着唱詞的韻律與唱腔的腔調上,但唱詞是基點,唱腔旋律即依附于唱詞。唱詞的語言風格有着時空上的差異,在曆時赓續和區域傳衍上綻放出多姿多彩的語言韻味風格。曲藝的韻味可以是各地曲種多味的拓展,補充新腔,解脫束縛,創作多重風格。從楊迎祺的《歸韻詞語手冊》到唐作藩的《音韻學教程》,都能從詞韻的常規運用到音韻的區域化把握等方面給予曲藝工作者充分的啟迪。

曲藝的語言韻味來自于内容的語境。韻味是通過曲種的唱腔旋律、曲藝化的吐字發聲和各種潤腔技巧相互結合、相互作用而體現出來的。駱玉笙的韻味,得益于小顫音甚多,在慢闆行腔時,遇有長音符(一字幾拍),多用小顫音潤色,别具一格,令人賞心悅目。曲藝的優美感往往還來自于演員技巧娴熟的表演,聽馬三立說傳統相聲《開粥廠》大段貫口,洋洋灑灑,一氣呵成,流利和諧,給人以美的感受。因此,曲藝藝術的當代風尚即重點取決于曲藝的韻味美、内容美以及曲藝整體形式上的精美。

二、曲藝藝術的傳統與現代

曲藝藝術傳統與現代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曲藝的發展是激活其生命力的前提,傳統唱腔是彰顯曲藝身份的關鍵,傳統曲藝應該保持,現代曲藝也要創新發展,現代曲藝藝術家更應該把傳統曲體唱腔掌握得熟練一些。曲藝音樂的發展應把握向前、向後兩個方向,既可以繼續向傳統民間曲調尋找素材,也可以從當下其他音樂源汲取營養,傳統是一條河流,應通過既定的傳統曲藝形式把握内在的即興化傳統特質。當下的曲藝藝術亟需精良制作,通過各種音樂素材和手法加強其曲藝體式中的戲劇化。

河南墜子之所以能夠影響全國,得益于喬治山、程玉蘭、喬清秀、董桂芝、趙铮、李玉萍等藝術家的前承後繼的唱腔革新,從而塑造了既定新時代的經典。凡是邊緣化的曲種則都是後續的改革乏力,非常缺乏有想法、有能力、有幹勁的團隊去推動其改革與創新,那麼,當代具有創腔潛質的曲藝藝術家群體即擔負着這樣的曆史責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