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廉吏“貪污”

廉吏“貪污”

時間:2024-11-08 05:53:48

霜打楓葉落飄零,

月依遠山薄霧朦。

油燈搖曳窗内影,

案頭奮筆一老翁。皓首猶懷報國志,

激濁揚清貫始終。

官高權重塵不染,

他就是大清朝的直隸巡撫名叫于成龍。

他曾經喬裝私訪斷疑案,

他曾經冤獄救出苦魂靈。

他曾經鐵面無私懲腐惡,

他曾經怒斥送禮刹歪風。

他曾經臨危涉險平暴亂,

他曾經扶持農桑百業興。

隻因他,二十年來為官清正,

勵精圖治為民生。

康熙帝龍顔悅傳下聖旨,

表彰他政績卓著清正廉明。

特賜下養廉紋銀三千兩,

安家解困撫慰親情。

秋風送爽傳喜訊,

晉中老家的妻兒得了信兒歡心沸騰。

老大說,有了銀子先買藥,

治好老娘的偏頭疼;

打酒割肉請工匠,

修窯購糧好過冬。

老二說,有了錢還修什麼破窯洞,

咱該打點進縣城;

先置房産後置地,

買車買馬闊門庭。

夫人說,三兒廷淵你速去直隸把你的爹爹見,

把家中的疾苦細說明;

三公子說,請娘寬心少憂慮,

孩兒我明日一早就起程。

(白)話說三公子于廷淵次日一早便日夜兼程地趕奔直隸保定,可不巧的是,此時正逢直隸地面遭逢百年不遇的天災旱荒,地裡的莊稼幾乎是顆粒不收,老百姓三餐不繼,便剝樹皮剜野菜挖草根填腹充饑,最後餓急了眼竟然易子而食!其情其景,慘不忍睹,于成龍奉旨去真定府察看災情未歸,公子在巡撫衙門沒見着父親,便把來意和家裡的情形和老管家說了,老管家見情況緊急,又無法及時向大人禀報,便私自做主從封存的養廉銀中取出一千兩交給三公子,讓他拿回家去以解燃眉之急。你說怎麼那麼巧,三公子剛拿着銀子走了不大一會兒,于大人就回來了,并且就是來取這剛得的三千兩銀子去充作赈災購糧之資,以解災民倒懸之苦。老管家嗫嚅道:“三公子拿走一千,眼下就剩下兩千兩了。”于大人聞聽一抖摟手,也顧不得埋怨老管家,就帶着随從,順着三公子還鄉的官道追下去了。

三公子一邊打馬一邊盤算,

這一回回家去不再受窮。

一千兩雖不多卻也夠用,

容日後再籌措擴建門庭。

猛聽得,身後嘈雜高呼慢走,

回頭看見一隊人馬似箭如風。

為首的,風塵仆仆一老者,

銀髯飄擺白發蓬松;

面龐清癯顴骨凸顯,

鼻翼呼扇熱氣沖;

唯有那深邃雙眸目光如炬,

人間真谛辨得分明。

舊袍袖洞破露臂肘,

褲腿角綻裂摞補丁,

靴底磨偏鞋幫有洞,

鞋面上蒙泥土新舊幾層,

尚方寶劍在腰中懸挂,

那可是,皇王授命鬼神皆驚。

公子下馬欺身跪倒,

見老爹如此憔悴眼熱心疼。

于大人勒住馬喘息稍定,

埋怨道,我兒做事太愚蒙。

家中有事也要把我等,

擅自取錢理不通。

公子說,寒窯倒塌老母病重,

情急事緊來告家翁。

更何況賞銀本是養廉用,

取得正大拿得光明。

于大人搖頭連擺手,

我兒講話理不通。

直隸省遭天災赤地千裡,

樹皮剝絕草根挖空。

易子而食剜心割肉,

餓殍遍野誰不動容。

咱家之難尚可延緩,

家國相比孰重孰輕。

三公子強忍淚語聲悲切,

尊一聲,老爹爹穩坐細聽:

自從你做縣令廣西赴任,

二十年來沒回家中。

現如今,你做巡撫位高權重,

可家徒四壁照樣受窮。

俺哥兒仨無錢讀書無緣出仕,

土裡刨食倒也安甯。

難道你,就真的忍心不念夫妻當年結發的情和義,

我的娘,她日夜操勞孤苦一生。

這兩年又添了纏人的頭疼病,

無錢買藥老不見輕。

年久的窯洞透風漏雨,

陰暗潮濕難把身容。

還有就是,我的祖母她過世已三載,

化骨灰寄存在村頭廟中。

都隻為家裡赤貧難買棺椁,

還等着你拿錢回家安葬祖茔。

你要做好官我們心無怨,

可你不該隻顧黎民忘了親情!

于大人聽此言眉峰緊皺,

心痛酸咬鋼牙悲憤高聲:

九百銀留下來赈災救命,

一百兩做貼補你拿回家中!

三公子分銀兩默默而去,

于大人在路邊老淚縱橫。

一陣陣思如潮翻卷激蕩,

不由得仰天歎望斷蒼穹。

這才叫,屋漏趕上連陰雨,

船破偏遇頂頭風。

所轄地遭天災水深火熱,

至親人少照應受了苦情。

這手心手背都是肉,

傷筋動骨都心疼。

雖然我,官任上不貪不妄無私欲,

奈何是,一貧如洗囊内空。

親人受苦我欲安頓有心無力,

災民遭難我要赈濟叫天不應。

也罷!事有輕重分急緩,

前思後想我拿穩章程。

但等得赈災大計安排定,

我!我!我!⸺我快馬加鞭回轉晉中!

親力親為修繕窯洞,

煎湯熬藥慰妻餘生。

披麻帶孝安葬老母,

教化兒孫重振家風。

這就是貪污了養廉銀挪作他用,

引出來奇聞一段我唱你聽。

心無悔民無怨朝廷褒獎,

于成龍兩袖清風,他千古垂範萬載留美名!

點評:

于成龍,清朝康熙年間的官員,以清廉正直著稱。這個作品歌頌了于成龍為國為民的高尚品格,以及在黎民百姓遇到災荒之際,拿出自己的養廉銀用于救災濟貧的感人事迹。雖然是曆史題材,但卻有着深刻的現實意義。

開卷二十句既有文學性又通俗易懂,将時間、地點、人物、情境講清,一揮而就,于成龍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一下就把觀衆拉入了規定情景。當面對家中困苦、兒子的指責時,那段内心的糾結、自責和無奈的心理描繪,入情入理、感人至深。

故事完整,主題鮮明,唱詞也頗見功力,隻是感到有些平鋪直叙,缺少起伏。

(點評人:安徽省曲協副主席、合肥市曲協主席夏芹)

(責任編輯/馬瑜)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