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班儀式現場為了加強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服務能力,2018年7月11日至31日,北京市文化局分兩期在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舉辦2018年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培訓班。北京市文化局、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北戲)、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負責同志分别出席了開班儀式、結業儀式,并觀看了彙報演出。
從2011年開始,北京市文化局每年組織來自全市16個區的千名基層文化骨幹集中培訓(簡稱“千培”),到2018年培訓結束,已經舉辦了8年,累計培訓4000名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
通過培訓,大大提升了北京市基層文化的組織管理水平,活躍了基層文化生活,為北京市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
北京市文化局公共文化事業處“千培”項目負責人王曉日:
舉辦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培訓班,集中對全市的群衆文化組織員進行系統性的培訓,是貫徹落實中央兩辦《意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群衆文藝和本市“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的重要措施,也是市文化局“一二三四五”公共文化發展思路中五大工程之一的培訓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在市級層面加強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在各區和相關部門的不懈努力下,全市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總體建成,四級公共文化設施覆蓋率達到98.6%,基本實現全覆蓋。設施建成後,最重要的是發揮好設施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群衆文化需求。要更好地發揮設施的作用,關鍵在于要有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文藝技能精湛、組織能力強幹的文化組織員隊伍。
北京市文化局公共服務處王曉日說:“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标準》,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明确要求,為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和基層文化隊伍培訓提供了政策支撐和制度保障。《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完善選人用人機制,着力培養一批具有現代意識、創新意識的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基層文化隊伍,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指導标準》将人員培養作為重要内容,鄉鎮街道專兼職人員每年參加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衆基本文化權益,重心在基層、着力點在基層,隊伍是關鍵和保障。為貫徹落實中央兩辦意見,北京市率先制定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意見》等‘1+3’文件,提出到2020年,要率先完成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标準的達标任務,充分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标準化、均等化、社會化和數字化。基本建成均衡發展、供給豐富、服務高效、保障有力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作用進一步彰顯,市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文化素養和文明素質得到明顯提升。”
為了加強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培訓工作,2011年,市文化局制定了《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培訓規劃》,按照“六會”标準(即會做群衆工作、會組織活動、會指揮合唱、會舞蹈編排、會樂器演奏、會計算機技能),利用四年時間培訓了1000名群衆文化組織員。2015年,市文化局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提出每年培訓1000名文化組織員的目标,分階段分批逐步提高群衆文化組織員的政治素質、文藝技能和服務群衆的能力和水平。十三五期間,将輪訓5000名群衆文化組織員。學員們學成回去後,有了文藝技能,增強了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信心,帶動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豐富活躍了群衆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和諧社會的建設。這個培訓項目實施以來,受到社區、村群衆文化組織員的熱烈歡迎,也得到文化部領導和市領導充分肯定。
王曉日介紹說:“今年的培訓目标是1000名,分别由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和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各承擔500名培訓任務。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分兩期培訓了500名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為了加強通州副中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本次培訓特開設通州專班,培訓200名通州區組織員。”
通過兩期共20天的學習,學員們收獲很大,學習了政策理論,學到了文藝技能,提升了綜合能力,達到了培訓的預期目的。每位學員都非常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每天學習時間超過10個小時,都在盡力把學習内容記牢,帶回基層進行推廣。
在結業儀式上,有關領導對學員們的精彩展演和培訓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學員們不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本領藏在身上,要學以緻用,快速轉化為服務群衆的能力,引導帶動更多居民參與文化活動,向他們提供服務,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和全國文化中心發揮重要作用。
計算機課堂劇目表演
北戲副院長、北戲“千培”項目總負責人黃珊珊: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為配合文化局做好培訓,專門成立了培訓部,負責培訓工作。從課程的合理設置、培訓期間的食宿保障、學員的日常管理等各個方面都進行精心細緻的組織安排,力争使每年的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培訓,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取得圓滿成績,促進此項工作持續穩定發展,為北京各區的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培訓以“六會”為标準,以“學得會、用得上、有實效”為原則,突出實效性,以提高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服務能力為主線,合理安排課程。培訓内容經過前期調研,确定以容易普及和大衆喜聞樂見的戲曲、音樂、舞蹈為主,第一期為音樂、京評劇班,第二期為舞蹈專項班。開設了公共文化管理常識、文化志願者服務管理工作講解、圖書管理、計算機基礎、書法鑒賞、繪畫鑒賞等理論課程及戲曲劇目課、戲曲身段課、合唱與指揮、葫蘆絲演奏及舞蹈等專業實踐課程,配備了優秀師資為學員授課。
通過培訓,學員們認真學習了解了北京市“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掌握了公共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标和工作任務,以及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掌握一門回到崗位後可面向群衆普及的文藝技能,增強了組織帶動能力。另外通過系統學習,增強了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習掌握組織群衆文化活動的技能和本領,為組織社區村居民開展文化活動、提供文化服務打下了基礎。
北戲辦公室兼培訓部主任、北戲“千培”項目負責人王靜:
近年來,北戲一直貫徹藝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的教育方針。對于培訓項目的操作,北戲有着豐富的經驗。
培訓部主任王靜說:“北戲作為高職院校,相比藝術類本科院校來說,培訓是我們教學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培訓部,承接‘千培’項目是對我們工作的一種檢驗,更是我們的責任。‘千培’所面對的人群數量大,工作壓力大。從前期的招投标、做計劃,到中期的課程編排、聘請老師,以及食宿安排這些瑣事,再到後期審計、驗收,哪個環節都不能怠慢。‘千培’到今年已經做了8期,每年結束後,我們都會對當年的‘千培’工作進行認真的梳理和總結。”
“千培”面對的人群是基層的群衆文化組織員,來培訓的學員對于音樂、戲曲、舞蹈等藝術領域很多都是零基礎。想要通過10天的培訓,讓這些零基礎的學員提高藝術修養、掌握基本的藝術表現能力很困難,因此,在課程設置上頗有難度。
王靜介紹說:“學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在課程設置上,我們盡量保證每期課程都是科學合理的,内容實用性很強。我們每一年的課程都不會進行大的變動,而是針對學員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當中進行微調。課程設置為理論課和專業課兩部分,關于為什麼設置理論課,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不僅僅是能唱歌跳舞就行,還要掌握公共文化知識、政策。我們的教師都非常有耐心,學員通過這些課程,收獲很大。很多人從不知道基礎的音階,到培訓後能夠照着譜子自己唱出來,這就是收獲。有了收獲,就有了興趣,激發了學員的熱情。回去以後,這些學員就會自發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必然也會帶動身邊的人學習,起到傳播的效果。‘千培’的課程為什麼格外注重實用性?就是因為實用,這些學員學完後可以真正将學到的本領帶回到基層工作中去,不用再進行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從而帶動了更多的基層文藝骨幹,形成一支真正紮根基層、服務群衆的公共文化服務隊伍。讓他們在社區中可以多辦活動、辦好活動,促進、提高整體的國民藝術修養和素質。”
讀譜視唱課堂
葫蘆絲演奏
北戲培訓部教師雲海佳:
從2011年10月開始的“千培”項目,它的效果到底如何?北戲培訓部教師雲海佳說:“總體來看,‘千培’的效果非常好。我們每次項目結束後,都會進行後期的學員回訪。我們發現,這項培訓确實将它的時效性發揮到了基層公共文化組織中,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為社區、鄉鎮等基層公共文化事業作出了貢獻。”
北戲在設計“千培”課程的時候,本着提高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的服務能力為目标,以此為主線,合理架構課程、編排課程。“它的實效性非常高,作用明顯,所以每年報名的人都特别多,有太多的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想要來學習,年年人數都會超出計劃,場面非常火爆。”
很多參加培訓的學員,剛開始都特别關注專業課,對于公共理論課期待并不高。直到開始學習,才發現這些理論課其實實效性很強。
雲海佳老師說:“作為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理論課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公共文化管理常識、大型活動策劃、文化志願者服務管理工作講解等課程,在基層工作的實操中會用到很多。學員們非常渴望學習圖書管理、計算機基礎等課程,因為鄉、村、鎮一般都會有自己的小型圖書館,但是這些學員對于圖書館如何管理、安排、布置往往一頭霧水。他們一般都會帶着問題來學習這種課程,在課堂上互動時詢問教師。對于這樣的基礎課程,學員的反映都非常好。”
雲海佳老師認為,“千培”是一個服務型的項目,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每年都有很多的基層群衆文化組織員前來學習。這也同時說明了“千培”在基層群衆中受到了大家的歡迎。這些學員在培訓結束後将成果帶到群衆當中,帶領當地群衆開展起文化活動,進行文藝創作,使首都群衆文化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繁榮着首都基層文化這片沃土。
舞蹈課堂
舞蹈培訓班總負責人原亮:
10天的“千培”時間很短暫。要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内讓學員專業得到提升,獲得實效性的知識很艱難。課程的起點不能太高,太高了無法達到普及的目的。對于每年的舞蹈這部分的課程安排,北戲的負責人經過詳細的前期調研決定,群衆舞蹈教學以廣場舞為主。
有數據顯示,中國有3億人跳廣場舞,廣場舞是群衆基礎最大、推廣最廣泛的舞蹈。廣場舞不同于專業舞蹈。廣場舞的編排,從舞姿到隊形,都有它自身的特點。專業舞蹈老師并不适合教授廣場舞。那麼由誰來教呢?北戲人邀請了一直緻力于基層群衆舞蹈普及的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的舞蹈教師們。8年來,他們一直擔任“千培”中舞蹈的教學工作。
舞蹈培訓班總負責人原亮老師說:“我們從事的是群衆舞蹈工作,對基層學員還是比較了解的。他們來自全市各個基層文化組織,很多學員對舞蹈幾乎沒有任何概念,尤其是來自鄉鎮的學員,很多人不會跳舞。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這些天的培訓,讓他們接觸舞蹈,掌握最基本的舞蹈基礎和概念,然後從形體上對他們進行簡單的培訓。從最簡單、最基礎的藝術的普及角度出發,設置針對他們的培訓計劃和培訓課程。”
原亮老師發現,這些學員最渴望的是學習一些成品舞蹈,這是由他們的工作性質決定的。在基層,組織文化活動需要錢來支撐,每次組織活動都要聘請專業人士進行培訓和指導,對于這些資金并不富裕的基層組織者來說是一項負擔。而“千培”是一項公益事業,這些基層組織員在這裡學習的所有費用都是政府承擔的。原亮老師說:“這些年,我們總結出零基礎教學法,針對他們的要求和本身的基礎條件,在有限的時間裡,短平快地讓學員學會成品舞蹈。我們每年都會創編一套跟廣場舞結合的課程。一般的廣場舞過于簡單、不規範,沒有引領和導向的作用。作為北京建設文化中心、打造文化一體化是這些年政府的一項重點工程。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将這些簡單的廣場舞進行藝術加工,使它有所提高。我們的教師重新進行編排,讓這些廣場舞既有普及性,難度也不大,使學員很快就能學得會,比一般的廣場舞更具觀賞性。畢竟很多學員要代表街道、社區,參加一些比如夏日文化廣場、基層文藝彙演、舞蹈比賽等這樣的活動。除了兩天半的理論基礎課之外,後面的6天半每天學一支舞蹈。回到工作中,他們都感覺特别實用。而個人能帶動更多人,以點帶面,輻射面很廣。”
學員代表胡香玲:
門頭溝區的胡香玲參加的是今年“千培”第一期的評劇培訓班。胡香玲屬于基礎很好的學員。她唱了小20年的評劇,曾經和國家一級評劇演員、二級評劇演員合作,有着大量的舞台表演經驗。去年,門頭溝區安排她來參加“千培”,結果因為當時正好在進行演出,沒有來。今年,參加完培訓以後,她說:“真是太後悔了,去年就應該來。”
此次培訓,胡香玲覺得她的收獲特别大。她說:“别看我唱了20年戲,可是我根本不懂樂理。學校安排我們學習理論知識,書畫、樂理知識,身段、舞蹈老師教我們專業技能,聲樂老師給我們講了發音方法,我感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非常有收獲。”
胡香玲在談話中一直強調對北戲的感謝之情。學院在培訓期間對他們在飲食上的細心安排、教師對他們的耐心指導,以及領導對他們的關懷,令她特别感動。“我們很多學員是從零開始學習的,表演中不懂如何拿扇子、拿手絹,不會表演,給我們培訓的老師非常耐心,也很熱情,教得特别到位。我們排練的時候,學院的領導親自來看望我們,讓我們覺得受到了重視。”通過培訓,不僅讓胡香玲得到了藝術上的提高,還讓她結識了很多朋友,“學員來自各個區,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彼此之間進行交流,互相學習,非常愉快。”
對于這次培訓,她也有很多的遺憾。她說:“想來學習的人特别多,隻是名額太少,要是能給更多的名額就好了。而且原則上每人隻能培訓一次,可我想學的東西太多了。時間隻有10天,每次隻能學一個專業,覺得特别遺憾,希望北戲的領導能夠為我們這些求學若渴的學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大合唱(編輯·宋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