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梁季蘭的團扇情懷

梁季蘭的團扇情懷

時間:2024-11-08 04:15:17

團扇成為了梁季蘭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團扇又稱宮扇、纨扇,以絹為面,以竹為骨,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藝品和藝術品。它起源于唐朝,由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所創制,班婕妤的一生曆盡繁華與蕭瑟,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曆代嫔妃們的普遍人生境遇。她曾以團扇自比,寫下“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以此來抒發自己一生的哀怨。王昌齡也曾以“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将團扇共徘徊”來感歎班婕妤的命運之悲。團扇起初用于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後傳入民間成為了家用取涼的扇子。其興盛是在宋朝,現在被遺留下來的宋人畫冊中記載了很多當時的團扇圖形,優美的圖案與明豔的色彩相融合,堪稱一絕。南宋時期,折扇流入中國,其便捷的攜帶方式使團扇受到了沖擊。而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受皇家貴族的影響,一些文人雅士利用團扇的優勢推陳出新,使其再次興旺,這一舉措為團扇的流傳至今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團扇在2015年被納入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年過七旬的梁季蘭作為傳承人,專注團扇已有60餘年。多年來,她對團扇的熱情隻增不減,她以爐火純青的精湛技藝塑造了上百個精美絕倫的作品,以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匠人精神,為傳統的工藝美術品創造着非同尋常的價值。

梁老師能有今日的成就,得益于她年輕時的刻苦用功,梁老師鐘愛工筆畫多年,從年輕時就經常與志同道合的友人結伴到天壇、中山公園等地寫生,捕捉生趣。梁老師說:“那時候騎着自行車,帶着面包和水,到中山公園畫牡丹,一畫就是一天,中午餓了吃點飯,溜達溜達繼續畫,有時侯一天才能畫出牡丹的花頭。”寫生是梁老師最喜歡的事,她覺得在寫生過程中眼神、手感都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是一種激發創作與靈感的繪畫形式。到現在為止,梁老師的很多手稿都是年輕時寫生的稿件,再加上後期的修改、創作,達到現在絕美的效果。

梁老師從美校畢業後從事着美術設計的工作,在繪畫上得到了她的公爹——著名畫家馬晉先生的指導,使她的繪畫水平不斷提高。那時候,馬晉先生繪畫的團扇給梁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姿鳥态在扇面上所呈現的靜态美,讓她對團扇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就這樣,梁老師決定跟着馬先生學畫團扇,先從紙上畫起,馬先生在一旁指點,憑借年輕時的繪畫功底又跟着馬先生學了八九年畫團扇的技法,入了門,也就開始真正地喜歡上了畫團扇。那時候,由于日常工作占用了她大部分的時間,導緻畫團扇擱置了很久,後來到快退休的時候,才開始零星地畫一些手稿。梁老師常說,不能把小時候學會的好東西輕易丢掉,于是退休後她開始專攻繪畫團扇的工作,幾年來她連畫帶做制成了百餘柄團扇的成扇。每一幅畫都承載了梁季蘭對藝術的熱愛

每一把扇子都是梁季蘭的掌中寶迄今為止,75歲的她仍然将畫團扇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她常常畫到深夜,沉迷時連飯都忘了吃。以梁老師的話說,畫工筆畫就得坐得住,不管外界多熱鬧也不被打擾,沉下心來,這樣才能畫得出一幅好畫。正因為熱愛,藝術才能夠與生活相融合,是團扇的藝術魅力,讓梁老師一生都在追求、探索着它。

她畫的團扇多以花鳥為主,豔麗的色彩下又顯得格外雅緻,别有韻味,柔軟又纖細的毛筆在她的手中遊刃有餘地勾勒着優美的線條,似乎她筆下的花鳥都被賦予了生命力,看起來那麼生機勃勃。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看上幾眼梁老師的團扇,也會有一種萬物複蘇的視覺享受。

在她的工作室,我還看到她做成成扇所用的各色絲綢色邊,還有裝飾扇柄所用的各色流蘇,以及把成扇一個個裝進鏡框。所有的步驟雖然繁瑣,但她卻是樂此不疲。若不是我親眼所見真的難以相信,這100個沉甸甸的鏡框中靜放着的藝術品全部出自七旬老人之手。她的丈夫馬龍先生曾這樣評價她:“現已七旬高齡的畫家,仍不辍耕耘,畫百扇,再做成成扇,沒有一定的信念和毅力難以做到。”這正是她對于藝術的熱愛,對于藝術的追求。

梁老師曾自己出版了一本《百扇一書》,将她的所有作品記錄在冊,供世人觀賞,這給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機。不少商家打着梁季蘭老師的名義在交易平台出售稿件,梁老師卻礙于麻煩從未追究過責任。她指着背後壁櫥裡擱置的衆多團扇跟我說:“迄今為止,我從未賣過一把扇子,不是送人就是自己收藏,也不知道應該賣多少錢。我一直覺得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能用錢來衡量。”這大概就是藝術家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吧!

她曾經多次辦百扇展,讓她的扇子進入更多人的視野,展覽中很多人喜歡團扇,但又僅限于喜歡它美麗的外在,真正願意走進團扇之内的藝術境界的人少之又少。梁老師告訴我,今年她還要再辦一場展覽,花多少錢都無所謂,目的是要讓團扇走進人們的生活,讓傳統文化繼續發光發熱,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團扇,去感受七旬老人對于藝術的執著。

團扇文化發展到今天,在傳承中依然存在着困難,目前梁老師的兩個兒媳是她的傳承弟子,但由于個人原因,她們無法一心專注畫團扇。梁老師希望能夠有真正熱愛繪畫、熱愛團扇、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士,将這一門代表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一代代傳承下去,讓那象征着美好、團圓寓意的團扇,能夠進入更多人的視野,同時也讓更多的人走進團扇之内的藝術境界。

(編輯·劉穎)

E-mail: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