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年近百歲的王餘先生

年近百歲的王餘先生

時間:2024-11-08 04:03:14

王餘先生生于1921年7月,今年已經97歲了。他籍貫河北省高陽縣,現長期居住于北京。

建國前,知識分子支援老區,王餘先生被分配到河北省邢台師範任教。他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積極開展語文教學,1957年6月在《語文學習》雜志上發表了《朗讀的語句重音》一文,後來被收入《現代漢語資料分題選編》一書。

王餘先生不幸在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改革開放給神州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1978年落實政策,年近花甲的王餘先生重回教壇,在邢台師專(今邢台學院)教古代漢語等課,又開始了在校園的辛勤耕耘。

那時我恰在大專中文班學習,有幸和同學們一起聽他授課。他提倡對名篇要朗讀加背誦。朗讀,可以體會文章的語感;背誦,可以使文章随身“攜帶”,便于時時“咀嚼”,時時汲取其中的“營養”。王餘先生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表率。我清楚地記得他當年在講台上昂首挺胸、抑揚頓挫地背誦北宋蘇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緻……”

王餘先生1984年離休後,一直在北京生活。他又由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人員介紹,從事語言文字的研究,參與了《古今漢語詞典》的編輯工作,該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有人常将“年老”和“多病”二字聯系起來,王餘先生也不例外,然而他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創造、制定出自己獨特的鍛煉方式。

2010年王餘先生有了中風症狀,口歪、說話不清楚,自己感到痛苦,家人非常擔憂。他一方面積極配合醫生采取治療措施,一方面主動加強口腔發音鍛煉作為治療的輔助手段。他背誦唐詩(包括白居易寫的《長恨歌》),背誦宋詞,背誦元曲,背誦清代吳偉業寫的《圓圓曲》;也背誦古文名篇《陋室銘》《阿房宮賦》《嶽陽樓記》《前赤壁賦》《閱江樓記》……共60多篇詩文。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不但能夠正常發音進行語言交流,而且能夠登台演唱戲曲節目了。

在離休前,王餘先生的右腿突然發病,一旦急性發作非常痛苦。也不過五六步遠就到廁所了,就這五六步遠對他來說非常困難。他跑遍了各種醫院,中醫、西醫,還有私人醫生,采取多種療法都沒效果。十幾年的時間,久治無效。但他沒有心灰意冷,終于有一天,沒治好的腿病,居然讓他自己給治好了。王餘先生發明的靈感源于自己多年的寫作,寫作時10個指頭每天得動,所以兩條胳膊就沒有這種疼痛,而腿就不然。他認為,人類經過幾百萬年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由四肢着地變為直立行走,兩腿負重加倍,所以人老先老腿。扳動腳趾,加強對神經末梢的刺激,可以強健兩腿。又因為10個腳趾退化早已定型,所以須多年活動,方能奏效。他堅持了多年,終于治好了久治不愈的腿疼。

由于王餘先生注意鍛煉身體,卓有成效,他被評為北京西城區健康老人,又被北京市老齡委評為第二屆北京市健康老人,還被中國老齡協會評為第七屆全國健康老人,均頒發了榮譽證書。

2013年4月北京電視台生活欄目對此以《九旬老人練出好腿腳》為題予以報道。他給記者當場演示扳動腳趾的動作,并說“離了房間門後這個地方,我就不敢做這個動作,我怕摔倒了,在這裡左邊、右邊都有可以用手扶的地方。”有了安全到位的防護措施,他給記者做個樣子看看。一腿單腿支撐,翹起另一隻腿放在台子上,高度大體與胸相平,上身前俯,伸臂扳動腳趾,一邊數着:“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王餘先生說:“扳動腳趾幅度一定要大,否則達不到效果。這還不算完,這個左腳還要把它分成兩部分,也是轉,順時針轉,逆時針轉,最後前後扳。”

這樣10個腳趾都扳下來的時間可是不短,所以最後王餘先生設計了一個放松動作,因為兩腿繃勁時間太長了,需要活動活動,即單腿站立,另一隻腿前後踢,讓膝蓋活動活動。這樣伸伸胳膊扭扭腰,扳扳腳趾做做操,幾十年來他憑借這套健身法練出好腿腳好身闆。

王餘先生家中有一幅字“心遠地自偏”,寫的是東晉詩人陶淵明《飲酒》詩中的句子。他經常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态,對自己一生的坎坷,能想得開,毫不介意。他曾寫下“但願百年無痛苦,不教一夕有愁容”的詩句。王餘先生住的房子雖小,但心胸相當闊大。這也是他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

王餘先生的家鄉河北省高陽縣是戲劇之鄉,近世出了戲劇大家齊如山,武生泰鬥蓋叫天等。受環境的熏陶,王餘先生從小就喜歡唱戲。在西北大學,曾和同學組織西北大學國劇社,演出傳統京劇數十出。他深感京劇博大精深,集中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特色。1984年離休後,唱京劇成了他主要的社會活動,也對他的健康大有裨益。

唱京劇扮演舞台人物角色的變化,使王餘先生聯想到人生的寵辱浮沉。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他在敲、打、彈、拉的伴奏聲中,身心放松,引吭高歌,感到是一種享受。

他唱戲非常認真。唱京劇講究“聲情并茂、字正腔圓”,吐字、歸韻、行腔,字頭、字腹、字尾都要咬字清楚,抑揚頓挫,收放張弛,節奏、氣口、勁頭的掌控,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特别是唱慢闆三眼,唇、齒、喉、舌的動作連貫到位;唱流水、快闆加快節奏,吐字清晰。他終日與錄音機相伴,孜孜矻矻,認真學唱,加大了肺活量,提高了漢語發音的準确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了中風。

他時常參加公衆場合的演唱活動。王餘先生經常以最高齡的表演者出場,他出人意外的精彩演唱,總是博得大家的稱贊,赢得熱烈的掌聲,他自己也由此獲得很大的滿足。

因為酷愛京劇,王餘先生基于自己演唱的實踐,又作深入的理論研究,在耄耋之年仍對京劇藝術不懈追求。他研究京劇老生唱念中虛字的運用,研究京劇唱詞中“的”的用法。今年3月《中國京劇》雜志發表了他的《京劇〈穆桂英挂帥〉“百萬兵”唱詞探讨》一文,這已是他在這個雜志上發表的第3篇論文了。

王餘先生至今勤于寫作。他慶幸自己在晚年趕上改革開放的太平盛世,能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在《古風》一詩中寫道:“熱愛國粹學京劇,向往‘散淡’唱《空城》。胸襟開闊鬥室大,解嘲常誦《陋室銘》。詩文自娛勤寫作,太平盛世樂晚晴。”

王餘先生已度過近百個春秋。今天的他,春的希望在繼續,秋的收獲在繼續。

(編輯·劉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