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手機屏幕看了足有1分鐘,我隻好主動聯系數學老師。心中在想,難道我微信裡加入的不是班級群麼?數學老師不能自己申請通過我的驗證麼?腹诽一番,終于輾轉聯系上了這位大牌數學老師。
該老師上來就先告狀:“今天我看她又沒寫完數學作業,我跟她要家長電話,她竟然說她不知道!”我立刻無語。要知道作為家長,每個人的電話都必須留給班主任。這位老師如果真的這麼想找我談談,何苦問孩子,直接問班主任不就好了。何況,她還是班級的副班主任。我隻能非常不善良地推測,跟孩子要電話的行為,其實不過是吓唬孩子。
果然,她後面說的話證明了我的推測。因為在我熱切地表示了要主動給她打電話後,她斷然拒絕,并說了一句讓我更無語的話——其實沒什麼事,就是一個作業沒完成的小事。
小事!原來小事就可以直接使用吓唬的手段。何必!怪不得中國人總說“小孩子就是吓大的”。即便家長不吓,還有為人師者吓唬她。
這位老師接下來所有的話,我就不在這裡一一複述了。總之就是從不完成作業的害處到學習習慣,到考不上大學,等等。對于我這種家長想要孩子快樂學習的愚蠢行為嗤之以鼻,也是難為了她。說到一半我已不堪忍受,卻無他法,最終稍稍反抗幾句,惹得對方不快,于是她借口馬上要上課,終止了談話。
關于孩子沒完成作業這點,當然是孩子的不對。但我知道原因是什麼。
從這學期換了這位被校方多次重申過的——非常負責任和有教學經驗的數學老師後,我家閨女終于不再承認她喜歡數學了。可能那種教科書式的教學方法在很多家長看來是嚴格和嚴謹的代表,但是在我家小姑娘身上卻适得其反。她變得無比痛恨數學,更因看不起這位老師的人品而讨厭老師本人。這位老師不僅僅喜歡凡事吓唬孩子要找家長“談心”,更喜歡背後議論家長或者其他教師甚至校長的短處,抱怨這些人對她工作的不支持。如果她隻保持腹诽也就無可厚非,她卻将這種抱怨直接帶到課堂,毀了我們家這位正直、單純小女生的三觀。當小姑娘第一次問我“老師可以背後說人壞話嗎”這種問題時,望着她充滿疑慮的眼睛,我斷然說了“不”,然後發覺不妥,不該在孩子面前否定她的老師。我隻好反複強調,這位老師做得不對,但是因為她為人師,你作為學生,要盡量體諒她。然而,說這些話的時候,我恨不能扇自己幾個嘴巴。正因為為人師,她的行為才更加令人不齒。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所謂小事,我家閨女逐漸開始抵觸數學,并當數學作業留得超常多的時候,開始起來反抗。可惜,她并不懂得不寫作業這種事情,作為反抗,其實隻是自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傳道尚在授業解惑之前,何意?可見古人很明白,作為老師首要之業當是傳授學生人生道理。為師者,背後議論他人,道德品行之差可見一斑。但當我們幾位家長向校方表達了我們的想法時,校方的說法是——這位老師是從外地一所名牌小學轉來的,教學經驗極其豐富,非常難得。能請到這樣的老師,是學校的榮幸。希望家長多從孩子的學科角度考慮,其他方面他們會和這位老師好好談談。然而談了好幾個月,這位老師依然我行我素,沒見任何改進。
有家長說這樣的老師如果明年繼續教授本班,我們隻能考慮轉學。副校長很詫異:“為了一位老師就轉學,這樣太兒戲了吧?”兒戲嗎?要知道,10歲的孩子正是開始了解社會,獨立思考的年齡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極易受到作為長者之一的教師的品行好壞影響。我們該不該拿孩子做實驗?求一下童年陰影的面積問題?
自古以來,尊師重道,是我們國家優良的傳統。然而,當師不為師之行時,我們依然要尊重嗎?
古人說,道不同不與相謀。我信奉的是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不是強制讀書的被動學習。在學習理念上實在與這位老師不能達到同一層面。身為大學畢業生的我本人,太了解中國的大學生了。因為上大學之前12年的苦讀,導緻上了大學以後放任自流、沉迷遊戲、不知進取的現象比比皆是。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學習、高考隻為了考大學,不是為了自身的興趣,更談不上什麼遠大的理想。我們的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早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被扼殺了。女兒對老師的行為不解,為此而影響了學習有人說,中國的基礎教育要優于西方很多。這點上我總覺得非常可笑。沒錯,我表妹在澳洲開快餐店,有一次遇到一個買了6個同一款漢堡的客人,客人走後,在她店裡勤工儉學的外國大學生竟然在努力地計算“3+3+3+3+3+3(一個漢堡3澳元)”。表妹當時笑噴,說道:“如果有客人買30個漢堡,你要不要把3加上30次?”由此可見外國人的數學普遍是什麼程度。然而,諷刺的是,美國的數學家成就遠遠高于中國。這其中的原因不值得我們深究嗎?要知道,興趣永遠是最好的動力。沒有了興趣,就算你的孩子小學期間就得了奧數全國第一又有何意義!
一所學校,衡量教師的尺度,不是人品、不是教學理念,而是教學經驗豐富,僅憑此就可以掩蓋其他任何問題,這真的好嗎?
想起在微信與那位數學老師的交談中,她透露出,如果孩子上不了大學就如何如何的意思,讓我委實哭笑不得。校方一直也以此行為告訴我,這位數學老師是深深地愛着孩子,隻是不大會表達。否則,她為何在意學生是否能考上好的大學?這個觀點讓我想起流行的評語:以愛為名的殘害是性質更惡劣的殘害。為了讓孩子考上大學,這位老師動不動就要求家長每天給孩子檢查作業是否寫得正确;期末複習時以一天兩張卷子的作業量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将學生寫作業時寫得不認真的卷子拍照發到群裡惡心家長,美其名曰要家長監督孩子;沒事就說别班的孩子比你們這些孩子要懂事要學得好要體諒老師;将考試後的卷子一一拍照下來發到家長群裡,還說不搞排名……一切教育中的惡劣手段被以愛的名義堂而皇之、正大光明地使用着,然後告訴你,我是為了你的孩子好!
先不說是不是所有學生都必須走高考這一條路,隻說這些行為對孩子的傷害難道不會毀了孩子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隻有學習好的孩子,才是“良才”?那些學得吃力,或者不願意學的孩子就必須遭到貶低?
我以為,這可能隻是個别現象。然而,當我大發感慨向周邊同學、朋友訴苦時,他們都非常淡定地告訴我:“哪個學校沒有這樣的老師,你就認了吧。”
認了吧。這話說得好!
想起魯迅說:“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隻是,我們沒有機會,也不可能爆發了!
(編輯·宋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