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蔺紅英[摘要]編輯的文化修養決定着出版物的.."/>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淺談編輯的文化修養

淺談編輯的文化修養

時間:2024-11-08 02:30:21


    口蔺紅英

[摘要]編輯的文化修養決定着出版物的質量和品位、價值和内涵。文章從編輯的文化自覺、文化品位、文化底蘊三個方面闡述了編輯應具備的文化修養,揭示了近年來編輯文化修養缺失的若幹表現及其原因,指出了提升編輯文化修養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編輯文化修養文化缺失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編輯事業是立言、存史、資政、育人的事業。因此,編輯必須強烈意識到自己對傳承和傳播優秀文化所起的作用和擔負的責任,應有高品位的文化追求,有不可動搖的文化原則,有提高出版産品文化含量的清晰思路,并且為此積澱深厚的文化修養。從古代的孔子、司馬遷、班固、紀昀等,到近現代的魯迅、鄒韬奮、王雲五、葉聖陶等,他們既是學識淵博、著作等身的思想家、學者,也是編輯大家。他們為引導、塑造、傳播、保存文化不懈地努力,成為曆朝曆代的文化使者、文化守護者和文化締造者。

在文化傳播與傳承的過程中,編輯的水平如何最終都會體現在其自身文化底蘊的深淺和文化诠釋能力的高低上。編輯必須在當今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博采衆家之長,摒棄人們思想意識中“為人做嫁衣”的偏見,增強文化自覺意識,努力完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傳承和傳播使命。特别是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們追逐現實利益而變得浮躁的當今社會,編輯的文化自覺與擔當必須滲透在每一個内容産品的選題策劃、編輯加工、營銷推廣等環節中,抵制“文化産品沒文化”的傾向,最大限度地豐富出版物的文化内涵。這就要求當代編輯應不斷完善自我,提升編輯的文化修養。

有論者曾經說過,編輯是一種始終屹立于時代進步的潮頭,每天都要應對知識更新挑戰的職業,因此,編輯必須終身學習。許多編輯每天忙于日常工作,很難做到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隻是在完成經濟指标的匆忙歲月中疲于奔命,其結果隻能是應付差事,生産的“文化産品沒文化”。那麼,要想生産出文化精品,編輯除了應當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專業修養外,還必須将增強文化修養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

一、編輯應具備的文化修養

編輯的文化修養,應滲透在文化傳播與傳承的全過程,具體包括文化自覺、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蘊。

1.文化自覺

所謂“文化自覺”,我們借用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曆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展曆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文化自覺就是對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這種文化自覺是以文化自信為基礎的,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充滿信心。

從當今社會的互聯網與多媒體融合回溯到遠古的結繩記事、倉颉創字、圖騰崇拜,人類從沒有放棄過對文明進步的向往和追求。可以說,人類社會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文化的推動。這種強烈的文化自覺意識貫徹在編輯業務中,主要應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對民族文化的意義、地位、作用的深度認同。特别是在全球經濟文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西方國家企圖用其思想文化“一統天下”,而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曆史的泱泱大國,必須堅守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形成以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快速發展為基礎的文化軟實力,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構建精神家園。二是對文化建設、發展、進步的責任擔當。這種責任擔當,應該體現在編輯傳播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進步,永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絕學,讓人類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在文化多元兼容并蓄條件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等方面。

當代編輯應時刻站在文化傳播、文化創新、文化傳承、文化融合的前沿。編輯的文化自覺應具體體現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覺引領社會文化潮流的正确方向,抵制某些媒體逐利、媚俗的不良傾向,遵守職業道德,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等方面。

2.文化品位

筆者認為,文化品位是指人對意識形态領域所創造的精神财富,包括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具有分辨與鑒賞的能力。由于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生活閱曆、個人偏好不同,再加上年齡、性别、職業、收入等因素的影響,人們所站的位置不同,視角不同,因而對各種事物審視欣賞的結果也不會相同,進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品位。文化品位主要由日常生活品位、藝術審美品位和價值理解品位三方面構成。日常生活品位較多地關注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等物質生活方面的質量。藝術審美品位主要關注藝術創作、鑒賞和審美的趣味、眼光、格調、境界等方面。價值理解品位則滲透于人類所有的精神活動中,主要表現在人們對于人生、社會、自然、曆史、現實和自我之價值的理解和判斷上。我們考察一個人價值理解品位的高低,可通過觀察他在待人接物、談吐舉止、生活方式、觀點見解、道德操行、理想信仰等方面的表現來實現。

筆者認為,藝術審美品位和價值理解品位的提升是編輯的必修課,特别是價值理解品位的高低對編輯審改的内容産品所宣揚的思想内涵起到引導作用。因此,在改革開放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編輯堅持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在具體的業務工作中就顯得尤其重要。在編輯業務中,編輯對當今社會各種文化思潮、文化現象和文化成果所持有的态度、标準和取舍所形成的差異,審改的内容産品思想内涵的美與醜、文字的雅與俗、格調的高與低,都體現出編輯文化品位的高低。

3.文化底蘊

所謂文化底蘊,就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即人或群體所秉持的可上溯較久的道德觀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是人或群體學識和精神的修養。文化底蘊是文化自覺的前提,更是文化品位的基礎。隻有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編輯在對内容的審改過程中才能高屋建瓴、遊刃有餘。編輯的文化底蘊,不僅決定着他們是否具備理解、駕馭圖書内容的能力,而且決定着他們能否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從而才有可能編輯出既影響當代又惠及子孫的、有價值的傳世之作,給讀者以廣博、深厚的文化浸染。

在實踐中,編輯文化底蘊的體現滲透在業務工作的一點一滴中。例如,在圖書裝幀設計中所采用的文化元素,就是要使圖書内容與表現形式達到高度統一。一般說來,體現中華民族特色的出版物在裝幀設計時就可以選擇中國結、紅雙喜、京劇臉譜、剪紙、團花和體現相關少數民族特色的圖案等;體現西方文化的出版物在裝幀設計時可以選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大衛的雕像、斷臂維納斯的雕像、羅馬柱,以及西方國家有标志意義的建築物和風光照片;經濟金融類的圖書封面就可以選擇華爾街鱗次栉比的高樓大廈和k線圖;詩詞歌賦類圖書就可以選擇梅蘭竹菊類圖案,并可以選擇風格古樸的藏藍色特種紙張做封面,類似線裝書裝訂,等等。編輯對這些細節的設計,将帶有中西方文化特征、有視覺沖擊力的圖形彰顯于圖書内容之外,更突出了圖書所要表達的主題,也滿足了讀者選擇圖書的需要。又如,在對譯著的中西文化内容加工解析時,如果解讀同一文化命題或現象,就需要編輯開動腦筋,厚積薄發,在以往的文化積澱中通過比較來認識和吸收中西文化的精華,對譯著的内容進行準确的編輯加工。比如,中國《增廣賢文》裡的“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與英國諺語“省一分錢等于掙一分錢”(apennysavedisapennyearned)兩句話所反映的内涵都是人類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中國的“大海撈針”與西方諺語“駱駝穿過針眼”都是比喻極難辦到之事,更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體現各自民族特點的語言,可在譯著的編輯審稿中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将譯著的思想内涵進一步升華,創作出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使人類共同的美德與智慧得以傳遞,将人類文化中真善美的價值觀更加發揚光大。能夠做到上述這些,非一日之功所能達到,每一個細節都彰顯出編輯的文化底蘊。沒有編輯長期的文化積澱,将自己的文化修養融入各類題材的内容産品中,就很難做到文化産品内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

二、編輯文化修養缺失的若幹表現

改革開放使我國迎來了文化發展百花齊放的春天。新聞出版行業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視為己任,出版發行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優秀産品。然而,随着經濟全球化趨勢帶來的西方文化沖擊,加上媒體融合的日益加速,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似乎更能接受“快餐式文化”,浮躁的心态更顯得急功近利。特别是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編輯為了完成經濟指标,放棄文化選擇和責任擔當,隻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在内容産品上不再追求高品位的審美需要和人文關懷,更不用說注重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了。反映在編輯文化修養的缺失上,則出現了為了所謂“賣點”、吸引眼球而迎合各種低級趣味,對“文化産品沒文化”的現象聽之任之,視而不見,編輯作為文化産品的“把關人”放棄了自身應有的文化堅守。

筆者根據自己的觀察,将各種媒體編輯文化修養缺失的現象歸納如下:

1.肆意造詞,漠視語言規範

近年來,随着互聯網的發展及媒介融合的加速,網絡新詞層出不窮,與現實生活幾乎“零距離”貼近,似乎很接地氣,特别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比如,曬客(share)指在網絡上分享信息的人,踹客(try)專指為一些商家試用産品的人,粉絲(fans)即崇拜偶像的群體,等等。如果說這類新詞是從外文音譯過來的,還沒有脫離英文的本意尚可勉強容忍,下面的新詞則是牽強附會,嚴重違背語言規範。比如,“斑竹”(原意是“版主”)、“溫都死”(原意是windows)、“醬紫”(原意是“這樣子”)等因錄入錯誤造成的新詞。這些新詞在許多網站廣為流傳,大有約定俗成之勢。如某晚報官方網站有一篇文章标題赫然寫道《國學原來是醬紫滴》。凡此種種,如果倉颉再世不知該做何感想。

2.篡改原意,“惡搞”盛行

為了吸引眼球,賺得點擊率,許多新媒體極盡嘩衆取寵、無中生有之能事,惡搞成風。網上不乏“肌肉男向×××求婚”“裸奔男追××”等奇人異事。更有甚者,将老祖宗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經典——唐詩宋詞肆意篡改,如“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洗手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壺二鍋頭”;“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等等。

3.追求利益,跟風媚俗

為了迎合某些年輕人的口味,有些期刊的刊名定為《最小說》《帥作文》,據悉發行量非常可觀。他們以時尚潮流的語言文字寫故事,頻繁地突破語言文字規範的底線,無視語法中詞語搭配的規則,美其名曰:産業化要先迎合後引導。有研究者指出,“最小說”“帥作文”等不通的語法文字被用作刊名,是一種缺乏文化涵養的現象。

4.翻譯作品頻現文化缺失

随着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不斷擴大,近年來各出版社紛紛對圖書版權引進和輸出做了大量工作。在對翻譯作品的編輯審稿中也出現了許多文化缺失的現象。在審稿過程中,筆者發現有時對中國人來說不言而喻的文史知識,如不加上相關文化背景方面的注釋,對外國人來說會無法理解。例如,狄更斯的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有一句話:“andIhavebeefsteaksputtomyeyes”。意思是說,将牛排放在腫大的眼睛上。這句話在中國人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然而,殊不知用牛排止痛、療傷是西方人家喻戶曉的習俗。又如,中國的歇後語“狗攆鴨子—呱呱叫”,其寓意的重點在“呱呱叫”上,實際是說“太好了”的意思。對外國人來說,如果直譯過去,簡直是不知所雲。目前,不少翻譯作品在文化诠釋方面所做的工作是相當不足的,雖然譯者對此應負主要責任,但也與編輯的文化修養缺失有直接的關系。

三、編輯提升文化修養的主要途徑

1.堅持不懈地廣泛閱讀。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編輯作為文化傳播與傳承者,要想增強文化修養,首要任務就是将讀書視為每日必修課。第一,可從閱讀中外文學名著開始,仔細研究對這些名著的評論,同時積累賞析文學作品的心得。第二,可欣賞唐詩宋詞元曲和《古文觀止》中的名篇,從中體會語言的巧用和妙用,提升自己的文字表達和寫作能力。第三,讀曆史書,鑒往知來,可知人類曆史的得失與興替,從而悟出人生前進方向,如《資治通鑒》《史記》《群書治要》等。第四,讀勵志類的書,特别是成功人士的傳記和家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獲取前人的智慧,如《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第五,讀點邏輯學。邏輯學理論中分析、批判、推理、論證的工具,對于編輯駕馭圖書選題進行合理加工是不可或缺的。第六,讀點自然科學類的圖書,以便編輯更加科學、理性、全面地認識世界。還可以讀點《美學》《心理學》《情報文獻學》等。著名編輯家陳原說過:“編輯自我修養的第一條,應當使自己成為書迷”。著名編輯家趙家璧也說過:“一個好編輯要多讀書,多讀書才能有眼力”。總之,編輯的文化修養必須厚積才能薄發,這是不言而喻的。

2.着力培養文學愛好,找到提升文化修養的突破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筆者通過學習格律詩詞,堅持數年在淺斟低唱中不斷提升文化修養。格律詩詞不僅有嚴格的平仄要求,而且在韻腳與句式、粘對與對仗、題目與内容、語法與修辭、立意與意境、結構與謀篇、改與工等方面都有很深的學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詩詞中典故的妙用,在百餘字的篇幅裡,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思想内涵,使表達更生動、含蓄,還可收到言簡意豐、餘韻盎然、耐人尋味的效果,使詩詞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非常出彩。古典詩歌中的用典主要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形式。典故包括神話傳說、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聞等。無論是典故,還是古詩詞名句都蘊含着傳統文化的精髓,都需要多積累、多記憶,長期堅持才能奏效。總之,編輯如能找到一個興趣愛好的突破口并經過長期實踐與積累,必然會對增加文化修養與文字功力有所裨益。

3.主動參與學術交流,積極參與有關的繼續教育培訓。首先,編輯應主動參與各種學術交流,開闊視野,與同行相互切磋交流,吸取寶貴經驗。工作之餘将編輯心得歸納整理成文章,将實踐上升到理論,再用來指導實踐。其次,編輯應珍惜每年繼續教育的學習機會,通過語法、修辭等文化相關方面的專題培訓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再次,編輯也可以通過正規院校相關的在職研究生課程系統學習專業或人文知識。

4.從優秀的作者身上汲取養分。做編輯是幸運的,往來于文人學者圈中,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但凡能著書立說者,至少在某個方面一定是有所建樹的。筆者在長期的編輯工作中發現,有的作者不僅學養深厚,而且品德高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多有涉獵,與他們為伍大有在耳濡目染之中提升文化修養、在潛移默化之中見賢思齊的益處,可謂:鳥伴鸾鳳飛程遠,人伴賢良品自高。

5.培養審美情趣以提高編輯的文化品位。編輯可以通過參觀各類藝術展覽,體會東、西方藝術的博大精深;通過走進大自然,激發審美情趣;通過欣賞音樂、戲曲、舞蹈、美術作品等,激發起心靈深處對美的感受。上述途徑有助于編輯從内容到形式上把握文章的審美特點,在編輯加工中努力使之達到由内而外的完美與和諧。

6.通過多種閱讀方式,随時随地接受文化浸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編輯可以通過在線閱讀、移動閱讀、電子書、動漫、影視等形态的文化産品,将零散的時間充分利用。

此外,建議相關管理部門将古漢語、古詩詞和相關的文史知識的學習納入編輯業務培訓課程。改革開放以來,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注入活力,然而,重外語輕母語的氛圍也日漸濃厚。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小學課文中去掉的現象,表示“很不贊成”。他說:“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編輯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者更應在工作中率先垂範。新聞出版單位應當将這項學習任務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予以落實,許多出版社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有益嘗試。

總之,探索提升編輯文化修養途徑的終極目标是使編輯能在長期的文化熏陶之下,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文化精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文化精品影響力的廣度和深度是與編輯思想的深度和價值追求直接相關的,因此,編輯隻有在擁有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修養的基礎上,才能遊刃有餘地駕馭選題,判斷内容格調的高低,決定稿件的取舍,在編輯工作中與作者平等對話,赢得作者的尊重,從而生産出文化内涵豐富的文化精品,甚至是傳世之作。

參考文獻:

[1]楊牧之.論編輯的素養.北京:中華書局,2013.

[2]文心.中國編輯應擔當起發展文化力的使命——訪中國編輯學會會長桂曉風.編輯之友,2007(10):12-15.

[3]楊牧之.我對編輯文化修養的認識.編輯學刊,2010(6):39-45.

[4]程少沛.增強編輯的文化影響力——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述要.中國編輯,2009(6):26-31.

[5]王二羽.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編輯要有中西文化比較意識.出版科學,2008,16(6):24-27.

[6]陳佳琳.當代編輯文化選擇不可或缺的三要素.遼甯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6):72-74.[7]朱振宙.合理翻譯彌補文化缺失.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24(7):74-77.

(作者單位:中國财政經濟出版社)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