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吳有定
[摘要]文字編輯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必須從隐性層面對既定語詞進行勘誤和正義。文章以“鐵樹開花”“排憂解難”“難于”“夜以繼日”“以姓氏筆畫為序”等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讨。
[關鍵詞]文字編輯既定語詞勘誤正義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對于文字編輯而言,在編輯出版過程中為文章糾錯補漏、疏通語句、内容升華,以及做規範化處理,責無旁貸。然而,僅此而已還不夠,文字編輯還必須從隐性層面對既定語詞進行勘誤和正義。
一、關于“鐵樹開花”
在漢語裡,“鐵樹開花”是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成語。顧名思義,原本指鐵樹花開。然而,其中這個“鐵樹”當為何物?《現代漢語詞典》:“蘇鐵原産熱帶,不常開花,移植北方後,往往多年才開一次。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1]1297《辭海》:“比喻事情很難有希望辦成。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吳浙間嘗有俗諺雲,見事難成,則雲須鐵樹開花。’”[2]《辭源》:“鐵樹無開花之理,以譬事不能成。《碧岩四十則四》:‘垂示休去歇去,鐵樹開花。’《續傳燈錄三一或庵師體禅師》:‘淳熙己亥八月朔出微疾,……逮半夜,書偈辭衆曰:“鐵樹開華,雄雞生卵,七十二年,搖籃繩斷。”’華,同‘花’。”[3]三種辭書都将其常用義解釋為比喻事情非常難以實現,隻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考察“事情非常難以實現”這一比喻義,以及普遍的觀點認為其中的“鐵樹”就是“蘇鐵”,筆者深感“蘇鐵開花”難以跟“事情非常難以實現”聯系到一塊。
那麼,“鐵樹開花”中的“鐵樹”所指何物?《現代漢語詞典》已經直呼其名;而《辭海》則避而不提,直接解釋比喻義,但從這一“避而不提”我們可以悟出:要麼認為這已是共識——蘇鐵,無須贅述(若是這樣則須辨正),要麼對此拿不準主意(若是這樣則當細考);《辭源》雖然釋詞時沒有明确這個“鐵樹”之所指,但是從其釋語“鐵樹無開花之理,以譬事不能成”可以直接推斷,此“鐵樹”不是蘇鐵——因為事實上蘇鐵并非“無開花之理”,除非《辭源》也誤以為“蘇鐵無開花之理”。從“無開花之理”“譬事不能成”這一釋語,我們有理由推想甚至認為“鐵樹開花”中的“鐵樹”并非蘇鐵,而應是“鐵鑄成的樹”(“鐵質樹”)。
從語境方面看,在漢語的表達習慣上,有“鐵樹開花”出現的語境中,就常常有“枯枝發芽”“啞巴講話”“馬長角”“公雞下蛋”“太陽從西邊出來”等描述現實中根本不可能的現象的詞語與之相伴。從“鐵樹開花”與“枯枝發芽”“啞巴講話”“馬長角”等同類并舉推斷,這個“鐵樹”不應是蘇鐵,而是“鐵鑄成的樹”,因為如果是蘇鐵,它盡管難開花,但總有開花之時,不能與“枯枝發芽”“啞巴講話”“馬長角”之類相持并論。
也許有人認為:鐵樹是一種熱帶植物,喜歡溫暖潮濕的氣候,不耐寒冷。在南方,如果條件适合,可以每年都開花;如果把它移植到北方種植,由于氣候低溫幹燥,生長會非常緩慢,開花也就變得比較稀少了。由此看來,“鐵樹開花”這句成語,一定是一位北方人發明的。[4]這種觀點起碼有三點站不住腳:第一,“開花比較稀少”不等同于“不能開花”,隻有“不可能開花”的“鐵樹”方能進入該成語和此類語境。第二,“鐵樹開花”自古以來就流行于南方,請看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吳浙間嘗有俗諺雲,見事難成,則雲須鐵樹開花。”——連《辭海》釋詞時都把此作為首例書證,這點足以證明其在南方流行之早。第三,由于語言的社會性所決定,語言(包括詞語)的形成和使用需要約定俗成,由此來看,雖然在北方有可能因蘇鐵開花難得一見而被北方人借以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之類,但是這種理念對鐵樹(蘇鐵)開花司空見慣的南方人而言,是有悖常識的,決不可能形成俗諺或成語。
從修辭學角度看,修辭手法有一種叫誇張,即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事物盡力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用“鐵鑄成的樹開花”恰好符合誇張這一手法的特點,即用“鐵樹開花”作比喻以誇大事情實現之難上加難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從詞義角度看,對“鐵樹開花”的釋語,無論是“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現代漢語詞典》),抑或是“比喻事情很難有希望辦成”(《辭海》),都契合了“鐵樹”是“不會開花”的“鐵質樹”的诠釋。特别是《辭源》的釋語:“鐵樹無開花之理,以譬事不能成。”前者一語道破了此“鐵樹”即“鐵質樹”,後者恰好佐證了“鐵樹”是“不會開花”的。
從構詞功能看,用“鐵”字作為詞素構成的詞,很多是用來形容堅強、精銳、堅固、不可改變或堅硬不損或相關的意義,如:鐵軍、鐵漢、鐵壁、鐵石、鐵面、鐵公雞、鐵腳闆、鐵飯碗,等等。“鐵樹”之“鐵”使用的乃是不可改變之義,欲使“鐵樹”改變——開花——難上難、不能成。
綜上之見,成語“鐵樹開花”中的“鐵樹”當是“鐵鑄成的樹”。
二、關于“排憂解難”
“排憂解難”這一成語,《現代漢語詞典》給予的釋語是:“páiyōu-jiěnàn排除憂患,解除危難。”[1]967其中的“難”被解釋為“危難”,相應讀音“nàn”。這一解釋值得商榷。首先要厘清這個“難”的形音義。“難”繁體字作“難”,形聲字,右形左聲,音nán,名詞,本義為鳥的一種(難1);後來,其本義丢失而被借用表示不容易的“難”,形容詞,音nán(難2);不知何時又被借用賦以“災難、危難、不幸的遭遇”意義,作名詞,音nàn(難3);在使用中,有時表示不容易的形容詞“難”被活用,作名詞,以表示其意義仍與形容詞“難”的意義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困難、難處、難事、阻礙事情進行(或成功)的困難因素”等,如“千難萬險”“排除萬難”“避難就易”“強人所難”“勉為其難”等中的“難”,活用後“難”的讀音不變,仍是nán(難4)。對于這種詞類活用現象,張靜先生說得好:“從意義上說,活用的詞都是既保留了甲類詞的意義,又臨時增加了乙類詞的意義……活用跟不活用時讀音完全相同,意義基本相同,因而仍算一個詞,不是兩個詞。從形式上說,活用的詞主要是在句法結構(詞組或句子)裡表現出來的。”[5]至此,有關的“難”的音義已了如指掌。在“排憂解難”這一成語中,“解難”是個動賓結構,“難”是“解”的賓語,顯然是名詞,但是,問題又來了,這個“難”到底是難3還是難4?我們不妨從幾個角度來審視。
從語境角度看,“排憂解難”一詞經常出現在一些稱贊某某在平時幫助群衆解決後顧之憂或難題(諸如修路架橋、扶貧助困、為孤寡老人或留守兒童解決臨時之需等)之類的語境裡,這些後顧之憂或難題,确實是急需解決,刻不容緩,但是它不是什麼危難、不幸的遭遇,更不是災難,因此,一般情況下,“排憂解難”中的“難”當是難4,而不是難3。
從詞義和邏輯層面看,較之“困難、難處、難事”,“危難”“災難”程度更深更重得多,次數也相對較少。一個值得媒體贊揚的人理當是經常性地、一點一滴地、持之以恒地去幫群衆排除憂患、解決困難的,而不是等到群衆遭遇“危難”“災難”之時,才偶爾前往排解,道理在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再說災難的排解一般是非人力可為的,如天災就是人力無法抗逆的,從這點看,“排憂解難”中的“難”也當是難4,視為難3是不太切合實際的。
從漢語成語的結構特點上看,并列結構的成語,其中有一類隻要第一字與第三字(或第二字與第四字)詞性相同,詞義相近,則第二字與第四字(或第一字與第三字)詞性也相同,詞義(所指)也相近或程度相仿,如:精雕細刻、争分奪秒、敲鑼打鼓、甜言蜜語、龍争虎鬥、千錘百煉、心甘情願、字斟句酌等。這類成語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一三字或二四字,甚至一三、二四字可以兩兩相連重組為雙音節詞。如精細、雕刻、謹慎、争奪、分秒、敲打、鑼鼓、甜蜜、言語、龍虎、争鬥、千百、錘煉、心情、甘願、字句、斟酌,等等。“排憂解難”就屬于這一類,“排”和“解”可以組成“排解”;“憂”和“難”雖然乍看意義不同,但是所指程度相仿(不算深重),分别指一般性的憂慮和困難;進一步分析,“憂”屬于精神層面,而“難”則屬于客觀層面,“憂”實為某些客觀困難所緻,由此而推,“排憂”與“解難”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異名同實。從這點看,“排憂解難”的“難”也當是難4。
從成語的源流層面上看,“排憂解難”雖然可以溯源遠至《戰國策·趙策》,但是,其中的“難”并不能等同于《戰國策·趙策》“排患釋難解紛亂”及由此演化而成的“排難解紛”中的“難”而解為“危難”(難3)。理由有二:第一,從結構上看,“排憂解難”并非一字不差地照搬照套“排患釋難解紛亂”(或“排難解紛”)而來,真正本源于後者的隻是“排……解……”這一結構,“難”由原來的組合“釋難”重組為“解難”,在此隻是形同而義異的再組合而已。第二,“排患釋難解紛亂”的“難”指的不僅是“危難”“災難”,而且不是一般危難、災難,而是攸關國家生死存亡的“國難”。當然,如果有某位人物确實在萬一之際,為人化解某場危難、災難,理所當然,“排憂解難”的“難”就當是難3了。
不過,在一般語境下,“排憂解難”的“難”還是作為難4較合情理,較切語意。
三、關于“難于”
“難于”在文言文裡是“比……更難”的意思,其中的介詞“于”置于形容詞謂語“難”之後,作用是介引比較對象,表示比較,可譯為“比……(更)”[6],如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難以”在文言文裡一般是用在介詞“以”的賓語寬泛無所指而省略的句子裡,構成“難以……”的句式,“難以”是“很難用(憑借、借助)什麼來……”的意思,可以根據文意譯為“很難……”或者“不容易……”。如《左傳·隐公四年》:“衆叛親離,難以濟矣。”(人民背叛,親信離散,很難成功)。可見,“難以”和“難于”是意義和用法迥然不同的兩個詞,可見《現代漢語詞典》中“難以→難于→不容易、不易于”[1]933的解釋失當,應當予以勘正。
四、關于“夜以繼日”
“夜以繼日”語出《孟子·離婁下》,這個成語後卻被異化為“日以繼夜”,《現代漢語詞典》也認為:“夜以繼日,日夜不停。也說日以繼夜。”[1]1521,1099
其實,“夜以繼日”原意是“白天想不好,夜裡繼續想”,即由于問題未能解決,而白天已過,隻能連夜晚的時間都用上,換言之,就是用夜晚時間來延續白天時間——以夜繼日。其中的“夜以”是“以夜”的倒裝。自古以來,人們習慣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規律。“夜以繼日”契合白天勞作、夜晚休息的作息習慣;反之,“日以繼夜”——用白天時間來延續夜晚時間,等于用該勞作的時間去延續休息時間,既不合常理,更有悖于作者用詞的旨意。因此,正确的用法隻能是“夜以繼日”,不應認可“也說日以繼夜”之說。
五、關于“以姓氏筆畫為序”
“以姓氏筆畫為序”這個句子,它是一個通常與××名單表形影不離的固定句式,一般置于名單标題後或底下對名單排序作個說明,絕大多數人對它不但非常熟悉,而且還會經常使用,殊不知,這是一個病句,其語病就落在“姓氏”上。關于“姓氏”,《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後來說姓氏,專指姓。”[1]1461既然“姓氏”是“專指姓”,而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名單除了按主次尊卑或行政級别或音序排序之外,其他的一般都按這樣的原則:異姓的則按姓氏的筆畫多少和先後,同姓的則按“名字”了。既然“名”也和“姓”一樣作為排序的依據之一,就理當将“以姓氏筆畫為序”中的“姓氏”改為“姓名”了。
通過以上案例辨析,相關語詞的本真水落石出,語言也随之得以澄清和淨化。文字編輯為既定語詞勘誤、正義責無旁貸,功不可沒。
注釋: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2064.
[3]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合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750.
[4]鐵樹開花是什麼意思?[EB/OL].[2014-11-25].http://zhidao.baidu/question/88463524.html?fr=qrl&index=0.
[5]張靜.新編現代漢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15.
[6]何樂士,敖鏡浩,王克仲,等.古代漢語虛詞通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737.
(作者單位:《韶關學院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