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濤
[摘要]融合發展已成為當今中國乃至世界傳媒業發展的趨勢。出版社要順應這一發展趨勢,編輯轉型是關鍵。對編輯轉型來說,融合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當前,編輯面臨動力不足、方向不明等轉型困境,這既需要編輯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提升數字出版能力,也需要出版社在政策導向和體制機制上的改變以助推編輯轉型。
[關鍵詞]融合發展數字出版編輯轉型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此基礎上,2015年3月,結合出版業實際情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财政部又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如何更好地把握融合發展這一趨勢,将政策文件關于融合發展的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來,各家出版社紛紛探索嘗試并開始謀篇布局。作為出版社的核心力量,編輯如何順應融合發展趨勢并結合出版社的具體實踐進行轉型,既是出版社當下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整個出版業共同關心的問題。
一、融合發展背景與編輯轉型現狀
《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體部署。作為中央關于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勢必會對媒體融合發展産生重要激勵作用,将會出現更多新模式、新機遇。而《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指明在出版領域如何認識、如何推動、如何保障融合發展,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任務,制定了保障措施。這在極大改善出版社數字出版發展環境的同時,也為出版社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業務注入強心劑,促使各家出版社的數字出版實踐逐步走向深入,并紛紛開啟探索融合發展之路。出版社除了繼續立足傳統出版進行知識服務轉型,試水衆籌出版、MOOC等新興業務外,還積極嘗試公司化運作進行跨界融合。
自上而下、由外及内的政策推動,不斷走向深入的出版社數字化轉型實踐,一方面,使得編輯對數字出版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不斷提高,對自身的轉型也有了一定的緊迫感,為編輯轉型掃清了觀念上的障礙,提供了近距離觀察學習的機會和施展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對編輯轉型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盡快轉變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并快速學習提高業務技能,積極跟進參與出版社的融合發展實踐。
但從當下情況來看,編輯轉型現狀不容樂觀。其實早在數字出版業務開展之初,編輯轉型就被提及并付諸實踐。但從數字出版時至今日仍被視作“一把手工程”、數字出版業務跳不出數字出版部門的發展現狀,再到傳統編輯在數字出版業務中的參與度和貢獻率均不高的實際情況來看,編輯轉型工作仍是任重而道遠,且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首先,編輯轉型的動力不足。一方面,傳統編輯的編輯出版任務繁重,無暇顧及轉型。現階段大多數出版社傳統編輯的主要精力基本被編輯校對任務占滿,任務重到甚至沒有時間進行選題策劃,更别說關注數字出版,以及考慮适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進行轉型了。另一方面,編輯轉型的經濟前景不夠明朗。當前出版社數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盡管各家出版社都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但目前還沒有特别成功、具有行業普遍意義的數字出版盈利模式。對于出版社來說,傳統出版的營業收入份額,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與之相對應的,是出版社尚未建立比較明确的數字出版薪酬考核機制,編輯無法看到轉型帶來的經濟利益。其次,編輯轉型的方向也不夠明确。當前數字出版還處于探索階段,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實踐也是在摸索中進行。何為編輯轉型、編輯如何轉型、轉型後編輯的角色定位、工作職責等問題還在探讨中,轉型後編輯的工作方式尚不清晰,相關配套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這使得編輯對轉型無所适從,不知從何處下手,加大了編輯轉型的難度。
此外,在編輯轉型中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大家在說到數字出版時代人才培養時,幾乎都會提到打造既有專業學科背景、又懂技術、還會營銷的複合型出版人才,大有将其作為編輯轉型大方向之勢。但是,就像傳統出版編印發等出版流程上會配備不同類型的出版人才一樣,數字出版業務的内容、技術、營銷也必定要由不同類型的數字出版人才來承擔。專業編輯人才、技術人才和營銷人才應該是數字出版部門或數字出版業務團隊的整體配備,而非單個編輯的轉型方向。出版社從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型,并非隻需要編輯轉型,印制、發行等傳統出版流程上的各類人員也同樣需要轉型,所以數字編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包打天下。融合發展時代,數字出版應該重在團隊合作。如果以複合型人才作為編輯轉型的标準,會将意欲轉型但不符合“标準”的編輯拒之門外,使他們對轉型産生畏難心理。
以上種種,直接導緻編輯轉型工作“雷聲大雨點小”,雖是行業發展大勢所趨又呈現裹足不前的局面,由此也導緻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整體還停留在傳統出版與數字技術的簡單結合,傳統出版業務與數字出版業務各自開展的層面。融合發展政策的提出,要求實現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一體化發展,無疑對數字出版發展與出版社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更高、更深層次的要求,這也更加凸顯編輯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編輯轉型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傳統編輯已經習慣了現有的編輯工作模式,對傳統出版工作存在路徑依賴,讓傳統編輯成功轉型還需一定的時間。
二、現階段編輯轉型的着力點
1.強化互聯網思維
《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也就是說,強化互聯網思維是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轉型的方向和重要抓手。但何為互聯網思維?現階段關于互聯網思維的解讀很多,可謂衆說紛纭,諸如用戶思維、産品思維、平台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跨界思維等,都被認為是互聯網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出版業落實融合發展精神的實質即“立足傳統出版,發揮内容優勢,運用先進技術,走向網絡空間”,可以這麼認為,“互聯網思維是在互聯網新技術發展條件下,對出版業的市場、用戶、銷售、産品、生産、企業進行重新審視和定義的新思維”。[1]為此,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就必須重新審視這些年來傳統出版的内容、産品和服務,打破已有的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來一場觀念上的革命,進而形成新的理念來謀劃出版業務。結合編輯工作具體實踐,就需要編輯從市場、用戶的需求乃至商業模式的需求出發,結合出版社的發展定位,運用各種新興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内容、産品乃至平台的統籌建設規劃工作,為用戶提供極緻的産品、極具針對性的優質服務和良好的用戶體驗,助推出版社形成“用戶為上,内容為本,産品為體,服務為王”的生産經營模式。
2.強化數字出版能力
(1)做好内容資源的發現者
出版社的數字産品建設基本都是從本社已出版的圖書資源着手。随着近年來存量資源和增量資源的批量數字化,以及品牌資源的數字産品建設工作逐步走向深入,加之已出版資源的版權期限、單體出版社出版規模的限制,出版社開展數字出版的資源基礎亟需夯實和擴大規模。為此,編輯不僅要在出版社已有的優勢出版領域裡進一步發現、整合内容資源以擴大資源規模,還需要提升編輯眼光和能力,努力挖掘特色資源、優質資源,尋找數字出版時代下的内容資源新藍海。
(2)強化資源深度加工能力
無論是傳統出版還是數字出版,編輯都是内容質量的第一把關人。但也應該看到,數字出版已不再是紙質圖書的簡單電子化,數字産品根據市場需求已呈現出多種形式,甚至找不到原有圖書的影子。這主要是由于内容資源在數字出版過程中被再加工,通過精細拆分、分類标引和知識挖掘,實現了資源重組和增值服務。目前,内容資源的拆分、标引和知識加工主要由出版社的數字出版部門承擔,有的出版社甚至将内容資源标引工作外包出去。這樣的做法既效率低下,也無法保證内容資源的重複利用和價值增值。編輯對内容資源的理解和把握是最有發言權的,如果編輯能夠發揮其專業優勢,在紙質圖書的編輯加工階段,就開始進行内容資源的深度加工工作,基于資源的學術邏輯與知識脈絡進行編輯标引、精準拆分、知識挖掘,這不僅能提升數字産品的質量,還能縮短數字産品的生産周期。
(3)精準呈現并推送數字産品
在編輯的傳統理念中,圖書能不能賣得好,主要看圖書的質量是不是過關,圖書的内容是不是符合市場需求。從這個角度看,編輯在圖書生産過程中從某種角度也考慮到了讀者需求,但這種考慮僅停留在讀者對内容的需求上,對讀者在閱讀方式、閱讀場景、閱讀體驗和閱讀習慣上的需求就很少關注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讀者的閱讀需求越來越向碎片化、個性化方向發展,能不能捕捉讀者的精準需求并提供相應的閱讀服務,是數字出版時代出版社的重要發展方向。為此,編輯就應該從産品導向向用戶導向轉變,關注并考慮讀者在閱讀方式、閱讀場景、閱讀體驗、閱讀習慣等方面的變化,以最佳的出版方式和形态來呈現内容資源。同時,要切實做好數字産品的營銷工作。一方面,編輯需要加強營銷意識,根據讀者的閱讀需求,利用新興技術、各種渠道進行産品宣傳推廣;另一方面,需要将圖書與數字産品整合營銷,如紙質書與電子書同步銷售。在實踐中培養數字出版能力,在營銷中參與數字出版工作,實現編輯在融合發展中的數字化轉型。
三、出版社如何助推編輯轉型
融合發展時代中,編輯是轉型的施動者,其主觀能動性不可忽視。出版社作為編輯轉型的外部力量,還需加強政策導向、體制機制和流程再造方面的建設,為編輯轉型推波助瀾。
1.推行鼓勵編輯轉型的政策措施
首先,在績效考核政策上,出台對編輯參與數字出版的扶持政策。編輯轉型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編輯轉型的動力不足,究其根本,還是編輯無法在轉型過程中得到更大的利益。目前,編輯的績效考核通常與圖書的市場效益、編輯的發稿字數、内容編校質量相關,即使在數字出版快速發展的今天,這種績效考核機制依然沒有改變。對于編輯來說,是否參與數字出版,與其績效考核毫無關系,而且,參與了數字出版,進行了轉型,還有可能受到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出版社千方百計地推動編輯轉型,編輯也不會買賬。因此,出版社首先要在績效考核上對參與數字出版工作的編輯給予扶持,讓其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利益保障,甚至有可能獲得比圖書出版更大的利益。與此同時,出版社還可以将參與數字出版工作與編輯的績效考核挂鈎,硬性要求編輯開展數字出版工作,從而進一步推動編輯向數字化轉型。
其次,為編輯提供數字出版相關培訓,将數字出版培訓納入編輯成長計劃。随着國家和行業政策的不斷出台,出版社的數字出版實踐逐步走向深入,編輯對數字出版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尤其是年輕編輯已顯示出對數字出版的興趣和關注。幫助編輯轉型,出版社需要提供面向編輯的數字出版培訓,幫助編輯掌握數字出版相關的知識,使其有能力參與數字出版工作。例如,在新員工培訓時設置數字出版相關課程,在日常的工作中開展數字出版專題培訓,加深編輯對數字編輯工作的了解,加強編輯與數字編輯的溝通交流。
2.建設适應融合發展的新型管理體制
首先,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出版融合發展指的是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的融合,在出版社内部,就是要實現傳統出版部門與數字出版部門的合作。在很多出版社,數字出版就是數字出版部門的事情,其他部門很少參與。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建立起跨部門的合作機制,傳統出版部門不知道如何參與數字出版。其實,傳統出版部門和數字出版部門可以在項目申報、資源整合和平台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
其次,建立内部合作共赢機制。在推行傳統出版部門與數字出版部門合作的同時,需要提前建立健全部門間的合作共赢機制,讓每個部門都提前知曉部門需要做的事情和未來預期的收益。目前,傳統出版部門的傳統考核機制與數字出版業務無關,傳統出版部門在與數字出版部門合作上缺少動力。隻有建立健全出版社内部的合作共赢機制,明确部門之間在合作時的利益交易規則,才能提高傳統出版部門與數字出版部門合作的積極性。
最後,探索人才共建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數字出版人才缺乏是目前的共識,這将阻礙數字出版進一步發展。對于出版社的數字出版工作來說,複合型人才必然是稀缺的,但将編輯改造成全能型人才并非編輯轉型的必由之路,依靠人才招聘扭轉複合型人才匮乏局面更是不現實的。因此,出版社需要探索建立内部人才共建機制,推行傳統編輯與數字編輯的互相輪崗與培養政策。在數字出版部門工作可以加強編輯的數字出版意識和數字出版能力,在傳統出版部門工作可以提高數字編輯對内容資源的了解和編輯的基本功,從中選擇具有潛質的編輯進行重點培養,以滿足出版社對人才的需要。
3.建設适應融合發展的生産新流程
編輯從事數字出版工作,需要一個基礎的工作平台,這就需要出版社對傳統的出版流程進行數字化改造,進而完成出版社數字出版流程的建設。如果僅僅是從政策、體制機制上鼓勵編輯轉型,但并不為其提供基礎的數字出版工作平台,編輯很難突破其固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思路,也很難規範編輯的數字出版實踐工作。因此,出版社需要深入研究适合本社情況的數字出版工作流程,讓編輯在一個既熟悉又新鮮的生産新流程上完成轉型。正如企業信息化建設改變了出版社員工的工作方式一樣,數字出版流程建設同樣可以起到改變編輯工作模式和出版社生産模式的作用。
注釋:
[1]蔣建國.加快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中國編輯,2015(1).
參考文獻:
[1]嶽萍.數字時代出版編輯轉型與創新.中國報業,2015(6)下:66-67.
[2]嚴明瑗.出版業數字化轉型與編輯出版人員的職業适應.出版廣角,2013(5)上:66-68.
[3]袁其興.媒體融合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編輯能力的挑戰.管理觀察,2014(12):21-23.
[4]譚文明.出版轉型升級給專業社編輯職業發展帶來什麼?.出版參考,2015(5)下:43-44.
[5]徐英英.對編輯績效考核的認識與思考.出版科學,2008(1):26-28.
[6]蔣建國.加快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中國編輯,2015(1):4-7.
(作者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