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秦光蘭
[摘要]高校教材是指供大學專科、本科甚至研究生作為教科書使用的文本,它具有鮮明的教育屬性。高校教材的編輯工作也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高校教材編輯不僅應該是具有豐富的編輯學知識的編輯專家,還應該是對所從事學科具有相當學術修養的學者,同時為了符合教學實際需要,高校教材編輯還應該是一個了解教學規律和課堂需求的教師。為此,編輯必須進行多種形式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實踐和研究,努力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學者教師編輯專業性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2013年,中國編輯界發生了三件新聞事件:一是盛大文學旗下的中文編輯團隊集體出走,二是長篇小說《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自掏腰包設立了首個針對編輯的專門獎項“白鹿當代文學編輯獎”,三是啟動了“中國好編輯”的評比和頒獎活動[1]這三大聚焦于編輯群體的新聞事件,讓一向置身于作者身後的編輯走向了前台,促使人們重新思考編輯的社會地位和價值。特别是當前人人編寫的自媒體時代,更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編輯的角色問題。本文将以高校教育類教材為例,讨論編輯的角色和定位,借以明确高校教材編輯所需要的專業素養。
高校教材是指供大學專科、本科甚至研究生作為教科書使用的文本。和一般的出版物比較,高校教材具有鮮明的教育屬性,它是國家有關高等教育的方針、政策以及人才培養要求的集中體現。但和中小學教材相比,國家和社會對教材内容的期許又是宏觀的,雖然有大緻确定的教學科目,卻無具體的課程标準和内容規定。怎樣将國家和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宏觀要求轉化成教材中特定的内容和形式呢?它需要作者和編輯運用專業能力進行判斷和設計。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不僅要求編輯具有豐富的編輯學知識,也要有相當的學術修養,同時,為了符合教學實際,高校教材的編輯還應該熟悉教學規律,了解課堂需求。
一、高校教材編輯應該是術有專攻的學者
高校教材的理論深入,學術性強,教材編輯要對自己所負責的學科有總體的把握,了解發展狀況和研究前沿,熟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對某些問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以學者的身份從事學術活動。
(一)術有專攻的學者型編輯有利于高水平作者的遴選和組織
與一般圖書極其重視選題策劃相比,高校的各個專業有大緻固定的課程設置,但目前我國高校教育類教材的同質化現象嚴重,相同教學科目版本多,不同版本大同小異。要在學校和教師的選擇中勝出,優秀作者和優質内容是關鍵。
編輯隻有充分了解自己所負責學科的研究狀況,當前的研究進展,從事本學科研究有影響的專家以及有潛力、有前途的學術新人,才能為自己提供優秀的作者資源,在心中建立一個潛在的作者資源庫。潛在作者确定後,再基于自己的學術功底選拔出寫作者。目前我國教育界可謂專家衆多,這些專家們水平不同,特點各異——有的擅長講,有的擅長寫;有的擅長組織,有的擅長實幹。另外,現在很多高校專家忙于應付各種會議和講課,空餘時間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導緻一些有名氣并有能力寫作的人不願意編寫教材。這時,編輯的學術影響力和與作者的平等對話能為請到優秀作者提供幫助。因為一些有研究、有思想的專家願意和能與自己進行學術交流的編輯合作,在思想碰撞的過程中,能使他們的作品進一步提高。
(二)術有專攻的學者型編輯能夠對教材的内容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首先,學者型編輯有利于制訂科學、嚴謹的教材編寫方案,向作者滲透編寫理念。雖然每個學科的教材都具有自己的基本結構,但不同的作者和編輯團隊在不同的編寫理念指導下,呈現出的教材卻是不同的内容水平和結構特點。正如一位老編輯所說:“作者的著述,隻是個人知識産品的社會存在形式,是作者根據他個人的條件按他個人心目中的标準進行寫作的。而出版社生産的商品性圖書,則是社會性的産品,是出版社根據全社會範圍内可能取得的條件,按社會的先進标準來要求書稿的。因此,個人的著述要達到出版的要求,有一個篩選和升華過程。”[2]優質适用的高校教材需要編輯基于自己對本學科的理解和實際教學需求,基于先進的教育理念,向作者提出科學、可行的編寫要求,共同确定編寫提綱。一本好教材的提綱需要經過由作者、編輯以及任課教師等多方人士參與的反複讨論、多次修改和精心打磨。編輯在這一過程中起着組織、引導、要求、督促的作用,如果沒有相應的學術功底作基礎,将難以引導讨論的進程。
其次,學者型編輯有利于在編寫過程中監控教材的内容質量,及時指導修改。對于教材來說,即使精心挑選了作者,反複讨論了内容,詳細列出了提綱,但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會發生“走樣”或拖延等各種情況,因此必須加上監控和檢查的環節。如果檢查發現樣章内容沒有完全體現出版者的意圖,編輯需要及時提出适當的建議和要求,以保證編寫工作在預定的軌道上進行。高校教材的内容量大,一般需要幾年才能完成,如果任由作者去發揮,其間不作評價和監控,待書稿全部完成後又推倒重來,那對出版社和等着用書的學校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最後,學者型編輯能更好地對教材文稿進行審定和修改。編輯的重要任務是對文稿做出恰當的評價,指出優點和問題,指導作者修改,甚至幫助修改。如果編輯不熟悉本學科的内容并有一定的研究,以上的任務是無法完成的。一個學術功底深厚的教材編輯,是對稿件具有靈敏嗅覺的人,隻要浏覽完書稿的内容框架,就能迅速從專業的角度對其做出價值判斷——書稿的質量如何?能否使用?有無修改的基礎?等等。除了識稿具有靈敏的嗅覺外,學者型編輯還善于發現書中的知識性錯誤或内容疏漏,能創造性地對文稿進行深層次内容加工。
與一般學者對某個較為窄小的專題或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不同,學者型編輯需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學科或專業具有整體的把握。比如,高校教育類教材編輯需要做到對教育領域基本問題的把握,對教育領域中熱點、難點問題的把握,對教育改革整體思路和發展趨勢的把握。最重要的是,編輯需要把教育改革的整體思路和發展趨勢貫徹和運用到教材出版中來。這是學者型編輯與單純學者的不同點,也是教材編輯的專業性所在。
二、高校教材編輯應該是了解教學實踐的教師
高校教材是運用于課堂教學的特殊文本,為了使教材符合教學實際需要,編輯應該像教師一樣,了解自己所負責學科的課程設置和教育教學規律。
(一)了解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和課程設置情況
高校教材編輯必須了解國家和社會對自己所負責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和課程設置情況。我國的高等教育既有本科和專科的層次區别,也有學術型和應用型的類别差異。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學校,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不同,師資條件和生源質量也不同。比如一些重點本科院校的師資力量強,學生素質高,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其教材應該理論深,容量大,有必要的拓展閱讀信息,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而一些專科學校、專升本學校或獨立學院則主要是培養特定領域的應用型人才,像以培養一線幼兒園教師為主的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其教學目标通常為: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懂得幼兒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初步勝任幼兒園教師工作。面向這種高校的教材,重要的是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理論不宜過多,以夠用為度;并增加應用性案例、課堂實錄的觀察和分析等。編輯還需要多了解高校教學改革的動向,高校對教材建設的要求、對現有教材優缺點的評價,等等。
(二)熟悉課堂教學規律,了解教師的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特點
教材編輯雖然不用直接參與課堂教學,但其産品是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因此必須站在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立場來組織教材的編寫和編輯工作。教育教學是一項讓人明白的事業,當代教育家顧泠沅先生說過:“教育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3]雖然這裡說的是教師,但對教材編輯同樣适用,因為我們所做的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文本,要讓教師清清楚楚地教,讓學生明明白白地學。我在組織編寫供幼師專科學校使用的《幼兒心理學》教材時,考慮到學生多是入學考分較低、擅長形象思維的女學生,教材要親切生動、圖文并茂,少生搬硬套空洞枯燥的理論。因此給作者提出了如下寫作要求:
我國幼兒師範專科學校适用的幼兒心理學教材是一份特殊的心理學文本,它的讀者是稍高于高中水平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女學生;課程的安排往往偏早,學生還比較缺乏前期的知識準備,包括對嬰幼兒的直接經驗;人們對這門課程寄予很大的希望,但這門課程的知識體系帶有高度的實證性,不容許我們感情用事。
我們要編寫的新教材,應該是觀點和材料能充分反映學科發展的新進展和幼兒教育實際需要的;應該是嚴格貫徹理論與實際統一、觀點與材料統一的;應該是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應該是學生肯讀而教師肯用的;應該是圖文并茂、親切可愛的。切忌搜羅各種版本的教材加以随便剪輯,每句話都有來曆,但每一段都讀不通。這就是我為什麼在會議上一再強調要用自己理解的話來表達的原因。文字寫好後首先請朗讀幾遍,大凡自己念不通、讀不懂或念着念着音量突然降下去的地方,學生也一定是讀不懂的。除自己多讀幾遍外,還不妨聽聽别人的意見,改到大家都不疑惑為止。
在以上的編寫要求下,《幼兒心理學》教材的編寫團隊在寫作完成後,反複朗讀書稿,多次打磨文字,使得這本教材一面世就受到教師和同行專家們的廣泛好評,也創造了很好的銷售業績。
(三)做了解教學實踐的教師有利于教材的宣傳和維護
宣傳和培訓是增加教材影響力、擴大發行量的重要手段,而編輯是最了解自己所負責教材的人,是宣傳和維護的最佳人選。從選題策劃到編寫要求,從框架結構到體例設計,從文稿修改到排版印裝,都凝結着編輯的智慧和心血。在教材的前期宣傳和推廣階段,編輯可以較好地給選用教材的學校和教師們進行宣傳和講解,有時還需要進行使用前的培訓。編輯隻有了解教學,才能做一個好的培訓講師。教材成功推廣和使用後,為了維護和完善教材,還需要經常走訪學校或随堂聽課,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并對其不斷修訂。
教材這種特殊的文本,還需要幫助學生點明學習目标、歸納内容提要和關鍵詞,精選準備思考和練習題目,設計實踐活動項目,以及進一步拓展閱讀的材料,等等。所有這些基于教和學的内容設計,都需要編輯對課堂教學實踐具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因此,高校教材的編輯應該是一個熟悉教學實踐的教師。
三、高校教材編輯應該是一個編輯專家
高校教材編輯除了需要較高的學術修養、了解教學實踐外,還應該是具有豐富編輯學知識的專家。編輯工作是一項思想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規律和學問,特别是對編輯規範和标準的掌握和運用。對于教材來說,更需要将内容準确、标準、規範地傳遞給受教育者。
(一)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知識
圖書是凝聚人類文化和教育成果的精神産品,不可避免地帶有意識形态特征和思想政治傾向,而教材更是圖書中的特殊品種,不管是中小學教材還是高校教材,它們都“肩負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曆史重任”[4],需要向學生傳播符合國家意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教材編輯還需要熟悉國家有關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比如我國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以及其他政治方面的政策,《著作權法》的相關内容,《出版管理條例》《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等與出版工作關系密切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知識,使我們編輯的書本不出政治性差錯,不侵權,不引起法律糾紛。
(二)語言文字功底
教材編輯的最終成果,是具有一定标準和規範的文字出版物,責任編輯的重要工作就是對書稿獨立進行審讀和加工,即對書稿内容的文字潤色、規範化處理。對書稿的規範化處理不僅包括文字的準确和規範,還包括數字、圖表、格式、注釋、引文等的規範。發現巴金、丁玲的“伯樂”葉聖陶先生曾說過,編輯同志在審稿子的時候,既要嚴格,又不要求全責備,哪怕作品隻有一點兒長處,一點兒新東西,就要想辦法幫助把它改好。這種修改能力是需要相當的文字功底作基礎的。
(三)組織和溝通能力
編輯不僅是教材選題的提出者,也是教材出版全程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挑選合适的作者,組織合理的編寫團隊,監督作者按預定的提綱編寫,要求作者按時提交書稿,初審稿件并就内容的修改與作者溝通,發稿後與設計、排版、印制人員的溝通,以及教材使用後和使用學校以及任課教師的溝通,等等,這大量的組織和協調工作,都需要編輯去落實。所以,教材編輯應該是一個優秀的組織者和溝通者,其中合理組建作者團隊是教材編輯的獨特之處。因為教材非專著,為了能全面總結和反映學科發展的成果,為了使教材能得到廣泛的認可以擴大影響力和發行量,一般都需要組建由多所高校、多個作者參與的作者團隊。怎樣确定主編?哪些參編者能和主編較好地配合和協作?怎樣既使更多的學校參與進來,又能保證教材的高質量?這些都需要編輯高超的組織能力去實現。
(四)出版和營銷知識
随着時代的發展,編輯工作的外延不斷拓寬。最早對編輯工作的界定似乎隻是對書稿進行審讀和加工,相當于國外的deskeditor(文字編輯),随着圖書市場的競争加劇,編輯的工作外延擴展到了對市場的調研,對讀者需求的分析以及對産品的定位和營銷甚至售後服務等綜合性内容。編輯的工作内容也從出版的中心環節擴展到了出版的全過程。編輯工作外延的擴大要求編輯必須學習出版方面的專業知識,如圖書的碼洋和毛利,圖書的設計,紙張的品質和價格,市場可接受的定價,等等。在當前的出版環境中,光有坐冷闆凳的苦功和文字編校的案頭功夫,已經不能說是一個全面的好編輯了。
(五)數字出版知識
随着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特别是以數字化和多媒體為支撐的數字出版技術的發展,教材産品也由單一化、平面化的紙質教材向多元化、立體化的數字教材發展,使教材的内容變得更加豐富,呈現方式更加多樣。比如配合紙質教材的課例光盤,适時補充和鍊接新資料、新信息的網絡配套資源平台,适時答問的互動交流平台,等等。數字出版的發展給教材編輯帶來的不僅是傳播手段的增加和工作方式的改變,更是出版理念的更新和變化。教材編輯不一定強求做一個數字技術專家,但必須了解在數字出版環境下,教材内容設計的新手段、新要求。比如,編輯在策劃選題時,可能不僅僅考慮單獨的一本或多本紙質圖書,而是以紙質圖書為核心,配合出版多媒體、多元化的教學資源配套教材。編輯要思考哪些内容應該以白紙黑字的形式出現,哪些内容适合用聲像或視頻呈現于配套光盤,哪些資源可以鍊接于相關的網絡平台。另外,随着我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和多媒體教室的逐漸普及,教師對于教學輔導資料、優秀電子教案等配套資源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數字出版技術的發展正好能發揮内容形式多樣、信息量大、形象直觀等優勢。在不久的将來,數字出版技術還會給高校教材出版帶來研發、生産、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的深刻變化,編輯必須要了解相關的形勢和知識,利用新技術和新媒體的優勢,在教材策劃和編輯營銷中發揮創造性。
四、高校教材編輯的專業成長途徑
通過上面對編輯在高校教材中不同角色的分析,我們有理由認為,高校教材的編輯既應是術有專攻的學者和教師,也應該是視野開闊、知識廣博的編輯學專家。有觀點認為,“編輯是出版的靈魂”[5]“編輯是産品研發者,是出版機構運營的發動機。”[1]而高校教材編輯的靈魂則是由專業學識和實踐能力來支撐的,一本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優秀教材必定傾注了編輯的智慧、思想、信仰和責任。專家型的教材編輯是出版社的優質資源,是教材出版企業發展的核心競争力。既然高校教材編輯的專業性極強,地位如此重要,如何更好地培養優秀的高校教材編輯?有哪些實用而有效的專業成長途徑呢?筆者試着提出一些初步想法。
(一)入職前的專業學習是成為專業高校教材編輯的基礎
正如前面所論述的,高校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文本,它承載了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期望和要求,對内容和結構等具有特定的規範和要求,因此對編輯的學科專業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素質應該是既有專業基礎知識,又能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并且要時刻了解該學科前沿研究動态和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6]要具備這一素質,入職前必須經過長期的專業學習,至少是本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曆,以及與之相稱的英語水平。比如,要從事大學教育學、心理學類教材的編輯工作,就必須經過大學教育學、心理學專業課程的系統學習,并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英文文獻閱讀能力。這既是入職的門檻,也是對教材編輯的基本素質要求。
(二)多種形式的編輯技能培訓和實踐是編輯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一般的高校教材編輯都具有相應學科的專業學習背景,卻并非編輯出版專業出身。要從一個學科研究者變成具有學科背景的專業編輯,必須借助入職後的各種培訓和實踐。
1.新編輯的入職培訓和不同崗位的見習實踐。目前不少出版社都會對新編輯進行一段時間的入社教育和不同崗位的見習實踐。其主要任務是讓新編輯初步學習圖書的編輯出版流程,了解不同部門或崗位的工作内容,以便對出版社的工作有一個概貌的認識。
2.一對一的導師制或師徒制對新編輯的專業成長至關重要。了解教材或圖書的編輯出版流程并不代表能真正做好一本書。因為編輯工作是一項複雜的智力勞動,每本書稿的内容不同,不同作者的水平各異。新編輯一般沒有作者資源,開始多被安排加工現成的書稿。雖然前期别人已幫助做了組稿、初稿讨論、樣章修改等許多工作,但新編輯接手後仍難以對教材内容做出正确的價值判斷,拿不準一本教材的編輯和修改标準,多是做一些文字編校。這時就需要老編輯利用豐富的審稿經驗,來指導新編輯了解教材審稿的标準和要求,幫助他們評判書稿内容的優劣,學習對稿件進行取舍,向作者提出詳細、具體的修改意見或者幫助修改。目前有些出版社已在嘗試這種“教學做合一”的導師制。導師不僅幫助新人制訂培養計劃和進行日常業務指導,還會結合具體書稿,新老編輯共同作責編,經曆從約稿到論稿、審稿、改稿、編輯加工,甚至校對、付印的全部過程,至少持續兩到三年。以後新編輯雖然開始獨立作責編,但對教材的内容把控仍需要老編輯在複審稿件時進行精心的指導和協助,這種參與式培訓還會持續三年甚至更久。
3.集體的專題研讨是簡便高效的專業成長途徑。就像學校教師定期的教研活動一樣,同專業或部門的編輯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針對具體問題的編輯業務學習,也是提高編輯專業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是結合某一重要書稿集體研讨和交流,也可以是集體解決某份編輯大賽試題中的疑難問題。這種小範圍内的深度探究和合作攻關,集思廣益,“對智力資源進行集聚和導流”[7],會使編輯的經驗和素質得到快速提升。
4.各種形式的培訓課程能幫助編輯不斷了解國家政策、積累編輯知識、夯實基本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有明文規定,即“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每年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累計不少于72學時”。繼續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就筆者供職的出版社來說,每年有數十場社内外專家報告,有不少于96學時的新聞出版總署教育培訓中心在線課程,有總編室為本社編輯定制的電子刊物《編輯視點》,有年度“中青年編校大賽”和“編校沙龍”,等等。通過長期的、各種形式的培訓和磨煉,一批批具有豐富學科知識的新編輯逐漸被培養成了擅長某一學科的教材編輯專家。
(三)持續的專業學習是編輯了解學術前沿的保障
雖然高校教材的編輯一般都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曆,但是當今的學科發展極其迅速,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高校教材又是在各級教材中最具學術性、變化最快的。為了及時更新知識儲備,了解學科發展的新觀點、新方法,編輯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對本專業領域研究進展和科研動态的追蹤,例如廣泛閱讀專業書籍和報刊網絡,在職攻讀學位等。工作一定年限後,最好有機會走出去訪學或進修,特别是國外大學的訪學或進修。因為優秀的高校教材應該是與國際接軌的,能反映國際國内學科發展的概況和前沿。以筆者供職的出版社為例,為了培養學者型編輯,每年都會選派多名編輯去國外的大學學習(同時也鼓勵編輯進入國内重點高校訪學或在職攻讀博士學位),他們除了學習大學相關專業的課程外,還需要做教育或出版方面的調查研究,提交研究報告。此外,高校教材編輯還需要積極關注并參與專業的學術會議、聆聽學術報告,加入社團活動,主動融入高等教育研究的學術氛圍中去。
(四)專項的課題研究能夠促進編輯學術水平的提高
雖然高校教材的編輯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研究性質,但進行與專業相關課題的深入研究會促使編輯在短期内收集更多的信息,進行更大量的閱讀,從而大力提升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将課題研究的成果寫成規範的研究報告或公開發表的論文,既鍛煉了作為編輯必備的文字能力和寫作能力,也能提高審稿和改稿能力,避免在編輯過程中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同時,一定數量的研究成果也是作為學者型編輯的資本,更是與作者,那些學識豐厚的大學教授或學者專家們進行平等對話的“籌碼”。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對編輯的科研要求高,學術氣氛濃厚,因此培養出了很多專家型編輯,給作者的印象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編輯很強勢”,造成一些研究不多的作者不敢給人教社寫稿。強勢說明了編輯對自己負責的教材頗有研究,高水平的作者則是教材高質量的重要保障。
(五)長期深入高校教學實踐是編輯編好教材的重要實踐手段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哪怕編輯和作者都是相關領域頗有建樹的學者,教材如果脫離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實際也會“水土不服”。為此,教材編輯必須通過各種形式了解高校相關專業的教學實際、師生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去高校聽課,了解一線教師的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能力;參加教研會議;甚至去高校挂職兼課,通過實際使用自己或他人編輯和編寫的教材進行教學,加深對教材針對性和适切性的認識。
總之,專業的教材需要專業的編輯來打造,專業的編輯則需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研究和實踐來培養。希望在目前出版商業化的背景下,各位年輕的高校教材編輯們仍能靜下心,坐得住。心中有追求,終将編輯出成就。
注釋:
[1]雲出版時代,好編輯如何修成正果?.編輯之友,2013(7):6-11.
[2]馮國祥.圖書編輯力淺論.編輯之友,1985(4):9.
[3]原話出自台灣學者薛仁明于2012年3月29日發表在《東方早報》的文章。
[4]鐘邊.心有所畏,方能編有所成——訪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輯韋志榕.中國編輯,2015(6):18.
[5]吳平.2013編輯出版學十大觀點.編輯之友,2014(1):14-18.
[6]王艾英.談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期刊編輯的素質,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增刊):249-250.
[7]李東.編輯專業化發展的實踐模式探讨.中國出版.2008(8上):37-39.
(作者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