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底,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日軍為了迫使重慶國民政府投降,對香港和仰光實行轟炸,接着又切斷了滇緬公路,使大量的援華物資無法運進中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為保證二戰亞洲戰場上對日作戰的軍備物資,中美兩國決定聯合開辟新的國際運輸線,于是誕生了舉世聞名的“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線全長約1200公裡,地勢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
“駝峰”空運是一種非常情況下緊急軍事運輸。郵政局與“駝峰”航空隊達成航機不定期有限度攜運中國郵件的協議。按當時條件,這條一千餘公裡的航線地區缺乏基本的航行保障,但這是戰争的需要,是唯一的對外通道。所以,美國空運指揮官湯姆斯·哈丁上任後的第一道立即執行的命令就是:“飛越駝峰,沒有天氣限制”。整個空運期間,不管結冰和雷雨,也不顧從緬甸起飛日機的攔截,真正做到了“全天候”飛行,中國出口郵件則利用返航飛機分批運遞。
“駝峰航線”是世界戰争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悲壯的空運。“駝峰航線”途徑高山雪峰、峽谷冰川和熱帶叢林、寒帶原始森林、以及日軍占領區;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随時面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在長達3年的艱苦飛行中,中國航空公司共飛行了8萬架次,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100架,雙方總共參加人數有84000多人,共運送了85萬噸的戰略物資、戰鬥人員33477人。單是美軍一個擁有629架運輸機的第10航空聯隊,就損失了563架飛機。而總在這條航線上,美軍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優秀飛行員近3000人,損失率超過80%。而前前後後總共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竟然先後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損失率超過50%。
“駝峰航線”留下的資料太少,對此國際航空郵路之研究論述亦是鳳毛麟角。“駝峰航線”開辟于戰亂之時,基于軍事保密,航線郵路均不對外公布,每件郵件均經檢查、檢查後貼封口條蓋檢查戳記,其中檢查戳記的種類繁多,其中加蓋「中華民國檢查訖」戳記軍事開封檢查郵件,目前僅見數件,1944年1月15日重慶寄紐約檢查封,蓋有中文檢查戳記及印度檢查重封條。
“駝峰”空運無論是對于世界反法西斯鬥争還是中國抗日戰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部郵集的史料叙述了當年“駝峰”事實,并以此向運遞這些郵件及物資的“駝峰”飛行員們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