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普通郵票圖鑒(1950—2013)》閱讀筆記

《中國普通郵票圖鑒(1950—2013)》閱讀筆記

時間:2024-11-07 08:12:30

全國集郵聯會士李秋實先生編著的《中國普通郵票圖鑒(1950-2013)》(以下簡稱《圖鑒》),2016年4月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發行。《圖鑒》收錄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郵政發行的包括全國通用、東北貼用、旅大貼用、加字改值等系列的全部普通郵票,總計48套345枚郵票(含小型張、小全張、小本票)。同時,較全面而又有選擇地收入了每套郵票印制過程中産生的組外品、變體票以及目前所見到的郵票畫稿、印樣、未發行票等。該書面世後受到集郵界的關注和好評,并在2016年12月南甯亞洲郵展上獲得文獻類大銀獎。

《圖鑒》問世後便承蒙作者相贈,作者再三囑我寫篇書評。我對普票缺乏研究,本無發言權,而這倒成為我虔心研讀本書的“動因”。權威的評價留給研究普票的專家,我隻能不揣淺陋,以閱讀筆記的方式,記下粗淺而且未必恰當的感受和認識。

一、從“圖鑒”二字說起

本書書名中的“圖鑒”二字,表明了它的屬性和特色。“圖”,是本書整理研究的對象——新中國普通郵票;“鑒”,有鑒别、鑒定、審視之意。本書“内容提要”稱:《圖鑒》“是一本目錄形式的新中國普通郵票研究專著”。由此可見,本書與通常編纂的普票目錄既有聯系又有區别。其聯系在于:二者都具有新中國普通郵票工具書的檢索功能;其區别在于:“圖鑒”既有普票目錄的基本要素,又有一般普票目錄所不具備的研究和鑒别的内容。

集郵家邵林先生在評價馬佑璋先生修編的2009版《中國郵票圖鑒(18781949)》時,作過一個形象的比喻:“郵票目錄是重要的集郵工具書,也是基本的集郵文獻,但與郵票圖鑒相比,郵票目錄就像是普通中學上音樂課時候使用的簡譜,郵票圖鑒才是大師級藝術家譜架上的曲本。”由此可見,郵票圖鑒比之郵票目錄所具有的分量,而《圖鑒》作者在《後記》中寫道:正是“受其啟發觸動,我才萌生編著新中國普通郵票圖鑒的意向”。

這本《圖鑒》的特點容後分析,先用兩段話來說明其學術價值:一是對普票有較深研究、被作者尊以為師的集郵家唐無忌先生在本書《序語》中的評價:“這部具有重要集郵意義和郵史價值的專業郵學力作,填補了普票研究領域的一項空白”,“能讓已經集有所成者獲得更多的郵學資料,又能使尚未起步者從此多一本引領入門的集郵文獻”;二是本書出版方在“内容提要”中的評價:“本書是一部融資料性、知識性、研究性為一體的新中國普通郵票專業目錄,是集郵工作者、集郵愛好者、特别是傳統集郵專項收集者不可缺少的工具書。”

二、“橫有多長,豎有多高”

新中國普通郵票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郵政發行的最基本的郵資憑證。一方面,它具有郵票的基本屬性,是最為常見、使用面最廣、通常發行量也最多的郵票種類;另一方面,普通郵票不普通。它面值設置多、出售時間長,往往按需增印,因而版别多,版式變化也多。除正票外,産生若幹組外品、變體票、樣票、未發行票等集郵者感興趣的品種。正因為如此,新中國普通郵票可供人們研究的課題相應增加許多,除了研究其發行背景、印制工藝、用紙、刷色、齒孔外,還要研究其版别版式、組外品、變體票、錯體票等。正如唐無忌先生在《序語》中所雲:“對普票的研究是集郵學術的微觀研究,需要相當的集郵功底,也需要敬業精神,更需要豐富的藏品和對各種郵票的熟悉和了解”。

有道是“橫有多長,豎有多高”。在目标既定、方法得當的前提下,一個人所下的功夫和收獲的大小成正比。本書作者對新中國普通郵票情有獨鐘,早就把主要收集研究的對象鎖定在新中國普通郵票上,數十年來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和不菲的資金,先後編組了《中國普通郵票(1950-1954)》舊币值郵集和《中國普通郵票(19551975)》新币值郵集,參加全國、國際和世界郵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與此同時,他把編著出版一部較為完備而又有史料和學術價值的新中國普通郵票圖鑒作為自己的夙願,專心緻志,锲而不舍。其間,他得到了括唐無忌、瞿百順、胡不為、陳國成、夏曉明、道文進等集郵界諸多師友同仁的指導和幫助。

三、“俱收并蓄藏焉修焉”

在《圖鑒》卷首,印有已故著名集郵家、郵學家吳鳳崗先生為作者題寫的“俱收并蓄、藏焉修焉”的條幅。這是1989年作者首度編組的普票郵集參加黑龍江省“建國四十周年集郵展覽”時,吳鳳崗先生題贈的。在《圖鑒》首發式上,作者即興賦詩,句曰:“飛來墨寶壯吾魂,秉訓輯書二十年”。作者認為:“俱收并蓄、藏焉修焉”這八個字,對他“在普郵天地裡幾十個年頭的遨遊,無疑是個可貴的引領和堅實的奠定。”

“俱收”方能“并蓄”。作者在廣泛收集或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對有必要收入書中的票品資料,以圖錄的方式“俱收并蓄”,并進行了系統的分類編排。《圖鑒》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全國通用普通郵票35套260枚;第二部分為加字改值普通郵票10套55枚;第三部分為東北貼用普通郵票2套23枚;第四部分為旅大貼用普通郵票1套5枚,總計48套345枚(含小本票、小型張和小全張)。作者還盡可能地收錄除正票外的組外品、變體票、錯體票、樣票、未發行票等,并輔以文字說明或圖表。此外還收入一些反映郵票史的實寄封和珍貴史料。其中已故著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的普16革命紀念地郵票設計手稿乃是孤品。總之,《圖鑒》力求信息完整,資料翔實。從而既給人們查閱和對照帶來方便,也對這些票品的存世給予确認和記載,凸顯了本書的史料價值。

“藏焉”乃可“修焉”。作者吸納了60多年裡集郵界對新中國普通郵票的研究成果,融入自己的研究之中,不僅以翔實的資料佐證,簡明闡述某一套或某一枚普票的印制、發行、使用情況以及其版式變化,而且以大量郵政實物及資料對于新中國普通郵票印制、發行與使用的郵史、轶事做了深入的探讨。即使對于票品的文字說明,也不是簡單羅列基本資料,而是在這個基礎上對各套(種)郵票附有比較詳細的研究内容,如郵票背景資料、發行狀況、當年郵資、郵票版式版模特征,以及珍品的流傳等。

四、匠心獨運力圖适用

作者在盡可能增加《圖鑒》的信息量和學術價值的同時,從方便讀者的角度考量,匠心獨運,努力提高其規範性、科學性和适用性。

《圖鑒》對每一套、每一枚普票提供的套名、票名、設計者、雕刻者、圖幅、齒孔度數、郵局全張枚數、印刷廠家、加蓋廠家、版别、發行日期等資料,都力求規範和準确。而對于作者簡介、書名、前言、序語、套名、後記及部分組外品、變體票、樣票、未發行票圖之下的注釋,附有相應的英文,以利國外讀者的閱讀。

《圖鑒》對收錄的正票、組外品和變體票等,按三個星級标注其珍罕度,并且對收錄的珍罕郵品,盡量注示其源流,這既是反映其傳承有序或流轉有脈,也是對收藏者的尊重。

《圖鑒》在内容和文字分布上,主次分明,疏密有緻,詳略有别。其中,對于不同系列普票發行的總體介紹,言簡意赅。如介紹人民币舊币值全國通用普通郵票發行背景不足百字,卻交待出所有關鍵點——發行時段、發行目的、發行方、發行品種和數量、發行的曆史作用。然而,對于某些需要詳細交待的内容,所用篇幅則較長。如對于“普8”郵票的介紹就用了約2500字左右。鑒于“普8”是1955年在國家币制改革背景下,郵票相應改為新币值後的第一套全國通用普通郵票,故《圖鑒》除了循例介紹外,叙述了新舊币值交替時期特定的郵史環境因素形成的普8郵票售用情況,普8冶金工人圖北京版8分票與上海版8分票在版式及版模特征上的區别,普8郵票在售用中所産生的較為珍罕的郵品等。

對于普票的微觀考察和辨僞方法的介紹貫穿于書中。如介紹普2天安門圖案普通郵票時,将4000元未發行票列入,并在附圖下面注明一行文字:“4000元未發行票較為珍罕,近年市場上出現赝品,幾可亂真,區别真僞,必以版模特征辨識。”其下還印有正票與赝品版模特征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這對讀者來說,無疑是非常适用的。

《圖鑒》的實用價值還體現在對新、舊郵票市場參考價标注。其中,正票以單枚計價标示;組外品、變體票和列入附錄的郵票畫稿、樣票、未發行票,一律以圖錄所含枚數整體(如單枚、雙連、方連、大連等)計價标示,孤品則未予标價。唐無忌先生認為:“本圖鑒的編著者對郵票定價的火候掌握得很好,基本上做到‘八九不離十’,可以說是緊跟郵市脈搏,不僅把絕對價格定得比較合理,就是相對價格的拟定也是經過仔細的市場調查後得出的結論,是難能可貴的。”

《圖鑒》的編纂和出版,體現了作者的眼光、毅力和創新精神,成果斐然。但事物難以盡善,《圖鑒》也肯定有美中不足或值得商榷之處。我對普票認識膚淺,隻能從“表層”談點拙見:一是書中對郵票發行背景和研究成果的介紹,體例欠統一;二是書中語氣和句式欠統一;三是存在錯别字。瑕不掩瑜,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圖鑒》都是一部值得收藏和賞讀的集郵專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