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郵商的處境的确無比艱難。整個郵市的大行情在2011年10月見頂後,原本一路下滑,如果按照正常的規律,到今年該有回暖的意思了。然而期間出現了郵票電子盤,其危害之大,恐怕十年時間難以消化。最近看看那些曾經風光無比的品種,紛紛被打回原形,如“九龍壁”小型張,2015年每盒(100枚)15000元,現在800元都賣不出去;“白鶴”小型張,2015年每盒28000元,現在暴跌至原來的十分之一。還有很多在電子盤開盤前出現的超高價郵票,眼下紛紛被打入冷宮,乏人問津。中小郵商的資金被大量抽取,很多人的生活都難以為繼。
作為郵市的上遊,如今每年供應市場的新郵頻頻打折,除了生肖郵票和個别品種外,大多數品種淪陷在面值以下,有些甚至深度打折。減量的方子目前不見任何藥效。比如2017年的新郵總面值是169.4元,某網站2017年總公司形象冊的售價僅為83元,居然不到總面值的一半。對于新郵,郵市上流傳的口頭禅是“沒有最低,隻有更低”。還有人調侃說,底部之下,仍深不見底。在糟糕的行情下,打折票的種類越來越多。記得在2015年行情高漲時,郵市基本上消滅了打折票,如今打折票的種類多如牛毛,不勝枚舉。郵政倒是不反對通信貼用打折票,奈何現在寄信的機會越來越少。打折票就像一個巨型的幽靈,一直遊蕩在郵市的上空。
對于郵市的中遊而言,移動互聯網的長足發展,讓信息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對傳統的郵票銷售形式形成巨大的挑戰。微信和移動支付的流行,是郵票銷售的曆史性機遇。前一分鐘拿到貨源,下一分鐘就可能賣出去收到錢;一兩天的時間,客戶可能就收到貨了。這是過去傳統渠道銷售郵票所難以想象的場景。20年前,我做郵票函購,先要編印目錄,需時一周;将目錄寄給客戶,需時一周;客戶選好品種,填單彙款,需時一周;收到彙款單,組織發貨,需時一周;客戶收到貨,需時一周。可見,那時候能一個月完成一筆訂單也要靠諸事順利;但凡出現缺貨或貨源漲價,就會大傷腦筋,沒有兩個月都厘不清。現在的情況是,例如我有一枚“庚申年”猴票要出售,發在朋友圈,可能不到一分鐘就會有人确認,然後微信轉款給我,幾分鐘後我就能把這枚猴票用順豐寄出,對方次日就能收到。
微拍的出現,大大加劇了郵商之間的競争。目前全國至少有數百個郵票微拍群。大的微拍群,年交易額超過千萬元,小的微拍群也有幾百萬元的流水。微拍加速了郵票流通的速度,讓品相和價格更加透明。這對集郵者是好事,對郵商則是考驗。
郵市下遊的情況也不樂觀。進入新世紀以來,集郵愛好者的流失速度加劇,這是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引起的,是全球性的趨勢,似乎不可逆轉。中國原來号稱有3000萬集郵愛好者,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數字;現在到底還剩下多少鐵杆粉絲,誰也不清楚,但是流失肯定嚴重。興趣的轉移,郵票的低迷,投資的失敗,禮品公司的忽悠,對青少年培養的不力,寄信的稀少,等等,都是造成集郵愛好者大量減員的因素。下遊人數持續減少,對郵商的打擊是緻命的。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的發展,使得買賣雙方的信息越來越透明,也越來越對稱,價格就好比拼刺刀,利潤比刀刃還薄。一枚“庚申年”猴票,售價12500元,利潤有時候隻有200元,這還是運氣好的情況,如果趕上運氣不好,價格突然下跌,就可能虧本。這不,最近猴票真的跌了。
集郵者通過互聯網學習郵票知識,通過微信結識大量的同好,也結識了很多郵商。在不斷交流和探讨中,集郵者學會了辨别郵票的真假、判斷郵票的品相,了解郵票的價格,并且學會了在不斷對比中理性購買郵票。在這種情況下,郵商要做到貨真、價實、品相完美,談何容易?
6月份是春拍的旺季,郵商們就像辛勤的小蜜蜂,一會兒奔北京,一會兒飛香港,一會兒去上海,在激烈的競争中搶奪自己中意的貨源。由于中國香港是自由貿易港,郵票進出自由,不受限制,品類繁多,價錢便宜(每次大約有15%左右的毛利),是郵商的最愛,算是低迷行情中的一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