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者簡介】
胡博綜,1941年出生,江蘇無錫人。中國美術家會協會員、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委員,原江蘇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省美協理事,被授予“江蘇省藝術貢獻獎”。
他早年從事連環畫創作,後又從事國畫創作。作品曾參加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十屆、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及國外的展覽,其中中國畫《故土情》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連環畫《十二品正官》《倪煥之》先後獲得全國第二屆、第四屆連環畫評獎二等獎,《要是我當縣長》獲得全國三屆連環畫評獎最高獎。《秦淮世家》和《海迪姐姐的故事》獲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銀獎。先後有四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被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他擔任主創之一的繪畫圖書《童規》獲1994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2018年6月24日,中國郵政發行了《清正廉潔》(一)郵票一套4枚,這是一套緊扣時代脈搏、正能量滿滿的郵票。
這套郵票的設計者是年近八旬的江南畫家胡博綜先生。據胡先生介紹,郵票曾給兒時的他帶來很多樂趣。小學時有次上課玩郵票,玩興正濃時突然被老師叫起來提問,結果是郵票被沒收,自己被罰站,說到這段跟郵票的緣分,他忍不住哈哈大笑。“文革”初期,他在無錫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後從無錫下放到東台縣農村,并與當代畫壇名家、當時同樣插隊東台縣的知青王孟奇結為好友。1974年,因《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和《京江怒濤》連環畫引起人們的關注。由于在連環畫創作上的突出成就,胡博綜被調入江蘇美術出版社工作,先後擔任連環畫部副主任、出版社副總編輯,與當代書聖林散之先生為鄰。在沒有畫展、畫冊、電視、手機、網絡的20世紀70年代連環畫鼎盛時期,江蘇一帶的連環畫翹楚公推胡博綜。從事了大半輩子連環畫的創作出版工作後,随着年齡增長及連環畫的蕭條,胡博綜轉畫國畫。
退休快20年的胡博綜還在畫,同行如此評價他古稀之後的作品:“老來的畫道能夠煥然超越,不見衰敗,不露老相,可謂稀罕。他畫得不吃力,幅幅構局,手到擒來,行線仍然素雅,局部、細節、章法、韻律,都比連環畫要求高,墨色的烘染則如江南點心和小吃,知味而蘊藉。”
由胡博綜設計的這套郵票,主要突出主人公和故事情節,票圖所表現的四個小故事都有出處和既定的情節背景,還要合理安排面值、國銘、票名和圖名,因此不能像繪畫可以随意發揮,更不能像連環畫一樣任意采用仰視、俯視或特寫的表現角度。考慮到郵票的主題和票幅限制,胡博綜采用了幾十年前常用的兒童讀物和教材插圖的畫法,同時借鑒了國畫的一些技法。這種畫法與國畫相比,具有色彩更加明快、更光鮮平整的繪畫效果,大衆喜聞樂見。國畫作于宣紙上,更講究色彩淡雅、水墨暈染以及韻味情調,國畫中的人物服飾看起來不會那麼光鮮平整;而郵票中采用的這種畫法因采用了水彩紙作畫,則有些年畫的味道。
由于票幅所限,郵票畫面都主要突出人物,背景需簡單而恰當。背景設置主要考慮故事發生的場合及周圍的環境等。在第1枚郵票“不貪為寶”中,因春秋時代沒有桌椅闆凳,人們都席地而坐,票中就畫了張席子。第2枚“羊續懸魚”中的魚是挂在屋子裡,還是廊檐下?為了經得起推敲,就有意畫得不具體、模糊一些。第3枚“兩袖清風”的初稿用了類似京劇中的水袖,視覺上給人很潇灑的感覺。後來進一步考證,發現這個故事是幕僚勸于謙進京送禮時,于謙做了一個舉起兩袖的動作,說:“我帶的隻有兩袖清風!”因此人物造型不能像舞台上那樣誇張。這枚郵票上還畫了一扇屏風和花架,花架上一盆蘭花,象征着主人公的清廉高潔。在郵票一角、兩個幕僚腳下,畫了他們勸于謙拿去送禮的裝有貴重物品的禮擔。第4枚“立檄拒禮”初稿構圖畫了武官手裡拿着鞭子,誰送禮就打誰,後來覺得不妥當,改畫成将拒禮檄文像告示一樣刻在照壁上,看起來更合理一些。照壁旁的圍欄後畫了棵松樹,寓意主人公的清正廉潔。
對畫畫駕輕就熟的胡博綜很快就畫好了圖稿。郵票圖稿經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的權威專家評審考證,對票圖中人物的服裝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接到反饋後,胡博綜恍然大悟:原來設計郵票跟畫畫有那麼多不同!畫畫主要追求藝術效果好看,注重人物形象潇灑漂亮,而這套郵票中反應的都是我國自古至今清正廉潔的楷模,正面人物應該畫得動作服飾更加美觀,精神氣質則大義凜然、令人敬畏。
第4枚“立檄拒禮”郵票是4枚郵票中離現在最近的,曆史考證也最為詳細,做的修改也最多。專家建議他不要受一些影視劇的影響,并提供了真實的曆史資料。胡博綜按照專家建議認真做了修改。修改後的人物服飾色彩尊重了曆史。4枚小小的郵票竟然修改了這麼多次,這是以前連環畫一畫就幾十幅、幾乎沒做任何修改的胡博綜沒有料到的,由此,他也真正體會到了郵票作為“國家名片”的嚴謹和“百科全書”之稱的名不虛傳。(小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