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紅十字,一個特别的符号

紅十字,一個特别的符号

時間:2024-11-07 03:50:33

作為紅十字運動中的一員,我越發覺得生命有了更大的價值如果說有什麼符号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紅十字一定是所有符号中最耀眼、最特别的一個。這些年,我的人生軌迹與它密不可分。紅十字,這個一橫一豎組成的圖形,于我而言,不僅是走向社會的開始,更是一種深入内心的人道主義信仰。

成長

我和紅十字結緣,最早源于大學期間的紅十字“同伴教育”。當時,由于課程的需要,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和同學到清華大學紅十字會參加“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訓。

在這之前,我是個十分腼腆的人,在外人面前說話會臉紅,更何況,談論的還是關于性和艾滋病防治等敏感話題。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但是,經過幾天的集中培訓,我迅速實現了“脫敏”,竟能在衆人面前對于這個話題侃侃而談。我想,如果不是因為紅十字,我可能至今仍是個羞澀的女孩。

通過多次擔任主持人開展“同伴教育”,我對艾滋病防治知識有了全面了解,演講水平也得到明顯提升。後來,因為在活動過程中“尺度大”“内容勁爆”,我還成了學校裡的“名人”。

除了幫助我提升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給我打開了看待世界的另一個角度。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站在自己的立場或者習慣的某個立場來看待和評價問題,這樣當然是最省力、最直接的态度,卻不見得最真實和客觀。但是,在成為一名紅十字志願者之前,我從未認真審視過這個問題。

“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普遍”,在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七項基本原則中,“中立”是最為特别的一項,即“為了繼續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運動在沖突雙方之間不采取立場,任何時候也不參與帶有政治、種族、宗教或意識形态的争論”。

對于普通大衆而言,切實做到“中立”是非常困難的。這并不是因為我們喜歡做一個帶有偏見的人,而是我們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一個特定的位置。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和一名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官員進行了一次簡短的對話。對話中談及IS(伊斯蘭國),我問他:“當今世界恐怖主義行動頻發,你們的工作是不是面臨更大的挑戰呢?你們如何與像IS這樣的恐怖組織打交道呢?”他對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釋。他說,按照紅十字運動“中立”的原則,他不會用“恐怖組織”來指代IS,在他看來,IS是一支開展恐怖活動的非政府武裝。我頓時驚詫。原來,“中立”不僅是一項寫在紙面上的原則,而且是深植于心中的立場,是一種特殊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後來我才明白,“中立”原則并不意味着個别會員或志願人員要放棄個人意見,隻說明在行動時要保持中立,這是因為在沖突中紅十字不能采取任何可能導緻各方加劇敵對行為的行動。

如果不是紅十字,我可能永遠都不會意識到,除了左邊和右邊,原來我們真的可以選擇站在中間。

感動

做一名紅十字志願者,是我的無悔選擇。這段經曆讓我感受到溫暖和力量,讓我不斷被各種人和事深深打動。

紅十字是一種精神,是一面旗幟,更是一種跨越國界、種族的共同信仰,引領着世界範圍内的人道主義運動。在這面旗幟下,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為了同一個夢想,努力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讓無助者看到希望,讓困難者繼續前行。

作為一名紅十字志願者,我看到了很多真情真愛,總能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體會到濃濃的幸福感。

2016年1月,北方已經寒風刺骨,但深圳依然溫暖如春。這種溫暖一部分來自溫度,另一部分則來自人性的光輝。當時,姚貝娜因病去世後捐獻角膜,我看到了她耀眼和閃光的精神。在紅十字會見證下,她的角膜讓深圳和成都的眼疾患者重見光明。雖然她離開了,但她的笑臉永遠留在人們的腦海裡,生前美妙動聽的歌聲仍然萦繞在人們心頭,她對世界的大愛更是讓人永久銘記。

有的人即使地處底層,也依然掩不住他們身上人性的光耀,比如吳錦泉。吳錦泉現在是衆人熟知的“磨刀老人”,但在多年前,他隻是江蘇省南通市唐閘鎮的一位普通農民。那時,他每天騎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帶着磨刀工具走街串巷。2008年5月,汶川地震後,他第一時間趕到紅十字會,将自己辛苦賺來的千枚硬币捐給了災區,從此和紅十字結下了不解之緣,常常把磨刀攢下的錢捐給紅十字會,幫助那些比他更加困難的人。後來,他獲得了“中華慈善獎”,之後又以“感動中國”代表人物站上了領獎台。如今,他仍然衣着樸素,依舊推着自行車為鄉親們磨刀。他說:“我要一輩子做好事。”

我身邊也有很多默默無聞的紅十字志願者。他們有的是到偏遠地區支教的老師,有的是堅持去老年公寓看望孤寡老人的愛心人士,有的是常常向貧困地區捐款捐物的普通人。是他們,用行動将紅十字的标識擦拭得更加鮮豔、明亮。服務對象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輕聲的感謝,就是他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價值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其中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正是紅十字,讓碌碌無為的我感受到了自我價值。

記得那是2012年暑假,我和一群紅十字青少年志願者來到大别山深處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在那個偏僻落後的村莊,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剩下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在家留守。我們把村裡的留守兒童集中起來,帶他們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教他們一些課外知識,尤其是應急救護和防災避險知識。

那是我人生中一段無比美好的時光。我和那裡的孩子相處得很融洽,和他們的家長也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後來,我們還把他們帶到合肥參觀學習。看着他們學習時“貪婪”的目光和走出大山、走進城市時興奮的眼神,我心疼極了,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志願服務的意義和價值。

參加志願服務時,每當看到受助對象感激的眼神,聽到他們感謝的話語,我更能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和價值。當災難發生時,看到受災地區豎起的紅十字旗幟,我的内心就會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種自豪感和使命感。而當别人問起我是誰,我總會驕傲地說:“我是一名紅十字志願者,我是紅十字人。”

“保護人的生命和尊嚴,盡力防止苦難發生”——每每想到此,作為紅十字運動的一員,我越發覺得生命有了更大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系北京市紅十字會志願者)

責任編輯:謝雲鳳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