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恺出生于1898年,1914年結識并師從弘一法師,以中西融合的畫法創作漫畫。生逢亂世、命運多舛的豐子恺對當時的黑暗社會非常痛恨,尤其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衆。他當時的很多畫作都以貧苦人的生活為主題。
一次,豐子恺在作畫時,上小學的女兒豐陳寶一直站在旁邊觀看,她疑惑地問道:“學校的老師總是教我們畫花、鳥、風景等,我一直以為隻有美觀的東西才能入畫。可爸爸為什麼偏偏要畫那些蓬頭垢面的窮苦人和他們的悲慘生活呢?”
豐子恺看了看年幼的女兒,隻能淺顯地解釋:“有的畫并不是為了裝飾和欣賞的,而是使人看了可以思考,想出點意義來的。”
其實豐子恺對人世間傷心的景象也是不願多畫的,他曾說:“對社會上殘酷、悲慘、醜惡、黑暗的一面,我的筆不忍描寫……”所以他為這些畫專門刻了一個章,叫做“速朽之作”,他希望這些畫速朽,就是希望這些悲慘的社會景象能夠很快被消滅。
每當豐子恺畫這些“速朽之作”的時候,家人總能看到他臉上流露出嚴峻、悲憤的神色。他每完成一幅“速朽之作”後,總是憂心忡忡,悶悶不樂。
1949年4月,豐子恺正在香港辦畫展,忽然傳來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好消息。他興奮地通宵未眠,謝絕了好友們勸他定居香港的美意,搭上了回上海的末班飛機,回到祖國的懷抱。
新中國成立後,豐子恺欣喜若狂,說:“觸目驚心的景象一去不返了,我那些速朽之作終于可以宣告‘朽’了。過去的噩夢不會再有,幸福的生活來臨了,我真高興啊!”
責任編輯:謝雲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