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離世立志過招“腫瘤君”
一身淡藍色的校服,梳着馬尾辮,戴着黑框眼鏡,一說話就低着頭羞羞地笑,怎麼看都像個文藝小女生,但隻要輕輕推開生物科學的大門,允許她“進入”,她的思維便像被藥劑激活的細胞一樣,“噗”地一下湧出來,敏捷又睿智,充滿活力。
這種活力,媽媽成麗回憶,賀婉卓3歲時就有“影子”可尋了。
3歲時的一天,小婉卓蹦蹦跳跳地來到成麗面前,仰起小臉問:“媽媽,我們玩蒙蒙躲好嗎?”看着女兒萌萌的小臉,成麗放下手中的活計,輕輕捏捏她的下巴,開心地說“好”。
小婉卓叫媽媽蹲下來,用肉嘟嘟的小手蒙住成麗的眼睛:“媽媽乖,閉上眼吧!”過了一會,小婉卓說:“媽媽,可以睜開眼睛了。”成麗睜開眼睛就大發雷霆:“你幹什麼?這、這……”原來,小婉卓拿着成麗的香水瓶在不停地噴噴倒倒。那香水挺貴,成麗平時都舍不得用。看到小婉卓在那裡起勁地倒,她一陣心痛,吼着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小婉卓仰着頭望着成麗,奶聲奶氣說:“媽媽,我要給你做一種長生不老藥。”成麗一聽,堅硬的心頓時柔軟下來,覺得發火很對不住女兒,急忙親了女兒一口。
平日裡,小婉卓在地上撿個棍子就說是針,液體和粉沫到她那裡都成為藥,整天對着布娃娃看病、吃藥、打針,樂此不疲。還喜歡拿着木棍搗着杯子模仿中醫鑿藥,把各種能引發靈感的水、液、粉混在一起制作“長生不老藥”,希望人人能夠長命百歲。
賀婉卓有個二爺爺,風趣幽默,常常講故事逗得賀婉卓哈哈大笑,她也跟二爺爺特别親。可是賀婉卓上初中時,二爺爺不幸患上了腎癌。
一天,賀婉卓放學後照例去看望二爺爺。誰知,二爺爺病情加重,臉白得不成樣子,疼痛使他的身體擰成了一團,緊緊咬着的嘴唇滲出一縷縷血痕。
見賀婉卓來了,二爺爺掙紮着從床上坐起,蒼白的面龐因痛苦而扭曲,細細的汗珠從他的額頭滲出,好似每移動一下都是巨大的折磨。
賀婉卓無助地握着二爺爺的手,淚水一下子湧了出來。二爺爺艱難地擠出一絲笑容,慈祥地說:“婉卓别哭,二爺爺好着呢!”
雖然家人帶着二爺爺輾轉求醫,但二爺爺還是離開了人世。後來,又有一位至親患上了癌症,賀婉卓這才意識到,世界上還有藥物醫不好的病——腫瘤。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攻克癌症。
死磕到底小小年紀破難題
2015年10月,一個偶然的機會點燃了賀婉卓内心的科研之火。中國科協和教育部啟動新一屆“英才計劃”,為熱愛和渴望科學研究的中學生提供了一個平台。從小癡迷醫學研究的16歲少女賀婉卓,被選拔為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英才計劃”的學員,成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年齡最小的學生,走進了中科院的實驗室。
在中科院的實驗室裡,賀婉卓第一次見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副教授陶甯。
陶甯帶過許多研究生、博士生,給高中生當導師,他的想法很簡單:希望能給孩子啟發并培養興趣。所以,并沒有為賀婉卓安排有難度的課題。但是,賀婉卓卻選擇了研究“天冬多糖”這個硬骨頭,執意參加腫瘤免疫相關方向的研究,主攻天冬多糖作用于髓源抑制性細胞課題,這讓陶甯對這個小姑娘刮目相看。
天冬多糖是中國傳統中草藥材,成分衆多,結構複雜,至今沒有完全解開的辦法。“發現一個多糖,把它的結構解開,看到底是它的哪一個成分,哪一個比較純的成分發揮了抗腫瘤的作用。”一開始,陶甯就在實驗難度上與賀婉卓産生了分歧。這是博士生該做的研究,高中生實在太難,但是賀婉卓下定決定,非要把這個課題做深做透。
最終,賀婉卓的堅持打動了陶甯,也打動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細胞因子研究方向權威學者秦志海,在兩位導師的帶領下,開始了科研探索。
除課業外,賀婉卓幾乎把所有的空閑時間都留給了實驗,經常給導師們打求助電話。因為沒有生物學基礎,她必須惡補各種各樣的醫藥知識,隻要跟腫瘤免疫和天冬多糖有關的她都看,一段枯燥生僻的話有時要反複看很多遍。
更讓賀婉卓抓狂的還有通讀英文文獻。她強迫自己把文獻中的生詞都看懂,隻要遇到生詞就查,但是後來發現這樣效率極低。慢慢調整後,她尋找到新方法,“其實隻要看懂摘要、實驗結果、讨論這三部分,就可以特别快地理清思路,從閱讀當中提取有用信息。”
在對于背景知識的答疑解惑中,陶甯從來不會将答案托盤而出,而是在關鍵點啟發賀婉卓,鼓勵她獨立通讀文獻,再一起探讨。這使得在實驗中,賀婉卓始終保持了很強的獨立性。
MTT比色法是一種檢測細胞存活和生長的經典實驗方法。實驗中,賀婉卓需要把能夠幫助腫瘤生長的髓源抑制性細胞接種到九十六孔培養闆裡,然後添加上黃色染料噻唑藍(MTT),該染料在活細胞内的琥珀酸脫氫酶的作用下轉化為藍紫色的結晶甲瓒,加入有機溶劑後,呈現紫色,顔色深淺與細胞生長狀态成正比,根據顔色深淺來反應藥物對靶細胞的藥效。
這一套動作,熟練的人需要三到四個小時,像賀婉卓這樣的新手需要将實驗從早八點做到晚八點,這還是要在不出錯的狀況下,如果出錯就要一切推翻重來。
有一天,賀婉卓總是出錯,錯一次,她推翻重來,又錯,又推翻重來……
北四環到西單,13路公交,50分鐘路程,成麗捂着棉襖在公交站牌下巴巴盼着,深夜11點了,還沒見到女兒的人影。後來,賀婉卓打電話給媽媽,說她要留在實驗室。
“10次實驗可能隻有1次是成功的,做20次、50次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為了得到更準确的實驗數據,賀婉卓設想将每孔正常3000個細胞密度增加到5000個,雖然這種方法非常規,但是她沒有盲從,而是3000個、5000個的實驗都做了。
賀婉卓的執着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果。她研究發現天冬多糖殺傷髓源抑制性細胞的同時,對正常巨噬細胞基本不殺傷,而且在同等劑量條件下,反而對脾髒免疫細胞有促進作用,這為把向髓源抑制性細胞的抗腫瘤藥物研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候選材料。
從反對到支持助力“生物少女”沖刺
對于女兒的執着,成麗又生氣又心疼。每次賀婉卓進入實驗室,10頭牛都拉不出她來。2017年的臘月二十九,晚上10點,她讓媽媽幫她準備點吃的,從實驗室回來就吃。結果成麗在公交站巴巴地等到深夜11點,她一個電話打來,說不回家了,餓着肚子将實驗硬生生做到了大年三十。
賀婉卓一邊學習,一邊搞科研,而且又這麼拼命,父母擔心她在這條路上吃太多苦,起初并不十分支持她,還“誘導”她,讓她關注下經濟和法律,跟父母一樣做律師。但她鐵了心要做醫學研究。
生氣歸生氣,心疼歸心疼,成麗有時候也忍不住佩服女兒,一個滿臉稚氣的高中生對腫瘤研究“執拗”得不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裡,賀婉卓的“執拗”讓她赢得了全國英才論壇優秀科研項目(論壇最高獎)、法國國家科學中心“TheUniversciencePrize”、“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金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銀獎”“‘國科大’科技創新獎”等20多個榮譽稱号和獎牌。
在研究細胞、微環境過程中,賀婉卓打開了新天地,對此甘之如饴。
“研究分子機理的時候,突然間覺得,細胞世界也是一個小社會,也有爾虞我詐的現象。我研究的這個藥物非常聰明,它不是直接殺傷目标細胞,而是潛藏在它的周圍,一直跟它的基因說‘你有問題,你有問題’,從而誘導其自噬。這就特别像一個人在另一個人旁邊一直說‘你是壞人,你是壞人’,就真的讓這個人覺得自己是壞人,結果就咬舌自盡了。”賀婉卓興奮于細胞世界這種複雜而美妙的關系
賀婉卓性格内向,平時不太愛說話,甚至和不熟的人說話還會臉紅。但有幾次在參加會議時,賀婉卓的研究課題遭到國外專家質疑,說“傳統中藥沒有科學依據”。那時的她不再羞澀,總是能“據理力争”。
看着堅持的女兒,成麗妥協了,在賀婉卓參加各種競賽、高校交流、科研項目時,她更願意做後勤兵,讓女兒無後顧之憂。
“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賀婉卓的房間裡貼滿了這樣的“雞湯”,帶着滿腔的熱情努力追逐着自己的夢想。
責任編輯:陳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