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上莊記 2

上莊記 2

時間:2024-11-07 01:53:54

我剛剛把房間按自己的想法擺弄收拾停當,老村長提着一大桶水來了,濺出來的水在他的褲腿上結了冰,走動時發出鐵皮相碰的聲音。他把水倒進缸裡說你先摻水洗洗。給風吹了個灰頭土臉,頭發飛揚成了蒿草。我洗漱完畢,他說去吃飯吧。出了校門,老村長指着前面那道山嶺上的一座山峰說:“那叫老疙瘩峰,上面有信号,打電話得爬到上面去打。”我說:“那道山嶺叫什麼?”他說:“擋山。”我說:“是哪個擋?”他說:“擋住的擋,還能是哪個擋,你看像不像一堵牆。”我說:“像,城牆。”他嘿嘿一笑說:“誰能打那麼厚那麼高的牆?老天爺!”夕陽從村巷鋪過來,整個村子米黃色,讓人有些恍惚。

老村長家在村子的中部,窯洞,院牆,都老胳膊老腿的,和别的院落沒啥大的區别,一點也不突出。進了窯洞,炕上擺着一張四方四正的小桌子,燈已經點上,桌子擺着五六個菜,酒已經打開,味兒很醇。我說:“家常便飯就行了,這……”老村長脫鞋上了炕,四平八穩地坐下,拍着旁邊說:“鞋脫了,往裡頭坐,裡頭熱乎。”我就脫了鞋,坐在他拍過的地方。老村長說:“靠在被摞上,城裡人腿盤不攏,你就抻開,往展裡抻。咱這裡就是坐在炕上吃喝這麼個習慣。”說着端起酒杯,在我的酒杯上碰了一下,“今兒個咱爺倆好好喝幾杯。”然後一仰脖子,一飲而盡,又斟上了酒說,“我說咱爺倆你不多心吧,按你的年齡,我做你的父輩該合适。”我說:“不多心,我父親快70了。”他說:“我六十有九了。”說着又端起杯酒來說,“我敬你一杯。”我忙端起酒杯說:“應該是我敬您,哪有您敬我的道理。”

老村長往我的碗裡夾了幾塊肉說:“自從老眼鏡退休搬進了城裡,上面就派不下來老師,老教師有老資格不願意下來,年輕人來了待不住,硬不要這份正式工作,也不願待在這地方教書,唉,也能理解,咱這裡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連找對象也成問題。……後來上面想了一招,招代課教師,倒是招了兩個高中生,可幹了一學期就都跑了,一個月幾百塊錢養不住人,到外面去打工一月一千多兩千地掙哩,外面的世界又熱鬧。上面沒招數了,又趕上了國家撤點并校,有個詞咋說來着,對,叫資源整合,唉,上面也有上面的難處,沒辦法中的辦法,就把上莊學校撤并到廟台學校去了。”

“撤點并校”,是2001年開始的一場對全國農村中小學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推行後大量的農村中小學被撤銷,學生被集中到小部分城鎮學校。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公布的數據,2001年至2010年10年間,我國農村的中小學數量銳減一半,平均每一天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幾乎每過一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從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間,全國減少小學371470所,其中農村小學減少302099所,占全國小學總減少量的813%。2012年9月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報道稱曾因“一窩蜂”“一刀切”引起争議的“撤點并校”得到有效遏制,河南、新疆、安徽、江西、甯夏等地立即停止撤并學校。

我說:“撤點并校已經叫停了。”

老村長歎口氣,“都撤并光了,叫停了能起啥作用,撤了的還能再恢複?”

他跟我碰了一杯酒,又說:“一開始計劃的是要把廟台學校撤并到上莊來的,那時間廟台學校才72個學生,咱上莊還有87個學生。可人家廟台朝裡有人嘛,張萬順的兒子在縣裡做官,背後鼓搗了一下,事情給翻了個過,把上莊學校撤并到廟台了。上莊離廟台十幾裡,偏遠的幾個生産隊(自然村)都超過二十裡,像豬頭峁、黃家川、梁家寨去廟台比來上莊多一半的路程,這是我一步一步量出來,六七歲的碎娃到廟台上學一天還不都走了路了?再說要翻幾道深溝,陰森鬼氣的,你說咱這裡兩隻手緊刨慢刨日子都過不下去,哪像城裡人按時按點地接來送去?我扯着來查看學校的幹部讓他們丈量,可是人家不丈量嘛。”

我點着一根煙遞給他,他咂了兩口說:“咱上莊咋也比廟台要中心,廟台還是從咱上莊分出去的一個大隊,你說到哪裡說理去?”

我說:“上莊現在有多少學生。”

老村長說:“四十二三個吧。”

我說:“噢,還沒城裡一個班的學生多。”

老村長說:“要說光咱上莊村,學齡兒童180多個哩,這都是上了戶口的,沒上戶口的該還有幾十個吧。現在嘛,人們對娃念書看得越來越重了,誰也不願意娃大了和老子一樣打牛後半截,孩子年齡大點,年輕力壯的就攜家帶口進城去了,邊打工邊供養娃娃讀書,不農不工不鄉不城的,打工掙下點錢,隻有戶口還在咱上莊。剛從村裡走過你也看到了,許多人家都空殼了,村子裡學生娃就越來越少。可還有些家裡拖累大、行動不便當進不了城的,你說學校撤并了,娃娃念書咋辦?現在這社會不念書還能有啥出路?他們就這一條路。”

老村長喝了一杯酒,說:“我跟他們喊,可沒人理我,叫喊了幾次,把我當瘋子待。我往鎮上跑,蹬着書記的門檻喊,蹬着鎮長的門檻喊,鎮長說你這劉啊一大把年紀了,又沒有孫子在學校讀書,這麼辛苦值不值?我說值!我說要撤學校,那你就把我的村長先撤了。可他們聽不進去,還是執意要撤,我急了罵他們腐敗。你說上面明顯做得不合實際,他們卻不抵抗,這不是腐敗是啥?後來給我罵急了,他們就把我的村長停了。可停了我還得喊,在上莊我不喊誰還喊?我這人能纏,一遍一遍地往縣裡跑,到縣上去喊,他們說這是縣委、政府定下的事,不能更改。我說毛主席都說了知錯就改,有啥不能改的,再開會研究。可人家再沒人理我。我找到了教委主任家,在門口一坐一整天,一坐一整天,最後教委主任把我叫進去,給我說了很多,我聽出來了,這樣的情況也不光是咱上莊,全縣這樣的情況都多着哩。最後教委主任給我說,隻要你能請來老師教書,我按正式老師給待遇,學校給你保留。我說這可是你說的,隻要學校不撤,老師的問題我來解決。他問我有什麼辦法解決。我想到辦法的是年年上面給我們村派扶貧單位,按要求扶貧單位要專門派一個人來村上扶貧一年,我就讓他們教書。他想想說那就試試吧。但最後還是把四五年級撤并到廟台去了。”

老村長點的是古老的馬燈,玻璃擦得明光閃亮的,但窯洞很深,還是很暗,我說:“上莊怎麼到現在還沒通電,村村通電,那是硬任務,不能落下一戶的。”老村長說:“這咱得憑良心說,不能怨國家,前幾年人家翻山越嶺把路線都踩好了,到村子上一看沒辦法了,上莊一共六百八十多戶,有人的也就六七十戶,十分之一,上莊一共八個自然村,但莊點有二十幾個,有的莊點就剩一兩戶人了,有的一戶占一個山頭,還是寡婦站在大門口,有走心無守心的。後來縣上來了個領導,走着看了又看,說要麼往起集中,要麼搬遷。可集中不容易嘛,搬遷就更不容易了,最後說是回去研究研究再說,這一研究就沒音信了。現在就越沒辦法了,人越來越稀了。”

隐約看到有個大嬸在竈台前站着,我說:“嬸,來炕上坐。”

老村長就對着竈台說:“秀芝,叫你炕上坐哩。”

竈台那面傳來微弱的聲音,老村長說:“不管她了,一輩子沒拉展過,越老越抽抽兒了,來個生人就像老鼠見了貓,恨不得鑽進地縫裡去。”

老村長端起酒杯又在我的酒杯上碰了飲了,說:“每年扶貧會一開,單位定下來,我就去找扶貧單位,跟領導提出不要金不要銀,隻要扶貧幹部來教一年書就算完成扶貧任務,我就簽字送錦旗。扶貧單位都很支持,不支持也不行啊,我不簽字,年底考核他們就過不了關,上面對扶貧很重視的,大會上通報批評哩。”

我說:“教書可不是一般工作,不是人人都幹得了的。”

老村長嘿嘿一笑說:“這你說錯了,不但幹得了,幹得還好着哩,現在下來扶貧的都是年輕人,大學生,文采好得很,活也幹得認真,今年是第六年了,前五個比老眼鏡教的還好,鎮上、縣裡、包括省上,舉行個啥比賽,咱上莊學校都能拿上名次哩。盼香的娃馬鵬程二年級在縣裡拿了一等獎,上學期又在縣裡拿了一等獎,省裡拿了二等獎。鎮上的小學還沒拿上獎哩。用領導講的話來說,我這個決策是個英明決策哩。”

我笑了,他又說:“再說,老師都有參考書,有教學大綱哩,我全買回來了。隻要照着上面的規矩把課本上的知識教給他們就成了,大學生教小學生還不跟耍一樣?教書這活其實不難,就是領着娃娃一遍一遍地念嘛。”

我笑笑說:“您是村長,更像校長。”

他說:“沒辦法,幾十個娃娃哩,一雙眼睛撲棱撲棱地看着,你能忍心不管嘛。”

我說:“我知道許多扶貧幹部下來都是到村裡繞一圈子就回城裡待着,哪能踏踏實實待上一年,教學生可是點對點卯對卯的活兒,萬一來扶貧的幹部不願在這裡待,您咋辦?不把娃娃耽誤下了?”

他說:“不會的,來了隻要看上那些娃娃一眼,都不會丢下就走的,你想嘛,這些娃沒别的路,就指望讀書哩,你不教,他們就辍學了,辍學了一輩子就完了,誰忍心讓這些娃辍學?去年來扶貧的陳東方一來就嚷着要回去,說這裡太荒涼了,太閉塞了,電不通,網上不了,手機連個信号都沒有,會把人圈瘋,扶貧幹部也沒要求非要住在村子上,我又不是來教書的。我好說歹說就是不願意待。我說就算是幫我個忙,教上一個月,别把娃娃的功課耽誤下了,等我找到能替你的人你就走。”

我說:“找上了?”

他說:“哪能找上呀,能找上我還這樣作難?我想到的就是熬時間,熬他。隻要他能教上一個月,就會留下來教一年。結果,一個月後,他對我說您别找人了,我教,一年,全心全意的。後來教得可好了,盼香的娃馬鵬程上學期在縣裡拿了一等獎,省裡拿了二等獎就是他教的。”

看看我,他又說:“耽誤這些娃的學業有罪哩,誰都不忍心啊,你說是不?那一對對羊糞豆兒一樣黑幽幽的眼睛最能說服人了。讀下書的人都是懂大道理的,他們跟學生有感情了,回去以後還惦記着咱這學校,買了些本子書包文具盒來看過這些娃娃,有個事找他們也都很幫忙,朱小三的兒子往城裡轉學,就是小牛給辦的,沒花一分錢就辦成了。”

我敬了老村長一杯,老村長一飲而盡,說:“上莊小學四五六年級撤并到了廟台,這讓上莊學生進城讀書提前了三年。以前上完小學才都想辦法往城裡轉,現在上完三年級就得想辦法往城裡轉了。草鞋鎮有初中,可教學質量不高,好老師都調縣城裡了,每年連高中都考不上幾個,這幾年越辦越爛杆(糟糕)了,前年還出了老師睡學生的事,名聲也臭了。因此,現在都一步到位,直接轉到縣城、省城,邊打工邊供娃上學,上面說是教育移民,有道理,可這負擔就重了。”

我說:“我教書沒問題,可扶貧的事咋辦?”

他跳下炕去,從棗紅色箱子裡取出一個印着“扶貧工作筆記本”,遞給我說:“你看看。”

我翻開一看,連一頁紙都沒寫滿:1999年市水電局扶貧水泥5噸,面粉2車;2000年市農貿處扶貧大米5噸,面粉5噸;2001年市畜牧局扶貧絨山羊種羊4隻,面粉5噸;2002年縣宣傳部扶貧大米3噸,書籍200本;2003年縣公安局棉大衣500件,單衣1000件,面粉4噸;2004年省農牧廳……

我懶得看了,合上本子。老村長說:“都扶了十幾年還這樣嘛,扶跟不扶一樣,也不是扶貧單位不出力,咱這裡條件差,窮根子紮得深了,靠天吃飯,老天爺不下雨,誰都沒治。”

我說:“上面要求争取項目,帶動鄉親們緻富哩。”

他嘿嘿一笑說:“你信?連他們自己都不信,那就是句話。咱這裡山大溝深的,又沒煤呀油呀的啥資源,你來時也看了,那些大溝幾百米深,連個石頭都沒有,咱這片土地窮到骨頭裡去了,能争取來啥項目?誰眼瞎了把錢往咱這地方砸?講話都講得好聽着哩,要真像他們講的,早都奔小康了,要我說把娃教好了,就是最好的扶貧哩。”

大嬸又端上來一個菜,放下就走,我說:“我給大嬸敬一杯。”

他說:“她喝酒比喝藥還難脹,我替她喝了。”

大嬸又蹴到竈膛去了,隻看清了大嬸一頭白發。

“挖過你的底子,領導說你學問大着哩,教過十幾年書,還是專門寫書的作家,寫書,那多日能。”他笑笑,“派你來扶貧是咱上莊這些娃的福氣啊。”

我忽然想起來,說:“您跟我們領導咋說的,他怎麼一直沒告訴我?”

“你們領導說不用給你說,說你這人善良,又是寫書的,要下鄉體驗生活,隻要到了村子上肯定就離不開了。”老村長抹了帽子撓撓頭,“隻要你把娃好好教上一年,扶貧任務就算完成,所有的字我都給你簽得好好的,年底村上還寫表揚信、錦旗送到你單位上。”

酒杯太大了,碰得又勤,沒一會兒工夫,一瓶酒就見底了,他又開一瓶酒,“從一個熱鬧的地方一下子放到這天聾地啞的地方待了一年,真是難為你們了,我敬你一杯。”他端起一杯在我的酒杯上一碰又一飲而盡。

我說:“不能再喝了,您年歲大了,應該少喝點。”

他說:“你别替我擔心,酒量是練出來的,我三歲上爺爺就拿筷頂子蘸着酒喂我,你放開喝,不一定能喝過我。再說人生有時間,死有地方,老天爺都安排好了,閻王叫你三更死,小鬼不留你到五更。這酒是好酒哩,純糧食釀的,你還記得?”

看看酒瓶,我想起來是我回他的酒。

他又往我碗裡夾了幾塊肉說,“人終歸是要死的,我這一把年紀了,不知道哪天眼睛閉上再也睜不開了,能做一點事就算一點事吧。多做一點事,到那世受的罪就少一份。以前啊,老想着家裡的事,恨不得把整個村子都弄成自家的,恨不得跺一下腳擋山都抖哩,可越老越覺得上莊就是一棵大樹,這一家一戶都是樹結出的果子,一個村的人就像一家人一樣。你說當不當村長都把我叫老村長,就像老村長是我的名兒,村裡的事,你不管誰管?就說那些正念書的娃娃,沒有了學校,放了羊,你說你心裡不難受嗎?!”

我想,每個來扶貧的都是經曆過這麼一場酒,他還能走開嗎?誰不死心塌地留下來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