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追憶母親

追憶母親

時間:2024-11-07 03:32:59

母親為人善良,接濟窮人,知恩圖報,通情達理,把種種美好留在了人間

日子再好不忘本

2016年7月16日零時3分,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

母親享年89歲,得的是惡性淋巴瘤。我們兄妹六個輪流護理母親,盡全力救治,身心俱疲。但是,母親閉上眼睛那一刻,我的心還是碎了,撕心裂肺地疼痛,眼淚嘩嘩地流……

母親一生勤勤懇懇,做事從不馬虎,是一個知情達理的明白人,村裡的紅白喜憂事都是她替人張羅。

彌留時刻,母親的意識仍然清醒。也許,母親已經預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臨終前兩天,她用浮腫無力的手拉住大姐,對自己的後事做了認真交代,告訴大姐她咽氣後衣服怎樣穿,鞋子上的盤繩怎樣系,關門紙怎樣燒,入斂時大哥要抱頭,大姐要捧腳……

該囑咐的全囑咐了大姐。在母親心中,祖宗留下的習俗不可破,隻有一切按照祖宗傳下的要求辦,走後兒女子孫才能平安無恙。這就是母親,活着的時候要看到兒女子孫平安,走後也祈願兒女子孫順利。

母親一生吃苦受累,為拉扯我們兄妹六個,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了一個大家庭的天。父親在外工作,整日忙碌,工資也很低,基本照顧不上家。雖然父親是一位勤勞的人,每次回到家裡,都忙着喂豬積肥,幫助母親幹家務,但是整個家庭基本是母親一個人撐着。

小時候的記憶裡,一年四季,一天三頓,吃的都是瓜幹面窩窩頭,過年過節也很少吃上白面饅頭,還常常缺油少鹽。即便這樣的苦日子也很難維持下去。由于家裡孩子多,大哥結婚後早早另立門戶,隻有大姐一個勞動力掙工分,我們小兄妹四個全上學,幾乎年年缺糧少穿。母親跑東家借西家,借大娘家裡一袋瓜幹,借大嬸家裡幾瓢面。有時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一天一天熬着過。好在母親為人善良,街坊鄰居都樂意接濟母親。

二哥經常回憶和母親過的一段苦日子。大姐出嫁了,二姐和三姐在外地工作,我上中學走了,二哥高考完邊幹農活,邊在家等通知。那段時間,他和母親三個月沒有吃過一滴油,偶爾吃頓白水炖白菜。每次提起這事,母親都會流淚:“咱們家窮啊!你們兄妹幾個跟着爹娘受苦了。”語氣和神态裡滿是虧欠。

母親是最後一批裹腳婦女,加之身體有病,幹不動重體力活。但母親心靈手巧,有一手縫紉好手藝,四周村上的人都找母親做衣服。為了能多掙幾個錢,讓生活好一些,母親從早忙到晚,有時候甚至徹夜不眠。

艱難困苦的生活讓母親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即使我們都參加工作了,條件變好了,母親也非常節儉,還經常告誡我們:“日子再好也不能忘本。”

慈母嚴教子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兄妹離開了母親,或在外地工作,或嫁到外地。父親去世後,隻有母親一個人在老家生活。為了讓母親頤養天年,我們決定請個保姆照顧她的生活,但是母親堅決不同意,堅持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不僅如此,有時還替在農村的大哥幹農活。母親總是說:“你們有再多的錢,也是辛辛苦苦掙來的。我還能活動,怎麼能給你們添負擔呢?”

母親一生就是這樣,不圖回報,凡事總為子女着想。生前是這樣,走後也不讓孩子為她多花一分錢。

大哥沒有文化,加之受農村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之風影響,就想把母親的喪事辦得體面些。母親為了阻止大哥為她的後事大操大辦,臨終前幾天,讓我把舅舅叫到面前,喘着大口大口的粗氣,一字一句地囑托:“弟弟,你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辦,我得病一年多,孩子沒少花錢,孩子們也不富裕,喪事該儉就儉,不能讓孩子做難。棺材要一般的,少通知些親戚,招待酒席不比差的,也不要攀好的……”

這就是我的偉大的母親!生前不讓兒子厚養,走後也不讓兒子厚葬。可是,您讓兒子怎樣回報您的養育之恩?

二哥小時候有比較嚴重的胃病,有時候犯了一疼就是幾天,厲害時甚至在床上打滾。母親四處請醫生給二哥看病,可是總也不見效。

為了把二哥的病治好,母親四處打聽治療胃病的偏方。聽說吃一種鲫花魚可以根治胃痛病,可是,那時候連吃飯都成問題,哪裡有錢給二哥買魚呀?不過,再大的困難也難不住母親,母親不知從哪裡給二哥買了幾條鲫花魚。

那時候,我還小,看到二哥吃魚的香甜樣子,心裡那個饞呀!母親走到我身邊,攬過我,内疚地說:“哥哥有病,這魚是給他治病的。等過年呀,讓你多吃點好的。”母親的心啊!六個孩子,哪個不是母親的心頭肉?

我12歲時,和哥哥玩耍摔斷了腿。父親請來接骨先生給我正好後,用白布一層一層纏裹起來,再用磚把斷腿死死地碼在床上,一點也動彈不得。開始幾天鑽心地痛,我白天黑夜地哭叫。

母親一刻不離地守在我身旁,我哭,母親也跟着流淚。為了分散我的痛苦,母親把買火柴和鹽的錢拿了出來,讓大姐給我買了個三毛八分錢的萬花筒……

雖然一字不識,母親對我們的學習卻要求非常嚴格。她常說:“培養孩子就像種樹,在長大成才的過程裡,長出橫枝亂刺,該砍就得砍,不然成不了才。”

在父母的慈愛嚴教下,我和二哥都考上了大學。那時,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能出兩個大學生,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母親的夢總算圓了,心血總算沒有白費。

母親最放心不下的是大哥。大哥是快七十歲的人了,農村收入低,大嫂得了癡呆症,四個孩子負擔也重。彌留之際,母親流着眼淚對大哥說:“甭管遇到啥事,都要想開了,别往心上擱……這個家靠你撐着,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日子真就沒法過了。”

好人定有好報

小時候,農村有很多要飯的,雖然家裡缺糧少吃,但每每有要飯的上門,母親都會毫不吝啬地把窩窩拿給他們吃。多年前,村裡有個大嫂疾病纏身,每天喝那“苦得要命”的中藥,想買點糖沖一沖苦味。可是,能弄的錢都拿來買藥了,哪裡去弄那甜口呢?母親聽說後,就把姐姐給她買的一把糖塊送給了那個大嫂。後來,大嫂常說,是母親救了她的命。

母親一生不知接濟了多少人。村東頭有個小三子,兄弟五個,家裡窮,父母為了給他們娶媳婦欠了一身債。那年,小三子結婚後,連過年都犯難。母親聽說後,給他送去了過年的幹糧和面粉,連蔥姜都沒忘記帶上,囑咐他過年要“好好吃頓餃子”。多少年後,每每說起此事,小三子都會感動落淚。

母親的樂善好施赢得了村裡人的尊重。按照當地的習俗,辦喪事不能借别人東西,那樣會給人家帶來不吉利。恰恰在母親下葬砌墳時,大哥準備的水泥不夠。小三子聽說後,二話沒說,把他水泥闆場裡攪拌好的水泥一車車往母親墳上送。事後,我們給小三子錢,說這是母親的喪事,水泥不能白用,免得給他的生意帶來晦氣,小三子堅決回絕:“嬸子一生樂善好施,在俺最困難的時候嬸子給俺送油送面,俺哪能忘了她老人家的恩情啊!嬸子這樣的好人,在天堂也會保佑俺的……”

母親幫助别人,從不圖回報,卻永遠記得回報幫助過她的人。

小時候,村西大奶奶家有個石磨,因為我們家孩子小,每每到大奶奶家推磨磨面,大奶奶一邊替母親照顧孩子,一邊給篩面,有時候還讓她的孩子幫着推磨。母親和大奶奶家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把大奶奶當做自己的老人,不僅逢年過節孝敬大奶奶,平時有點好吃的也往大奶奶家裡送。

母親是大奶奶最信任的人,大奶奶死後就把小女兒(我們稱之二姑)托付給了母親:“她從小就沒了爹,大哥大姐都走了,隻有個聾子二哥,你要把她當成親妹妹,想着常去看看她。”

母親一直把大奶奶的囑托放在心上,經常去看望二姑;後來走不動了,就讓姐姐去看二姑。二姑的生日她也記得非常清楚,每年二姑過生日,她都提前買好東西,讓姐姐給二姑送去。當然,二姑也把母親當親姐妹,母親走時二姑哭得昏天黑地。

母親還囑咐大哥:“你們弟兄三個,兩個弟弟在外地,你一個人在家,有事多跟長輩商量;你媳婦腦子不管用,有得罪街坊鄰居的,你要求人家原諒她,千萬别向着她;平常要多為人着想,有事大家才願意幫襯……”

母親啊,母親,一字不識的您,卻擁有大海一樣的胸懷;不知道大道理怎樣講的您,卻樁樁事情辦得在理。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母親卻老了,病了。

看到我難過,母親開導我說:“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規律,人早晚都有這一天,不得病哪能死人呀。娘走了要照顧好自己和家庭。真的來世有緣,下輩子娘還做你的娘,不用為娘難過。”

母親啊,母親,生死面前您又是這樣的從容!您是世上最好的娘!如果有來世,兒子一定再做您的兒子……

好人定有好報。定下了母親出殡的日子,天氣預報卻說全天有中到大雨。我們的心揪成一團,萬一下大雨,母親怎麼下葬呀?按照當地的風俗,出殡定下的日子是不能改的。

好在,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母親出殡那天,晴間多雲,“七月流火”天竟然格外涼爽,母親順利入土。

鄉鄰說,母親一生善良,修行好,這是老天爺對她的眷顧。

安息吧,母親。您的善良品德,我們好好一定延續和傳承!

責任編輯:餘振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