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去亞馬遜尋找聲音

去亞馬遜尋找聲音

時間:2024-11-07 03:32:29

他不願像一個搬運工一樣,把聲音素材庫丢給大家,而是希望通過這些聲音進行思考和創造

2016年12月18日,《亞馬遜尋聲計劃——自然的法則》在北京亮相,這是52Hz聲音館的第一個聲音藝術項目。發起人李星宇說,他是一個追聲音的人。

我想尋找遠方的聲音

從中學時代起,李星宇就對音樂産生了興趣。高考前,他發現了一個聽來很陌生,但是很适合他的專業——錄音工程。專業介紹中說,錄音師要具備音樂素質,要足夠了解音樂,同時又要具有很強的理工科知識,涉及到電路、設備使用、物理學等。錄音則是各方面知識的結合,這正是李星宇一直追尋的。于是,他順利地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的錄音工程專業。

畢業後,李星宇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成立了一個名叫“Hey”的說唱樂隊。2014年,他開始以“鲸魚馬戲團”的名字,發表個人音樂專輯。對于李星宇來說,“鲸魚馬戲團”是他用音樂表達個人思考的一種方式。他過着什麼樣的生活,就做什麼樣的音樂。

李星宇的聲音收集起始于旅行。2011年,他買了第一台立體聲便攜式錄音機,每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聽到一些新奇的聲音,他就用随身攜帶的錄音機記錄下來。那台錄音機跟随李星宇去了很多地方,直到現在還在使用。

2011年夏天,李星宇遊走歐洲。他走進薰衣草田,坐在樹蔭下,閉上眼慢慢感受。撲鼻的香味乘着蜜蜂振翅的聲波,像海浪一般拂面而來,音樂作品《艾維尼翁》在那一瞬間誕生。對于李星宇來說,這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感覺,是自然界美麗的協奏曲。

2014年,李星宇騎自行車穿過整座巴厘島,來到了最南邊的海岸。他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去那裡,就覺得看着海心情可以變好。他坐在石頭上,看着海面發呆,好像聽到自己的聲音從遠方徐徐傳來。

回去後,李星宇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鲸魚馬戲團VOL.2WHISPER》,放入了9段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自然聲音。

尋聲亞馬遜熱帶雨林

李星宇錄各種聲音,坐火車、地鐵時會錄,飛機降落會錄,走在城市的街道時也會錄。五六年的時間,他整理出幾百條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

可是,在大城市待久了就會發現,城市的信息太嘈雜,很難好好欣賞某一種獨特的聲音。于是,李星宇萌生出一個念頭:去一個完全自然的地方,尋找一些寂靜的聲音。

曾有人好奇地問美國聲音生态學家、艾美獎獲獎錄音師戈登·漢普頓:什麼是自然的寂靜?戈登·漢普頓這樣回答:“自然的寂靜并不是沒有一點聲音,它是完全聽不到人為的聲音、隻留下大自然以其最自然的方式發出的聲音。寂靜是萬物不受幹擾的存在。”

漢普頓就是這樣一個追逐大自然中各種聲音的人。過去30多年裡,無論到哪兒,他都帶着麥克風、錄音機和測音量的儀器,記錄下各種聲音數據。他曾三次環遊世界,記錄了除南極以外各地的聲音。他建立網站,引導大家如何享受寂靜,保護聲音生态環境。

李星宇深受漢普頓的影響,要給自己錄制的聲音建立“聲音博物館”,讓那些無法遠行的人可以感受到地球另一端的世界,讓懵懂的孩子去認識最為原始卻正在逐漸消失的自然聲響,讓人們伴着靜谧入睡。綜合各種考慮,他把目的地定在亞馬遜熱帶雨林。

2014年,李星宇第一次去亞馬遜,是在巴西旅行的時候。不過,那時隻是在雨林的外圍,每天睡吊床,坐小船出去轉悠,完全是體驗式的經曆。

亞馬遜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的地區,李星宇從來沒聽到過那麼有層次、那麼豐富的聲音同時存在。美妙的聲音震撼着他,這是他第一次感受毫無保留的、原始的、自由的生命氣息。但因為時間短,準備倉促,又有同行者說話聲音的幹擾,錄音效果受到影響,不太理想。

2016年夏天,從衆籌網站籌到一筆錢後,李星宇再次出發,重啟亞馬遜雨林尋聲計劃。這次,與李星宇同行的有三人,一個錄音師、一個錄音助理,另一個則是錄音助理兼攝影助理。

每天,李星宇一行人會把錄音設備放在沿途一些聲音豐富的地方。錄音的聲道大概能記錄400公裡左右,每天在雨林裡放個兩三台,錄十幾個小時,第二天再回去取。另外,手持設備也不能少,随身帶着槍式的話筒收音,走到哪兒,聽見有動物的聲音,就随時錄下。

在亞馬遜熱帶雨林,李星宇第一次聽到了樹懶的叫聲。樹懶趴在樹上一動不動,遠看就是一根樹枝,叫聲像是吹口哨。有一次,李星宇在聽晚上采集的聲音時,聽到了一陣很低沉的聲音,大概持續了一分鐘左右。後來,向導告訴李星宇,這是美洲豹的聲音,也許當時它正在附近尋找獵物。

在亞馬遜,還有一些很特别、很奇妙的聲音,比如螞蟻。因為之前錄了很多鳥叫聲,李星宇就想尋找一些更有意思、更微觀的聲音。他把話筒對準了螞蟻,正好聽到螞蟻發出“咕咕”的聲音。原來,螞蟻的叫聲還挺大的。

李星宇一行在雨林中的生活還算規律。每天早上七八點起來吃早飯,然後出去錄音,中午吃過午飯回到船上睡一覺,下午一兩點再出去。因為野生動物都在晚上出沒,所以他們天一黑就必須返回,晚上八九點鐘就睡覺。

雖然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但雨林裡處處存在的危險讓他們無法安心入睡。他們睡吊床而不睡帳篷,是因為蛇随時可能鑽進帳篷。鞋也必須藏好,防止蛇爬進去。向導還囑咐他們睡覺時把頭蓋住,因為美洲豹隻要發現喉嚨,一口上去肯定斃命。事實上,在這種特别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他們根本沒法好好休息。

有一天,李星宇他們在露營地旁的河裡玩。上岸後,剛剛趕到的向導安東尼奧驚恐萬分地問他們:“看看我們周邊有什麼鄰居?”

李星宇拿手電一照,發現河裡有好多發着綠光的眼睛,全是鳄魚。還好,他們剛點着了火,鳄魚怕火,不敢靠近。

雖然每天都在過着“熱鬧”而刺激的生活,但熱帶雨林中的風景着實令人啧啧稱奇。甯靜的湖面上,太陽每天冉冉升起,伴着朝陽,可以看到叢林裡騰起的飛鳥,還有噴水的海豚。這裡的海豚有些特别,因為它們的皮膚是半透明的,遊泳中産生的熱量會使它們看起來變成了粉紅色,因而被叫做“粉色海豚”。到了晚上,一擡頭就能看見繁星滿布的銀河和巨大的月亮。亞馬遜的河水由于上億年的植物沉積,水面呈黑色。星星和月亮映在這片安靜的水域中,煞是好看,好像地面上有另一片天空。

做聲音博物館

回到北京,李星宇感到,雖然在亞馬遜熱帶雨林錄到的聲音都很震撼,但是如何呈現是一個問題。他不願像搬運工那樣,把聲音素材庫丢給大家,而是希望通過這些聲音進行思考和創造。

在雨林錄音時,李星宇發現,就算深入到沒有人類居住的區域,人類活動的痕迹依然存在。這可能是很多自然保護區都面臨的一個問題——飛機。

“這個聲音我測了一下,86分貝,而雨林裡正常的音量大概是30多分貝。聲學裡噪聲差3分貝意味着噪聲差一倍,所以那些野生動物在聽到飛機經過的聲音時,其實是聽到了比它們正常生活中大幾十倍的噪音。”

李星宇開始思考人和自然、和城市的關系。他把自己的思考放進一張純聲音專輯中,取名《自然的法則》,因為人類總是在自然中獲取靈感,依賴自然生存,卻又時刻打破自然的法則,影響着原有的規律。

在《自然的法則》之後,“亞馬遜尋聲計劃”還會有兩張專輯誕生。一張是聲音紀錄片,還原李星宇一行人在雨林中的真實狀态;另一張與南美熱帶雨林土著的故事以及薩滿傳說有關。

有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素材庫,李星宇計劃下一步是打造一個“52Hz聲音館”。以前,李星宇把自己收集的聲音以“聲音博物館”的名義發布。現在,“聲音博物館”升級為“52Hz聲音館”。

52Hz源于一隻叫作Alice的鲸魚。正常鲸魚的聲音頻率在15Hz到25Hz,而Alice的聲音高達52Hz,它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鲸魚。“我在做的事情并不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所以我希望通過很多不一樣的創作來尋找知音。我希望通過52Hz聲音館來和别人建立連接,跟曆史、文化、政治,跟生活的一切建立聯系。”李星宇說,給聲音館起名52Hz也是呼喚同伴的意思,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追聲音的隊伍中來。

責任編輯:陳曉亞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