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氣的社會屬性及影響。 摘自《焦慮的中國人》.."/>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不焦慮也是愛國

不焦慮也是愛國

時間:2024-11-07 06:40:10


    戾氣的社會屬性及影響。
    摘自《焦慮的中國人》

朱建軍/文

似乎中國人都在焦慮。心理學研究發現,焦慮這種情緒很容易在目标上轉向,也就是說,我本來是因為這件事情焦慮,但是不知怎麼,就變成對另一件事情焦慮了。比如,對孩子高考很焦慮的母親,也許真正讓她焦慮的事情,是老公有外遇。她不敢面對老公外遇的事情,于是焦慮就轉了向,變成對孩子的過度焦慮。假如她本來對孩子高考有五十分的焦慮,對老公外遇有七十分的焦慮,現在她對孩子高考,就有了一百二十分的焦慮。

中國人整體上的焦慮原因,會疊加到每個人具體的焦慮上,這個焦慮,就是“民族落後”的焦慮。

晚清之前,中國人是沒有這個焦慮的。上到士大夫,下到販夫走卒,都知道中華上國是禮儀之邦,聖人教化的地方,文化是領先的。但晚清不一樣,成了落後典型。

改革開放幾十年後,中國的經濟有了實質性的進步,但依舊還是在“發展中”而沒有達到“發達”。焦慮,在這個時期體現在經濟上:沒有足夠的錢,是我們最大的焦慮。因此從上到下,努力掙錢。我們以為有了錢,就不再落後。

焦慮中,人總是目光短淺。這種彌漫于全中國的、持續超過一百年的焦慮,每個人會疊加到自己生活中的焦慮事件上,于是,就有了一國焦慮的中國人。回顧一百多年的中國,我們正因為犯過太多的錯誤,才使得民族複興格外艱辛。

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具體到每一個人,隻要每個人從容不迫地工作、生活,中國整體就能多一點點祥和氣氛和一點點的進步。不焦慮,也是愛國。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