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貴士要與他們給予這個社會的良心一樣,尊貴,堅固,并值得所有人信賴。
摘自<<新周刊>>
于廣晴/文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出現一群“新貴士”——他們是新儒商,身上流淌道德的血液,他們做慈善、關心社會、回爐上學、緻力環保……關心經濟,更兼濟天下。貴士=貴族+士大夫。
在一向繞不過階級的英國社會,貴族的功用很多:十三世紀時,他們要對抗君主專制,逼迫約翰王簽署憲法性文件《大憲章》;十七世紀時,他們需要聯合起來向威廉二世提出《權利法案》,不費一兵一卒,使代表民意的英國國會戰勝英國國王。兩次世界大戰時,他們需要上戰場,一戰時伊頓公學的參戰貴族子弟傷亡率為45%。二戰時威靈頓公爵、德文希爾公爵和諾森伯蘭公爵均死于戰地醫院。
在古代中國,精英團體士大夫也不能閑着:他們通禮、樂、射、禦、書、數這六藝,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要會寫點兒詩詞歌賦,把書法練好,懂得繪畫與收藏,還得“不為五鬥米折腰”。《南方周末》描述他們:“兩千多年來,這個群體可沒閑着,從全國兩會到各級政府,從研究機關、公私學府到人民團體,他們參政議政,既管财稅又掌司法:上為君主收錢糧,下為黎民理冤枉,還創造學說、傳承文藝,左右社會風氣,示範價值取向。”
雖說現在的英國貴族們既用不着上戰場,也用不着再為民主“沖鋒陷陣”,但他們依然要在平日生活中表現出貴族的階級屬性:按照英國人凱特·福克斯的說法,上層社會的男人們不能穿新買的奢侈品牌,要數十年如一日地穿着從傑米恩街定做來的衣服,或者去慈善二手店買件合身的舊西服。女人們要穿得相對低調,相對簡單,沒有過度的搭配,也沒有讓人看得出的多餘裝飾——除此之外,還要定期光顧慈善商店花四鎊買條裙子,并穿着它樂開了花。
正能量代言人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出現一群“新貴士”——他們是新儒商,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們在仇富的背景闆前做慈善、關心青年與社會、回爐上學、寫作、緻力環保……不僅僅隻關心經濟,更兼濟天下。
在成功學大行其道的社會氣氛中,獲得了财富成功的富人,成了标杆和明星;在貧富兩極分化的财富現實中,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富人,成了标靶和出氣筒。
在仇富的今天,一群先富起來的富人應該學習怎樣做富人,成為充滿正能量的“新貴士”。
作為社會既得利益和優質資源占有者的富人,擁有相當寬泛的選擇:可以依法經營照章納稅獨善其身;可以帶動和幫助其他人共同富裕;可以通過反哺社會的企業文化盡到公民責任;可以通過個性化的行動參與和人格魅力影響他人;可以借助話語權成為公民社會建設的先鋒——換句話說,富得像個人樣,讓全社會重新認識富人。
“新貴士”應該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擁有開放的胸懷,兼收并蓄而不自負,主導卻不專斷。他們擁有世界的眼光,也能洞悉身邊蘊藏的商機。他們擁有開創的大膽略,創新而不拘一格。他們并不滿足于目前既有的成功,銳意進取建立更高的事業平台,以自我超越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他們如一股蓬勃崛起的新力量,引領世界不斷向前。
金錢買不到尊嚴、尊重和尊敬;更守法的創富之道、更多的社會擔當,才能為富人正名——“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