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欽/文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認為,凡事要勇敢地面對,勇敢地去嘗試。勇敢是一個褒義詞,形容一種值得肯定、贊揚的精神。殊不知,勇于“不敢”,也是一種人生态度。敢,是一種勇氣,“不敢”同樣是一種勇氣,而且是一種更富有智慧的勇氣!
“不敢”,它的深層含義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比如敬畏天理,敬畏法律,不可越線,要自警自省,守住做人本色。古人說得好:“于公勇,于私怯。”所謂“于私怯”,說的就是“不敢”,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自律。對待自我,不敢膨脹,不敢張狂,這些“不敢”歸結起來,最基本的一點就是:不敢忘本。不論身為何職,不可狂妄自大;不論身居何處,不可言行不一;不論發生什麼變化,做人本色不變。心中高懸“自律”這把劍,必當俯仰無愧。
因為“不敢”,才不會為所欲為,才能守住我們内心的良知。學會了害怕,才會不害怕;如果一個人從來不知害怕,那麼他的一生十分可怕。内心有所敬畏者,才會懂得尊重、把握分寸、守住底線。把自己看得太高,容易被别人看低;把自己看得太低,又容易不被尊重。故意擡高自己是心虛,故意貶低自己有造作之嫌。真誠的态度,不介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貴賤,是一種豁達的胸懷,也是恬淡生活的保證。要達此心态,需要閱曆,智慧和體驗。
因為不敢,我們做事才不會激進,而是一步一步、穩穩當當地去完成。我們會因為勇敢,不去計較一件事帶給我們的後果,而當災難來臨時,才後悔當時自己的過于勇敢。而不敢,則讓我們小心翼翼地思考一切,步步為營。人非生而知之者,沒有人剛開始就明白一切,而小心的嘗試,一步一個腳印,總是我們安全可靠的選擇。人生沒有太多時間拿來浪費,也不可能總能在事後為犯下的錯誤而彌補,勇于不敢,能更有效地回避錯誤。
因為不敢,所以我們不會去嘗試毒品,會對不良誘惑說“不”!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喜歡表現自己的勇敢,比如去吸食毒品,一發而不可收拾。而在毒性發作時,他們六親不認,勇于傷天害理,最終害人害己,成為社會的敗類。
所謂“不敢”,與怯弱是不等同的,它不是畏首畏尾,不是膽小怕事,而是深謀遠慮,審時度勢。它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這種“不敢”,有時是一種遠見——《廉頗蔺相如列傳》中,廉頗與蔺相如相争,蔺相如一見到廉頗的影子就躲開,路上見到廉頗的車隊,立刻就從小巷子裡繞走,以緻随從都覺得丢人,向他辭職。而蔺相如卻說,我怎麼會害怕廉将軍呢?那是因為強秦在側,虎視眈眈,一旦将相失和,則給人可趁之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蔺相如這番肺腑之言,不僅感動了廉頗,更啟迪後人:心中要有大局,而且自覺維護大局。
和“不敢”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一些人的“敢”,不該辦的事敢辦,不該拿的錢敢拿,台上講廉政台下敢腐敗,敢置黨紀國法于不顧,結果落得身敗名裂。不知敬畏的人,從不會在人格上反省自己。如果說“知恥近乎勇”,那麼,這種人因為不知恥便顯出一種卑怯的放肆,隻要不受懲罰,他敢于踐踏任何美好的東西,包括愛情、友誼、榮譽,而且内心沒有絲毫不安。這樣的人,經曆再多的豔遇,也理解不透愛情的真谛;結交再多的哥們兒,也體味不了友誼的純正;獲取再多的名聲,也領悟不出光榮的内涵。不畏神聖,膽大妄為的人,終将被現實的公正所棄。
因為勇敢,我們的人生富有激情;因為勇于不敢,我們的人生更加平安堅強!
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