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環球時報》
巴斯/文
在地下幽閉的地堡裡,紅色警報燈閃爍不停,空襲警報振聾發聩,耳畔一遍遍響起軍事播音員急促的警報:“莫斯科遭原子彈襲擊!”這一幕發生在今天莫斯科市内一處名為“42号地堡”的博物館内。它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深入地下65米的博物館。随着美俄關系轉入“新冷戰”,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和外國遊客湧入這座非常特殊的博物館參觀。由于它是在斯大林主政時期修建的,因此這座核戰争爆發時蘇聯領導層最後的地下掩體和指揮中心,在民間還有另外一個叫法——斯大林地堡。
“不要掉隊,否則會被射殺”
42号地堡雖然距離克裡姆林宮僅2公裡,但想找到它,并不容易。它的地面建築是一棟淡黃色的19世紀樓房,完全隐蔽在周圍一片居民小區内,與其他蘇聯建築并無二緻。以至于當《環球時報》記者第一次去參觀時,竟然在它的門前迷路了。真是“大隐隐于市”!
蘇聯解體後,42号地堡被長期荒廢,直到後來被俄羅斯一家公司買下,才在2007年變為博物館兼娛樂中心。買了門票後,記者得到一張填有姓名的卡片,上面印着“蘇聯國防部通行證”。因為地堡内部結構複雜,遊客不能自由參觀,必須跟随導遊。導遊首先在地堡的入口停了下來,指着45厘米厚的門闆說:“這不是一般的鐵門,而是用鉛闆和鋼闆制造的,重達3噸。”說到這兒,她故意停了一下,“它足以抵擋原子彈爆炸時産生的核輻射。”正當記者還在腦補核爆畫面時,導遊已拔腿走了。“不要掉隊,否則你會迷路,被警衛射殺。”導遊極力營造緊張氣氛。又經過兩道這樣的門和兩道普通鐵門,乘坐升降機到達地面60米以下,記者才真正進入“42号地堡”。
地堡内部通道類似礦井的巷道,不過更為寬敞堅固。通道大約寬3米、高4米,牆體為厚厚的弧形金屬闆和鋼筋混凝土。據導遊介紹,地堡上下均有地鐵線路,上部的地鐵線至今仍在運行。果然,就在參觀時頭頂不時傳來地鐵通過的噪音。
42号地堡于1952年開工建設,4年後交付使用。把這座地下掩體稱為地下城堡毫不過分。它的内部空間比想象的要大許多。按照蘇聯軍方的構想,這座面積約7000平方米的地下掩體分為4個區域,有專供斯大林使用的辦公室,還有會議室、作戰指揮中心以及食物、水和氧氣儲存區。一旦戰争爆發,它将成為蘇聯國防部、通訊部的指揮中心,為莫斯科軍區防空部隊提供電話電報支持。它與今天許多大國的聯合軍事指揮中心功能類似,隻不過是建在地下而已。
地堡内儲存的食物可供1000人消耗3個月。1962年10月古巴導彈危機爆發,美蘇核戰一觸即發之際,蘇聯對這座地下掩體的可靠性進行了一次測試,當時有2500。人在其中生活了10天。這也是最接近實戰的一次演練。
地堡内試穿生化服
作為參觀的保留項目,遊客還可以穿上生化服體驗一下。一陣忙亂,記者穿戴完畢。在鏡子裡,記者變身為身着厚重的生化服喘着粗氣的戰士。整個地堡内,唯一讓人放松下來的地方是餐廳。它的面積不大,擺放着十幾張桌子,地上鋪着有五角星的紅色地毯,還安裝了舞廳燈具。弧形的穹頂上,懸挂着一顆碩大的紅色五角星,總之一切讓人覺得非常“蘇聯”。每年這裡都會舉辦多場舞會,甚至不久前一個男孩還在這裡舉行了11歲生日派對。不過,要想享受這種混合着“蘇聯”“冷戰”“核戰争”、“美蘇争霸”“世界末日”的特殊腔調,代價不菲,單人用餐最低消費1.5萬盧布(約1469元人民币)。莫斯科42号地堡并不是唯一的地下掩體,甚至有種說法是僅莫斯科就至少有三處,除了斯大林地堡,還有貝利亞地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