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誰在扼殺工匠精神

誰在扼殺工匠精神

時間:2024-11-07 03:58:21

摘自《商界評論》

葉檀/文

工匠代表着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但這些品質都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逐漸遺失。

在一次家具行業的會議上,在座的人讨論得非常熱烈。業内人士承認有工匠精神存在,一個最明顯的案例就是,木匠出身的領導帶領的家具企業,質量普遍更好一些,而過去從事營銷等行業的會弱一些。

但是,在座的人都承認,現在的工匠精神正在被削弱,再過兩年,工匠精神可能就不複存在了。今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企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但有時候我們所鼓勵的往往會與現實南轅北轍。

工匠精神能夠維持,是建立在給工匠高價基礎上的。

瑞士手表是精密機械與工匠精神相結合的典範,當今瑞士制表界大師菲利普·杜佛就是個中極緻。他要求自己,從機芯到每一個螺絲和凹槽都必須是由自己親手打磨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完美。他從15歲到60歲,一共“隻”做了165塊表。

這就是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極度追求,任何一種奢侈品、工藝品能夠傳承,都來源于細節上對精神層面的極度追求。但我們不能忽略一件重要的事情,這些手表都十分昂貴!

香港蘇富比2012年珍貴名表春季拍賣會上,杜佛的一塊粉紅金雙輪雙置大小自鳴三問腕表以482萬港元(含傭金)成交。大家認可杜佛的表藝,并且相信,百年之後杜佛表必将升值。中國沿海也曾有不少紅木藝人,他們用一生的心血,精心制造紅木家具,而現在卻所剩無幾,即使剩下的也要被粗糙制造擠出市場。

現如今,絕大多數消費者懷着賺便宜的心理,希望以淘寶價買到優質商品。很抱歉的是,在這種惡性競争的環境下,是不可能出現工匠精神的,絕大多數未被認可的工匠往往貧困潦倒。抱有這樣想法的消費者隻配出現在騙子橫行、假冒僞劣盛行的市場,反過來說,正是因為假冒僞劣的盛行,中國才不可能大規模出現工匠。

有一些消費者會覺得委屈,我願意出高價買工匠産品,但誰知道出了高價買的仍是地攤貨,甚至無處說理。我還不如直接買一個廉價品,不去做這個冤大頭。

這就是惡性商業土壤。如果工匠注冊了自己的商标,費十年功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結果兩年之後卻爛大街了,工匠會有怎樣的想法?

我喜歡瓷器,經常在買瓷器時碰到這樣的情況。有一款創新産品經過精細打造,花朵葉片美妙絕倫,于是花5000元在商店買一個回家,第二年再去那個城市,卻發現地攤上全是同樣的産品,500元就能買到,隻有仔細看,才會發現細節的地方精緻度有所不同。但你無法對每個花瓶都進行同樣的驗證,所以5000元的花瓶沒多久就絕迹了。

現在所謂的蘇州刺繡可能是河南剛到蘇州的廣場舞大媽繡的,景德鎮的名家瓷器很可能是三傳的徒弟制造的。由于無法分辨出哪些是工匠産品,哪些不是,所以無法準确定價,甚至連工匠本人都在用一堆門徒仿制自己。家具行業、服裝行業一些所謂的設計師拿着照相機四處拍,裙邊上、桌腳上稍微改一改就成為自己的設計。關鍵是,居然沒有法律手段阻止這種無恥的行為。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的工匠幹嗎還要自己辛辛苦苦去設計啊?

此外,要想保護工匠精神,除了給受到市場認可的工匠以高薪,法律嚴厲打擊造假行為,還應有培育工匠的制度。

培育工匠一定來自于兩種,傳統的學徒制和高效的體面的職業技術培訓。瑞士有三分之二的學生選擇做學徒,學徒制的職業教育是瑞士鐘表業成功的一大法寶。在中國大部分人隻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背景下,大力發展專業職業教育,讓愛做西點的做西點,愛做旗袍的做旗袍,愛做鐘表的做鐘表,才能避免雙鴨山與武鋼式的轉崗之憂。

我們現有的制度,從教育到薪酬到造假到價格競争,都在扼殺工匠精神。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