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選誰合适

選誰合适

時間:2024-11-06 10:41:04

摘自《思維與智慧》

戰國時魏文侯與李克有這樣一段對話。魏文侯對李克說:“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現在魏國需要在魏成和翟璜二人中選一為相,請問誰更合适?”李克對魏文侯說:“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這段話用今天的白話說就是:平常觀察他親近什麼人,他富貴時觀察跟從他的是什麼人,他居高官時觀察他舉薦什麼人,他困窘時觀察他不做什麼,他貧窮時觀察他不索取什麼,根據這五方面考察就完全可以确定相國人選了。魏文侯據以确定魏成為相。

用什麼樣的人,這确實是一個大問題,德與才,缺一不可。毛遂自薦,折沖俎樽立下不世之功;馮谖彈铗,為孟嘗君智鑿三窟;龐統一日處理數月積案,分毫不差。具有“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之才的韓信,在項羽那裡隻是個“執戟郎中”,也就是個看大門的,後來他毅然投奔劉邦,被拜封大将,從此大顯身手,叱咤風雲,終成一代偉業。

有一次唐太宗外出散步,宰相宇文士及等人随從其後。太宗走到一棵大樹下,看見大樹枝繁葉茂,贊美說:“好一棵嘉樹!”跟在後邊的宇文士及趕緊湊上去附和太宗,也連聲贊美這棵大樹,啧啧地說個沒完沒了。太宗看他這種表現,心裡很不愉快,于是臉一沉,嚴肅地對他說:“魏公(魏征)常常勸谏我遠佞人,我不知道佞人是誰,心裡常常猜疑是你,卻又拿不準,今天看你這個樣子,果真是你!”宇文士及畢竟是個佞人高手,能言善谀,巧于應變,他便對太宗說:“南衙的官員們當着陛下的面指摘過失,争論意見,這樣‘面折廷争,使陛下曾經不能任意行動,多麼尴尬!現在臣有幸陪侍陛下左右,若不稍微順從一些,陛下雖貴為天子,又有什麼意思呢?”宇文士及仿佛口吐蓮花,一下子把自己的“佞”粉飾得冠冕堂皇,無與倫比,而且又顯得動情、體貼、溫馨。經他這麼巧舌如簧地又一“媚”,太宗感到心曠神怡,渾身通泰,頓時“意複解”,怒氣就消散了。《舊唐書》說,貞觀十六年宇文士及病逝,“太宗親聞,撫之流涕”。可見唐太宗明知宇文士及是個谀臣,卻始終對他寵信不變。

唐太宗何許人也,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有道明君,以善于納谏著稱,尚不免遇到此種情況,可見用人察人實在不是一件簡單事。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遇到宇文士及這樣的人,是否能辨識得清呢?正是人們的好惡,導緻那些德才兼備不會矯飾的官員不受待見。

寇準剛直、敢說話,所以能得到皇帝賞識,然而他也正是因為缺少應有的妥協與圓滑,而在宦海屢沉屢浮。寇準有個好朋友,叫張詠。他聽說寇準當了丞相,曾感慨“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等到後來兩人見面,寇準向張詠請教為官之道,張詠委婉地建議他讀讀《漢書·霍光傳》。寇準不明白他的意思,等讀到“不學無術”時,不禁哈哈大笑着說:“這是張公對我的評價吧。”難得寇準不以為意,其實張詠的“不學無術”倒并非是批評寇準才學不足,而是别有深意。張詠曾說寇準是“真宰相也”,但又說“蒼生無福”,門生問他什麼意思,張詠說:“别人說一千句話,可能都要藏幾句真話;寇準呢,一言而盡。他年紀輕輕就入仕,又很快被重用,總是高人一等,所以沒來得及學會圓滑。”寇準的“不學”不是指學問,而是指政治經驗,“無術”不是指才幹,而是指政治技巧。

宰相王旦與寇準本來是同年的進士,又都身居高位,論資排輩的話兩人相差無幾。但寇準時常借機找王旦的麻煩,連宋真宗都看不下去了,對王旦說:“你雖常常誇獎寇準,寇準卻專門數落你的不是。”這王旦實在是仁厚之人,不以為意,反而替寇準開脫,說:“我任宰相的時間久了,在政事上必然有失誤的地方。寇準是忠直之人,所以才常常在您面前直言不諱,這也正是我敬重寇準的緣故啊!”

君子高在德上,小人低在德上。知人先知德,用人先用德,做人先修德。德,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