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戴勳章的“拒服兵役者”

戴勳章的“拒服兵役者”

時間:2024-11-06 09:57:46

電影《血戰鋼鋸嶺》海報《血戰鋼鋸嶺》是大腕兒梅爾·吉布森作為導演沉寂十年之後的新作,這部電影上映後,赢得一片叫好之聲。該片中,人類大無畏的精神又在銀幕上大放光彩。主人公達到了神一樣的高度,帶來了天國般的溫暖救贖。但是,他并不是僞神,而是真人。他是曆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殺過一個敵人,卻獲得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的美國軍人。

在軍營中被嘲弄

戴斯蒙德·托馬斯·道斯1919年2月7日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市,他的父親威廉·托馬斯·道斯是一名木匠,母親名叫伯莎·奧利弗·道斯。

作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道斯嚴格遵守教規。十幾歲時,當他聽到廣播中呼籲大家為一位遭遇車禍的人獻血時,他立刻徒步近5000米前往醫院獻血;小時候和哥哥打架時,道斯用磚頭将哥哥打傷,這讓他陷入深深的忏悔中,從此痛恨一切暴力行為。

道斯的父親仍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他留下的陰影中。“一戰”奪走了他朋友的生命,戰後創傷後遺症使他變成了酒鬼,他經常打孩子,有時甚至會打老婆。終于在一次争吵之中,父親借着酒勁拿出了槍,母親吓得報了警,她把槍交給年幼的道斯,讓他藏好,道斯回來時看到父親被警察帶走的一幕,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摸到槍。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道斯于1942年4月自願入伍。他身高約1.77米,體重卻不到66公斤,雖然瘦,卻很結實。和電影裡演的一樣,道斯雖然不拿槍,但是在其他的軍事訓練中,卻成績出衆。在美國山地長大的道斯身體靈活,熱愛登山攀爬,耐力和方向感都非常好,這也許是他日後能創造出奇迹的一個主要原因。道斯不拿槍并不意味着他不知道怎麼用槍,據說他小時候就打過靶,但是他從來不會因為憤怒而使用武器,不管這個讓他憤怒的人,是朋友還是敵人。

去殘酷的戰場,卻不願意拿槍,要當個“和平主義者”,這在現在看來都匪夷所思,更何況是那個時候。道斯被大家視為異類和膽小鬼,他在軍營裡的日子并不好過,被長官和戰友排擠、嘲諷和毆打,還曾被送到特殊的營區強制勞動。長官不準他在禮拜日去教堂,甚至不準他與新婚妻子見面。大家用了很多方法逼他退伍,甚至因為他“不願攜帶武器”,被以“拒服兵役”的罪名送上了軍事法庭。

對于所承受的這一切,道斯化解的方式就是看《聖經》,然後以仁慈的态度去面對,他說:“當所有人都在殺人的時候,我要救人。我想參軍,我要當醫療兵照顧你們,我想去戰場。”最終,經過不斷申訴,他赢得了軍事法庭的裁判,獲得了不帶槍上戰場的權利。

溫暖的救贖

道斯在戰争期間服役于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團醫療分隊。1945年,他所屬的部隊接到的命令是進攻當時位于沖繩島的鋼鋸嶺——高120多米,近乎垂直的懸崖。

沖繩島戰役有“鐵暴雨”之稱,這場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争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受傷、被俘,美軍的傷亡人數亦超過8萬。在沖繩的戰鬥結束數星期後,美軍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最後迫使日本投降。真實的道斯和他的夫人

電影《血戰鋼鋸嶺》劇照手無寸鐵的道斯參加了這場戰役,這裡遍布日本人設置的機關、埋伏、碉堡和地洞。美軍剛一登頂,便遭受到猛烈的炮火攻擊,指揮官不得不下令撤退,然而道斯卻留在了山頂上。面對日軍的漫天炮火,他一次又一次沖入戰火中,将戰友拖出來,再在懸崖邊,用自己發明的方法把戰友綁好,放下山崖,“再救一個”,道斯的心中隻有這一個聲音,這讓他一人在彈火中救出了75人。

日後道斯說:“戰場上遍布着屍體。我不能把我的兄弟們留在戰場,他們知道,隻要我能,我一定會照顧他們,一定會帶他們回家。”有一個士兵,雙腿被炸斷,胸部中彈。在其他軍醫已經放棄他時,道斯硬是把他拖到了後方,最後這個士兵活了下來,并且活到72歲。

一天救出75人,這使道斯成為英雄,而事實上,在那場慘烈的戰鬥之前,道斯已經救了很多人。在一次行動中,他不幸被擊中,但他隻是随便包紮了一下,即刻返回戰場。他的左臂被手榴彈擊中,他依然憑借自己的毅力走回救治站。後來他的左腿被手榴彈炸斷,他無法行走,隻好被戰友用擔架擡回後方,當他看到比他傷得更嚴重的傷員後,就從擔架上滾下,将救治的機會讓給其他人。道斯的英勇赢得了戰友們的極大尊重,他成了大家的“保護神”,在戰鬥之前,士兵們甚至要求先讓道斯為大家祈禱。

道斯的英雄行為讓他獲得了美國國會榮譽勳章,1945年11月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親自為道斯授勳,道斯由此成為“二戰”期間第一個沒有攜帶武器,沒有任何殺死敵人的記錄,卻獲得最高榮譽的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隻有3人獲此殊榮。

據悉,道斯在沖繩島戰役中負傷4次,一次戰鬥讓他少了一個肺和5根肋骨,後來因患肺結核而在1946年離開軍隊。他花了5年時間接受肺結核治療。受傷病所困,道斯的身體一直不好,他和妻子多蘿西就生活在佐治亞州的小農場,兩人生有一個孩子。在多蘿西去世後,道斯又與弗朗西斯·杜曼結婚。2006年,道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國家公墓。

2004年,一部名為《良心“拒服兵役者”》的紀錄片拍攝完成,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道斯,他的故事還曾被寫成書出版。不過道斯生前對于将其故事拍成電影比較謹慎,他認為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為和平犧牲自己、已經長眠地下的戰友。如果一定要拍成電影,他希望把他的故事交給有能力的、值得信任的、理解他的電影人手裡。最終,在他逝世十年後,梅爾·吉布森将其英雄事迹搬上銀幕。

梅爾·吉布森曾在采訪中提及:“他的故事令人難以置信,簡直是英雄主義的頂峰。”當信仰與戰争糾纏在一起時,會是世間最難解的問題,但是,《血戰鋼鋸嶺》不是在讨論宗教,而是在講一個人内心的強大,這個人因為堅持着不願去屠殺别人的信念,而有了一段與衆不同的人生。道斯的光芒是透過銀幕一點點地散發出來的,他的成長帶着家庭的矛盾和時代的印記,他參軍後在軍營也是“問題士兵”,與軍隊高層進行着不卑不亢的對峙。但是,當他轉身沖向槍林彈雨的時候,他的那個始終被嘲笑的信仰卻成為神迹。

(趙穎摘自《北京青年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