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古人怎麼相親

古人怎麼相親

時間:2024-11-06 09:03:58

今天許多大齡青年,不是正在相親,就是走在去相親的路上。很多“剩男剩女”還為頻頻被家長逼着相親而陷入深深的煩惱當中,視相親為家庭“公害”。說起來,相親這件事,應該起源于宋朝。宋朝之前,或許有個别相親的行為,但将相親定為締結婚姻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卻始自宋朝。

相親的出現,應該說,是一個進步。你知道,古人結婚,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法律也規定:“為婚之法,必有行媒。”一樁不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是不合法的。

這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通常被當成“包辦婚姻”的淵薮。一樁婚事,隻要經媒人撮合,雙方家長同意,便可宣告成立,至于當事人的意見,可以不予考慮。但是,宋朝人締結婚姻,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禮法的同時,又引入一個“相親”的環節,請男女雙方先見個面,如果兩個人不合意,便停止說親。換言之,因為有了“相親”的環節,年輕人對自己的婚事取得一定的自主權,并非全然由家長說了算。

那麼宋朝人是怎麼相親的呢?說起來,過程還有些“火爆”。

《夢粱錄》記載,媒人說親之後,“男家擇日備酒禮詣女家,或借園圃,或湖舫内,兩親相見,謂之‘相親’。男以酒四杯,女則添備雙杯,此禮取男強女弱之意。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則送彩緞二匹,謂之‘壓驚’,則姻事不諧矣。”

根據宋人筆記的記述,我們可以了解宋朝人大緻的相親過程:男女雙方約定一個時間見面,地方通常是女方家,或者在一個比較惬意的園圃、湖舫之内。男方要帶着禮品。相親時,如果男子覺得滿意,就用一支金钗插到女子的發上,這叫作“插钗”。插钗即意味着速配成功。如果男子沒看上女子,就給女方送上彩緞二匹,這叫作“壓驚”,暗示這門親事不成。

明代馮夢龍根據宋話本《西山一窟鬼》整理的《一窟鬼癞道人除怪》中,講述了宋人相親的具體經過,我們來看看。

話說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有個秀才,是福州威武軍人,姓吳名洪。離了鄉裡,前往臨安府求取功名,卻不中。吳秀才悶悶不樂,又沒什麼盤纏,也羞歸故裡,隻得胡亂在杭州州橋下開了一間小小的學堂。

這一日,吳秀才正在學堂裡教書,隻聽得青布簾兒上鈴聲響,走進一個人來。吳秀才看那來人,不是别人,卻是半年前搬走的鄰舍王婆。原來這王婆是個媒人,專靠做媒為生。

王婆見吳秀才二十二歲,尚未婚配,就給秀才做媒,說眼下正好有一門親事等着你。女方是一個叫李樂娘的小娘子,長得頗有姿色,又知書識禮,租住在舊鄰舍陳幹娘的家裡。說親的都踏破了門檻,但李樂娘卻說,我隻要嫁個讀書官人。這小娘子跟你正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吳秀才一聽大喜,便托王婆說合。王婆離去,找陳幹娘約好了日子,帶着小娘子來到梅家橋下酒店裡,同吳秀才“過眼則個”,亦即相親。

那日,吳秀才換了件新衣裳,放了學生,來到梅家橋下酒店。遠遠地,看見王婆,兩個人同入酒店裡來。到了樓上,見到陳幹娘,吳秀才便問:“小娘子在哪裡?”陳幹娘道:“在東閣兒裡坐着哩。”吳秀才走到窗外,用舌尖舐破窗眼兒,喝彩說:“她不是人!”

陳幹娘說:“如何不是人?”吳秀才說:“分明是天上的仙女。”原來,那李樂娘長得“水剪雙眸,花生丹臉,雲鬓輕梳蟬翼,蛾眉淡拂春山,朱唇綴一顆夭桃,皓齒排兩行碎玉。意态自然,迥出倫輩,有如織女下瑤台,渾似嫦娥離月殿”。吳秀才都看呆了。

吳秀才當下就插了钗,定下親事。過了幾天,便将小娘子娶過門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宋朝人來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一定就是“包辦婚姻”,而是他們締結婚姻須經的程序。

這一相親的習俗,一直沿襲至近代。清代蒲松齡整理的“聊齋俚曲”《琴瑟樂》,便是對清代山東淄博一帶相親婚俗的生動展示。

“園裡采花,園裡采花,忽見媒婆到俺家。這場暗喜歡,倒有天來大。爹正在家,娘正在家。若是門戶對的好人家,禱告好爹娘,發了庚帖罷。”說的便是媒人登門提親的場景。

親事初步說定之後,便是相親的程序:“媒人又來了,媒人又來了,說是婆婆要瞧瞧,明天大飯時,候着他來到。故意心焦,故意心焦,人生面不熟,是待怎麼着?嫂子來勸我,我隻偷眼笑。”說的是媒人說親之後,男方家長前來相親。

相親之日,“準新娘”很激動:“婆婆來相,婆婆來相,慌忙換上新衣裳。本等心裡喜,裝作羞模樣。站立中堂,站立中堂,低着頭兒偷眼望,看見老人家,倒也喜歡像。丢丢羞羞往外走,婆婆迎門拉住手,想是心裡看中了,怎麼隻管咧着口?頭上腳下細端詳,我也偷眼瞅一瞅。槽頭買馬看母子,婆婆的模樣倒不醜。”

跟着“未來婆婆”而來的還有“準新郎”,兩個年輕男女也相互偷偷打量:“那人裝嬌,那人裝嬌,往我門前走幾遭。慌得小厮們,連把姑夫叫。他也偷瞧,我也偷瞧,模樣俊雅好豐标,與奴正相當,一對美年少。”看來雙方都對上了眼。

直到20世紀80年代,我家鄉一帶還保留着一種古樸的相親習俗。假設某男家委托媒人說親,媒人說合某女家,接下來,媒人會帶着男方,帶着禮品拜訪女方家。這時,出來接待客人的是女方家長,被說合的那位女孩子是不出面的,但她會躲在閨房内,偷偷打量男方的談吐舉止。如果她對男方有意,便會走出來給男方倒茶。如果不滿意,就一直待着不出來。女孩子一走出來倒茶,大家就都心照不宣——這門親事有戲了。

坦率地說,我覺得這樣的相親方式,有一種含蓄之美。

(嚴言摘自《南都周刊》2017年第5期,喻梁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