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我的智多星母親

我的智多星母親

時間:2024-11-06 07:05:18

再沒有比寫自己的老媽更費事、更害臊、更愚蠢也更無聊的事了。寫好了是給自家人臉上貼金,俗不可耐;寫得不好則免不了不肖子孫之嫌,還會遭别人嘲笑。

那些恨不得殺了才好的讨厭老太婆,想來也必是某戶人家無上尊貴的娘親;對自己來說這世上唯一神聖的存在,在别人眼裡也不過是個普通老太太。誇不得,又藏不住,真是難纏之至,就連寫作本身也多少變得蹊跷了。

說我家老媽與衆不同,當然不是指她有吃生蛇,或是脖子伸得老長,一到半夜三更就舔油之類的怪癖,隻是稍微比别人做得過分些,或者稱執拗,要不就叫窮講究吧!

幾年前,她給我那在西班牙工作的弟弟寄去一個裝滿海苔、梅茶、脆餅等日本風味食品的包裹,可不知怎麼回事,包裹最後沒寄到弟弟那兒。她因此對整個郵政行業起了疑心,開始心懷敵意。自那以後每次去郵局,她都要把郵局配備的圓珠筆據為己有,再抓上一沓填寫單——這些“戰利品”就成了她開的小酒吧裡的常備品。

要是就到此為止,那還不能算怎麼怪,她對郵政部門的報複可是愈演愈烈。有一天,這“複仇鬼”給我打來電話:“明後天你會收到一張明信片。給回一張啊。”

“知道了。就這事嗎?”

“就用原來那張明信片回啊!”

我一時沒明白她說的意思,心想:又不是棒球,一張普通的明信片能這麼傳來傳去嗎?

“沒問題的,”她怕被竊聽似的壓低了嗓門,“我已經在該死的郵局可能會蓋戳的地方都塗了蠟,隻要仔細把蠟刮掉,戳就沒了。地址和内容是用鉛筆寫的,用橡皮擦掉就行了。這麼一處理,明信片煥然一新,可以再用一次啦!”說到這,她痛快無比地大笑起來。

第二天還是第三天吧,我仔細觀察老媽寄來的明信片,果然發現在正面左上角塗了薄薄一層蠟。用刀一刮,郵戳随着蠟一起掉了。要照“複仇鬼”指示的做,正符合《郵政法》第八十四條“僞造有關郵政費用的代用票證、改造或消除已使用痕迹者”,被發現的話要處以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雖說是父母之命,但這可聽不得啊!她不知道,我是拿另外一張新明信片寫好寄過去的。那段日子,她一直自以為報複成功,讓郵局損失了七日元明信片費,所以揚揚自得,開心得要命。上面說到的這種多少有點古怪的獨創功夫,其實源自老媽的天性,我從小便為此傷透了腦筋。

關于她的出生年月,她也是一會兒說是明治末年,一會兒又說是大正初年,随當時的心情變來換去。要強調年長功高,就說是明治末年生的;想方設法顯年輕時,便堅持說自己生于大正初年。出生地也一樣,談起小田原,她就說:“哎呀,那是我的出生地呀!”話題涉及橫濱,又吓唬人:“我可是土生土長的橫濱娃,所以得在這說兩句。”提到新宿,便煞有介事地開口道:“就連我這新宿生的,對新宿如今這變化也……”真搞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我們幾個兒子姑且理解為,老媽是明治末至大正初出生于關東地區南部的。

她确實是新宿柏木某醫院人家的女兒,同東京藥專畢業、在這家醫院當藥劑師的我父親戀愛,之後嫁到父親的老家山形縣。父親家是開雜貨店的,從文具到雞飼料,從中小學教科書到普通圖書,什麼都經營。不久便是千篇一律的婆媳不和,而且媳婦一張刀子嘴,八面威風,不僅不逆來順受,還對婆母頤指氣使。心軟的父親夾在中間,哄哄這個,騙騙那個,到頭來不知是因操勞過度,還是由于生來體弱,在昭和十四年(1939年)就突然亡故了。老媽沖出婆家,猛學三個月後,拿到了藥材商執照,就在原先的鎮上開了一家藥店。債台高築,還要撫養三個正處于發育期的男孩子,所以老媽千方百計想賺錢。想着想着,天性裡某些古怪的獨創癖就擡起了頭。

一到夏天,鄉下藥房最好賣的就數盤式蚊香了。老媽注意到點蚊香可是項大工程,即便現在,這種盤香也還是不好點,用一根火柴很難點得着,當時的話就更是困難,都用木頭尖上塗着硫黃的點火棍來點。老媽考慮到這太不方便了,要是能把蚊香的點火部分做成火柴頭樣就好了,隻要在哪擦一下,就能“嘭”地着火,蚊香的主體部分也就随之點燃——這辦法要是能成功,所有的問題就解決了,蚊香就會暢銷,勢必能大賺一把。

糟就糟在老媽當時最愛看的書是《居裡夫人傳》,雖沒打算靠改良蚊香來得諾貝爾化學獎,可她想到居裡夫人是人,她也是人,沒有什麼人家能幹成自己卻幹不成的道理。于是老媽在藥房裡廢寝忘食,将自己參加藥材商執照考試時那點可憐的藥品知識倒騰來倒騰去,終于成功地給蚊香主幹部分添加了點火藥。沒想到她剛試着在火柴盒的擦紙上一擦,那火力太猛了——哪裡是什麼蚊香,分明是熏香煙花!眨眼工夫火星飛濺到廢紙簍上,起了一場小火災,結果消防分隊隊長把我們家臭罵了一頓。可是藥量減少的話,又不容易點燃,就是沒法把握适中的量。

随着夏日暑熱漸漸消退,老媽的研究熱情日益枯竭了,她最愛看的書《居裡夫人傳》,不知何時也給塞進了書架最裡頭。老媽的“化學家時代”就這麼無所建樹地結束了。

不過在那種時候,就算順順當當造出一種十分方便、一擦即燃的盤香,也不知能否賣得出去。當時正值太平洋戰争前夕,想來也沒什麼客人會為圖那點方便特意趕過來。那時候“方便”可是“奢侈”的近親,而奢侈則被視為大敵。

一開戰,物資漸漸匮乏,老媽的獨創功夫甚至波及我們穿的衣服。在風雪交加、咫尺難辨的山形縣,冬天得裹上羅紗鬥篷。有一年初冬,老媽把我塞着衛生球的鬥篷拿出來一看,原本長遮膝蓋的鬥篷這會兒還不及腰——大概是我這一年長得太快了。上學前,老媽見我把短小的鬥篷拉來扯去想拽長點,便說:“把這件給弟弟穿吧,我給你做件新的。”雖說我也從“給你做”這句話裡覺察到一絲不祥,那時卻還無心懷疑她,于是歡呼雀躍地去上學了。上課時我眼前飄動的盡是新鬥篷。放學時大雪霏霏,披上鬥篷的同學問:“哎,井上,你怎麼回事?沒有鬥篷嗎?”我回答:“是的,不過我今天會有一件新鬥篷!”我興沖沖地踏着積雪回到家一看,鬥篷确确實實做好了。

可這鬥篷不過是塊蔓藤花紋的包袱皮兒,正中間剪了個口子,好能伸出頭,襯裡上縫了各種各樣的碎布片。這鬥篷裹得嚴的話或許不會不暖和,但我實在穿不出去。從那以後,每當我許下什麼無法實現的諾言後又食言,遭人責備“别盡攤大包袱皮兒”時,總會記起那件蔓藤花紋的鬥篷。老媽的“大包袱皮兒性格”似乎已經準确無誤地遺傳到我身上,想到這一點便夠煩的。“什麼樣的父母養什麼樣的兒女”“有其子必有其父母”,這些格言似乎都是真理。

有些時候,我對老媽這種獨創癖也反其道而用之。剛進新制中學時,我總是莫名其妙地肚子餓。早晨肚子塞得再滿,一到第三、第四節課還是咕咕亂叫,于是我背着老師啃飯團,中午沖回家又幹掉兩三碗飯。當然肚子确實是餓了,再加上在課堂上偷吃盒飯,在當時該算是英雄壯舉,所以我動不動就來上一次。有一次,這種把戲連續三天被老師發現,結果班主任老師跑到我家裡來了。我想,不采取措施的話肯定得挨罵,于是等老師一走趕緊問老媽:“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早餐盒飯絕對不被發現呢?”

老媽本準備對兒子上課吃盒飯好好教訓一通,就這一句話,估計一下子刺激到她那根獨創癖神經,于是說教之事立馬被忘到了天邊。她說了句“這個嘛,簡單得很”,馬上從書架上取下個書的外包裝盒,拿糨糊和剪刀把飯盒改裝成一本書。說得準确點,是将飯盒四周都糊上封皮,合上是一本書,揭開封皮就是飯盒,再掀開飯盒蓋子,便露出盒飯。她讓我将蓋子藏到書桌裡,等老師走遠了就吃盒飯,走近了就合上封皮紙放到桌上——真是太有創意了!見我看得目瞪口呆,她趕緊喝令:“明天趕緊試試!”

就這樣,訓人的一下子成了共犯。我免了挨罵自然可喜可賀,可一想到自己在獨立生活之前隻能依靠這個胡作非為、變化無常的老媽,就不免心生不安。記得當時我還後悔,不如幹脆讓她罵一頓算了。話說回來,這個早餐飯盒也沒派上啥用場。第二天的第三節數學課上,我吃盒飯時輕而易舉就被老師發現了。因為用作書皮的外盒上貼的是亡父藏書《近代劇全集》中的一冊——明明上數學課,桌上卻擺着《近代劇全集》,當然要露餡了。數學老師一看到飯盒便咆哮不已:“如此愚弄教師實屬可惡,得趕緊告訴你媽媽,讓她狠狠教訓教訓你!”

“老實說,這是我媽的傑作。”聽我這麼說,老師大感失望。自那以後,學校再沒就偷吃盒飯的事向我家提什麼警告,大概因為知道母子同謀後都目瞪口呆了吧。

(心香一瓣摘自百花文藝出版社《冬天的富士》一書,本刊節選,沈璐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