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青山對結廬,墳頭秋色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禅書。
——林逋《自作壽堂因書一絕以志之》
林逋是北宋的奇人。年輕的時候,他曾放遊江淮一帶,其後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鶴子,20年不踏足城市,卒年61歲,一生不娶、不仕。
隐居生活是怎樣的呢?根據《夢溪筆談》的記載,林逋常常泛舟外出,家中養了兩隻鶴,若是來了客人,他家的童子就先招呼客人坐下,然後開籠放鶴。林逋見到鶴,就掉轉船頭返家,會見客人。
林逋自己不求仕進,一生清寂,但他鼓勵後生去求仕。侄子考取了功名,他表現得非常開心。他明白,自己所走的路并不是人人都行得通的,所以并不以身示範。
林逋的人生表現并不突出,卻在生前身後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宋真宗曾經為林逋賜号“和靖處士”。此外,範仲淹、梅堯臣、歐陽修、蘇轼這些名家,都留下了贊譽林逋的文字。歐陽修說:“自逋之卒,湖山寂寥,未有繼者。”如此稱譽,不可謂不高了。
林逋擅詩,曾寫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詩句,為百世傳誦。不過,這兩句是從五代時期江為的詩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中化用而來的,林逋僅僅改動了兩個字。
林逋在世的時候,就為自己修好了墳墓,然後題寫了《自作壽堂因書一絕以志之》。詩的前兩句,寫的是墳墓周圍之景。後兩句,茂陵指的是漢武帝,這兩句用了一個典故:漢武帝欣賞司馬相如的文才,得知相如病重,便派使者到其家中索要文章,但使者到時,司馬相如已死,其家人奉上一篇遺稿,内容為歌頌漢武功德、勸漢武封禅。
泰山封禅是古代君王一個極其重大的典禮,一般是在太平盛世、皇帝建立過宏大功業的情況下才會舉行。林逋這兩句另有所指,那就是宋真宗的泰山封禅。宋真宗的功業實在不能算宏偉,卻做了耗費巨大的封禅之事。
林逋這首詩,充滿自傲之意:我辭世之後,若是皇帝派人來我家尋找遺稿,我很高興自己沒有寫過勸皇帝封禅的文章。
這寥寥數語背後,其實是宋代士人的主色。司馬光說:“吾無過人者,但平生行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一個做過宰相、久經浮沉的人,所自傲的是這些内容,實堪注目。司馬光此語,可與林逋這首詩聲氣相通。
從人生軌迹來看,林逋出世,司馬光入世,看似很不同,然而他們的精神内核是一緻的。正如黃庭堅的詩句所說:“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宋朝的獨特魅力,于此可窺一斑。
(曉芙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