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人工智能在食物鍊頂端鄙視你

人工智能在食物鍊頂端鄙視你

時間:2024-11-06 06:57:46

2032年,我剛畢業,就失業了。我生于2010年,來自中國一個中産階級家庭。雖然家裡每月要還3萬元的房貸,媽媽還是拼盡全力,讓我上了貴族幼兒園,每年學費12萬元。

為了讓我開闊眼界,從3歲開始,每個假期她都帶我去國外玩,特别是美國。因為,她計劃讓我長大後在這裡讀商學院。

進入民辦小學後,我上了奧數和英語課外輔導班,我還上了鋼琴、馬術和擊劍興趣班,每門課的學費都超過2萬元。隔壁子涵學的是圍棋和遊泳,媽媽說格調不高。子涵喜歡打遊戲,學習成績不好,媽媽讓我别跟他玩。

初中畢業,我就離開中國。媽媽早就幫我聯系好了美國的私立高中,4年的學習和生活,又花了200多萬元。

媽媽說我是個碎鈔機,我本來可以有個弟弟或妹妹的,但是為了集中财力和精力,她打消了這個主意,畢竟質量比數量重要。她說,按照她嚴密的規劃,隻要我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我就可以變成一個印鈔機,就像我的小舅舅,在投行工作,年薪百萬。

正如媽媽規劃的那樣,我上了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

這時,中國的GDP已經超過美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比美國還快,媽媽決定讓我畢業後回國。美國的工作簽證已經很好拿了,中國學生基本一申請就有。

我回到國内,找了半年工作,至今沒有結果。我不可能一下子就進入高級管理層,99%的金融交易員,包括股票、期貨、債券的,都已經換成人工智能了。基金經理、投資顧問,80%也被人工智能替代;剩下的20%,是多次精簡後留下的最拔尖的老員工。各公司還在裁員,很少招新人。

媽媽千算萬算,沒有算進人工智能。其實,在我7歲那年的5月,柯潔也輸給了“阿爾法狗”,标志着在圍棋領域,人類徹底被AI擊敗。專業的算法,已然開始滲透進各行各業,正偷偷地取代人類。

那時,美國的金融行業已開始裁員,但中國還沒有太大動靜。但12年後,在我讀大一的時候,人工智能在中國超過了在美國的更替速度。

回頭看,其實處處都是線索,隻是媽媽過于關注我的學習,聚焦于和周圍孩子的競争,沒太關心這些不相幹的事情。對她來說,人工智能隻是個“狼來了”的傳說。在她精心為我設計的世界裡,隻有人算,沒有天算。

子涵沒有考上高中,他考了職高,學的是編程。工作幾年後,有了經驗,他又進入大學深造編程技能,專門為人工智能做程序設計。現在,到處都有人搶着要他。

人算不如天算。

人工智能對我們未來的影響,有幾個重要的時間窗口。

先弄清人工智能的3個層次——

弱人工智能:擅長于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阿爾法狗”、無人駕駛、智慧醫療、金融交易、法律咨詢,等等。

強人工智能:是指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AI,人類能幹的腦力活它都能幹。

超人工智能:牛津大學教授、哲學家、智能人工思想家尼克·波斯特洛姆把超人工智能定義為:“在幾乎任何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大腦聰明很多,包括在科學創新、通訊和社交技能方面。”

超人工智能的出現,将會是對全人類巨大的挑戰。

對于超人工智能,谷歌未來科學家雷·庫茲韋爾在他的《奇點臨近》一書中,預測的出現時間是2045年。專家們則相對保守,預測為2060年。

對于強人工智能——和人類并駕齊驅的人工智能,專家預測出現時間為2040年。

如果說,在這之前,人工智能還在悄悄地、慢慢地在各行各業玩“換人遊戲”,那麼到了2040年,人工智能就很有可能要玩“殺人遊戲”了——它将在大多數人類從事的行業裡無情地碾壓人類。

在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裡,提到“無用階層”——全新而龐大的階級:這一群人沒有任何經濟、政治或藝術價值,對社會的繁榮和榮耀也沒有任何貢獻。

“如果科學發現和科技發展将人類分成兩類,一類是絕大多數無用的普通人,另一類是一小部分經過升級的超人類。又或者各種事情的決定權已經完全從人類手中,轉移到具備高度智能的算法手中,在這兩種情況下,自由主義都将崩潰。”

這裡所說的超人類,指那些擁有強大算法的極少數精英。他們可以選擇進行生物學上的升級——基因檢測、器官更換、長生不老,或是像尼克·波斯特洛姆在他的《超級智能:路線圖、危險性與應對策略》一書裡提到的人類的半機械化:人腦-計算機交互界面。

或許你認為2040年也還是太過遙遠,那讓我們來聊聊現在。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一個充滿弱人工智能的世界,弱人工智能已經出現在各個領域,不隻是我們的孩子會受到影響,恐怕我們中的很多人,還來不及退休就會受到影響。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事實上,随着時間的推移,不僅是因為算法變得越來越聰明,也是因為人類逐漸走向專業化,所以用計算機取代人類越來越容易……人工智能目前無法做到與人類匹敵,但是對大多數現代工作來說,99%的人類特性及能力都是多餘的。人工智能要把人類擠出就業市場,隻要在特定行業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超越人類,就已足夠。”

阿裡巴巴的首席技術官王堅提到:互聯網、數據和計算加在一起,對于人類社會的影響在很多時候都被低估了。在人類發展曆史上,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與互聯網、數據、計算相類比,那便是火、新大陸和電。

那麼,你會問了,未來從事什麼行業,才能不受人工智能的影響?

我們先來看看會受到影響的行業。

2013年9月,牛津大學的兩位學者發布了《就業的未來》研究報告。根據他們所開發的算法估計,美國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風險被計算機取代。電話營銷人員和保險業務員有99%的概率會被取代,運動賽事的裁判有98%的可能性,收銀員97%、廚師96%、服務員94%、律師助手94%、導遊91%、面包師89%、公交車司機89%、建築工人88%、獸醫助手86%、安保人員84%……另外,根據《未來簡史》的預測,軍隊會大規模削減。就業會受到重大影響的還有:各種流水線上的工人(比如制衣)、銀行櫃台人員、旅行社職員、金融交易員、基金經理、律師、教師、醫生、藥劑師、秘書、客服人員……以醫生和教師為例,不是說所有的醫生和教師都會消失,而是大部分基礎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日常檢查、診斷和部分手術,少部分醫生會留下來從事像精英特種部隊一樣的工作;未來教師做的更多的,可能是類似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而不是基礎教學。

常有人說,藝術是人類最終的聖殿。然而,并沒有理由讓人相信,藝術創作是完全不受算法影響的淨土。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音樂學教授戴維·柯普編寫了一個計算機程序,專門模仿巴赫的編曲風格,雖然寫程序花了7年工夫,但是這個程序一出來,短短一天内就寫出了5000首巴赫風格的贊美詩。柯普挑出幾首安排在一次音樂節上演出,聽衆還以為這就是巴赫的曲子,興奮地講着這些音樂如何觸碰到他們内心最深處。

有一些工作還算安全。到了2033年,計算機能夠取代考古學家的可能性隻有0.7%。因為這種工作需要極精密的模式識别能力,而且能夠産生的利潤又頗為微薄,因此很難想象會有企業或政府願意在接下來的20年間投入足夠的資金,将考古學推向自動化。

當然,到2033年也可能出現一些新職業,比如虛拟世界設計師。然而,此類職業可能需要比當下日常工作更強的創意和彈性,而且醫生和金融交易員人到中年失業,能否成功轉型為虛拟世界設計師,也很難說。就算他們真的轉型成功,根據社會進步的速度,很有可能再過10年又得重新轉型。畢竟,算法也可能會在虛拟世界裡打敗人類。所以,不隻需要創造新工作,更得創造“人類做得比算法好”的新工作。

由于我們無法預知今後的就業形勢,現在也就不知道該如何教育下一代。等我們的孩子長大成人,他們在學校學的許多知識可能都已經過時。傳統模式裡,人生主要分為兩大時期——學習期和之後的工作期。但這種傳統模式也許很快就會徹底過時,想要不被淘汰,隻有一條路: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打造全新的自己。隻不過,恐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還在糾結上不上貴族幼兒園?上公辦、民辦還是國際小學?學哪門樂器、搞哪門體育更容易,還對升學有幫助?

每個當家長的,或多或少都會考慮這些問題,這沒有錯。但是,如若每天隻糾纏于眼前的棋局,覺得目前的戰鬥價值大,舍不得放手,騰不出手去做一些更宏觀的布局,你孩子的未來可能會變得非常被動。

你站在教育鍊上鄙視别人家孩子,人工智能站在食物鍊頂端鄙視你。

和我們成長的時代不同,我們那會兒雖然各行各業之間也有差别,但隻是好和壞的區别、掙得多和掙得少的區别。而在未來,可能就是生和死的區别。

但是,忘了人類愚蠢的預測能力吧,其實沒人能确切知道,哪種人從事的行業能長久存在。如果你把孩子培養成了程序員、虛拟世界設計師、作家、導演和考古學家,也很有可能是錯的。

或許,要換個思路考慮問題,我們不要光想着踮起腳去夠上限,把孩子培養成貴族,還要保住底線,讓孩子能夠在人工智能的世界裡生存下來。享得了福,更要吃得了苦,不僅包括體力上的,還包括心理上的那種歸零心态,和從頭再來的能力。

生活太精緻了,會導緻适應力和生命力變得脆弱。代替孩子做太多決定,便會導緻孩子的心理應激能力和決策能力缺失,這是面對未來最大的危險。

未來已來,人工智能帶來機遇和希望的同時,它的陰影也籠罩在全人類的頭頂上,真正的洗牌就要開始了。

沒有人能準确地預測未來,預測我們和孩子的命運。因為關于未來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好準備,提高生存能力。我能想到的,對于孩子最重要的事,隻是這三樣:第一是身體好,第二是心理素質好,第三是有自我驅動的學習和再學習能力。

不要隻知道如何去學習、去生活、去工作、去和别的孩子競争,而忘了如何去生存。

(去日留痕摘自微信公衆号“花生地”,劉宏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