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犧牲永遠比安逸高貴

犧牲永遠比安逸高貴

時間:2024-11-06 06:32:39

“為了這點知識,讓那麼多人付出生命,這代價是不是太大了?”艾瑪·德隆這樣問道。

1882年9月,艾瑪·德隆得到确切消息,丈夫德隆率領的“珍妮特”号探險隊遭遇慘敗。33名隊員為了生存,竟不可思議地在雪原上跋涉了數千公裡,最終彈盡糧絕,隻有13人幸存,德隆也不幸遇難。彼時,離“珍妮特”号出發已過去整整38個月。

艾瑪與德隆是在一次舞會上相識的,讓艾瑪吃驚的是,沉默寡言的德隆竟會對自己一見鐘情。最終,艾瑪被德隆的浪漫征服。1871年3月,他們正式結為夫妻。

然而,德隆還有一個更浪漫的想法——征服北極。

在當時,航海家們有個奇怪的“常識”,認為北極周圍是一圈冰,中間是“溫暖的海洋”,人類隻要穿過外圈的冰,就可以進入這片伊甸園,找到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的快速通道。

在這片“溫暖的海洋”中,會有多少未知的動物?是否會有不同的人類文明?是否長滿神奇的植物?顯然,誰先到達那裡,誰就會和哥倫布一樣,将名字刻入曆史。

艾瑪完全可以阻攔德隆,他們如此恩愛,但她決定一言不發。

更幸運的是,德隆遇到了金牌投資人、《紐約先驅報》老總貝内特。貝内特是“富二代”,他從粗鄙的父親手中繼承了龐大的家産。他喜歡嘩衆取寵,曾讓記者虛構了長篇假新聞,稱紐約動物園的野獸集體出逃,正在撕咬市民,隻在文章最後标明:以上内容皆屬虛構,僅為提醒公衆,紐約動物園的欄杆需要加固了。

憑着經驗,貝内特知道絕大多數讀者不會看到最後一行。果然,很多上早班的人讀到新聞後,立刻逃往郊外,貝内特的惡作劇遭到新聞同行的怒斥,可《紐約先驅報》的銷量卻增加了。

貝内特最成功的一次“新聞策劃”,是派記者到非洲尋找一位探險家,此人厭倦了文明社會,躲到原始部落中生存。《紐約先驅報》的記者成功地找到了他。這一系列報道讓貝内特賺得盆滿缽滿,他盼着再來這麼一次。恰好,德隆帶着北極冒險計劃找到了他。二人一拍即合,德隆得以組成探險隊(其中還有兩名華裔),乘破冰船“珍妮特”号去尋找“溫暖的海洋”。

在探險史上,“珍妮特”号成績平平,僅走到北緯70°左右便被浮冰卡住,與前人的紀錄相差甚遠。此後兩年多,33人随冰漂流,在德隆的帶領,他們居然都活了下來。

然而,“珍妮特”号因被浮冰擠壓太久而沉沒,食物開始匮乏,德隆他們不得不在冰蓋上穿行數千公裡,試圖回到陸地。這是一次異常艱苦的行軍,他們一度走錯方向,還經曆了海上風暴的考驗,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奇迹般地分兩組登上了西伯利亞。

然而,在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亞,德隆這一組找不到常住居民,也找不到食物,又遭疾病襲擊,緻使多數成員無力前行。德隆隻好派出最強壯的兩個人去尋找當地人,自己則陪着傷病員們坐等救援。這兩個人幸運地找到俄國村莊,卻因語言不通,加上冬季來臨、道路受阻,無法施救。當春天到來,救援隊找到德隆他們時,他們已成幹屍。

“珍妮特”号探險隊留下了一些科考記錄,但除證明沒有“溫暖的海洋”外,似乎貢獻不大。在當時的美國,德隆式的人物并不罕見,因正逢美國建國百年,美國人渴望得到世界的承認,他們大聲疾呼:英國人壟斷探險的時代已經過去,美國人也能為知識的進步和人類的福祉做出貢獻。

艾瑪·德隆後來沒再結婚,她一直沉浸在對往日愛情的追憶中。對自己在本文開頭提出的問題,她的回答是:“人類的努力是不能這樣衡量的。犧牲永遠比安逸高貴,無私的生命在孤獨的死亡中得到升華,世界因為苦難的賜予而變得更加豐饒。”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平庸也罷,悲壯也罷,最終都将凋謝。但總有一種東西是有價值的,值得我們付出一切。當富裕讓人們日漸忘卻貧窮,閑散日漸動搖奮鬥的決心時,德隆曾經的理想與激情卻永遠無法被磨滅。

(大浪淘沙摘自《北京日報》2017年6月6日,李曉林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