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憂傷的質量

憂傷的質量

時間:2024-11-06 05:53:58

看《歌手》節目,李健在評價迪瑪希的時候,說了一句:“他的憂傷很有質量。”憂傷也可以有質量嗎?

我想是的。多少美妙的詩和歌都彌漫着憂傷的味道,讓我們癡迷不已。把憂傷變成詩,把憂傷變成歌,這都是有質量的憂傷。

有質量的憂傷,不光帶給你美感,更重要的是不會帶你墜入深淵,而更像一盞茶,雖然彌散着傷感的味道,但絕不沉淪,隻是那麼靜靜地與時光對峙。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撫慰?

人們善飲憂傷,不是為了最後解脫的醉,而是那憂傷裡,浮着沁人心脾的茶香——那不是沉淪,而是拯救。

我想到川端康成的憂傷,那是一種不可一世的憂傷,令人心碎到骨子裡的憂傷。川端康成的憂傷,有時候表現在他的沉默上。三島由紀夫說,有個剛出道的年輕女編輯初次訪問川端康成,運氣很好或者說運氣很壞,因為沒有其他來客。但川端用那充滿妖氣的大眼睛一言不發地盯着對方半個多小時,女編輯終于精神崩潰,“哇”地伏身大哭。

川端康成執着于對“美”的追求。自然抒寫之哀美、女性抒寫之悲美、死亡抒寫之幻美,構築成一個近乎苛刻的唯美文學世界,而最終的殉美而亡,便是對此的最佳诠釋。

如果我的靈魂能與川端康成相遇,我隻想問他:那臨終的眼裡看到了什麼?世界的哪一部分還在綻放,哪一部分在慢慢熄滅?

我把憂傷看成一種氣質。它可以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可以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可以是對美永無止境的追尋。

阿多尼斯在一首詩中寫道:“但願我有雪杉的根系,我的臉在憂傷的樹皮後面栖息。”

他看出了一棵樹的憂傷,那麼,他必然也是憂傷的。所以,他才可以把憂傷豢養在他“孤獨的花園”裡,讓其有節制地生長着。

憂傷是詩歌的核,那份憂傷是讓人淺嘗辄止,而非陷入和沉淪的。可是寫詩的人,有多少把自己埋在自己的罂粟花田裡。特拉克爾、葉賽甯、馬雅可夫斯基、茨維塔耶娃、海子、顧城、戈麥……在詩人的史冊上,列着一長串的自殺清單,這以生命為代價哺養的憂傷,是沒有質量的憂傷,是堕落的憂傷。

寫了再好的詩又有何益?戰勝不了自己的絕望,便無法給别人帶來希望。

一個朋友,年紀輕輕就已經是特級教師了,可是有一天,忽然辭了職,去一個鄉村支教。所有人都不解,她說,因為有一天,她看到了那個鄉村的照片,照片上的天空,藍得讓人沉迷,還有那藍天下孩子們的眼睛,那些憂傷得有些絕望的眼神,讓她動容。她說,她要走進那些憂傷裡,把那些憂傷裡絕望的灰都變成渴望的光。

她在給我的來信中,特意關照了我憂傷的特質——

“你看起來那樣憂傷,在絢爛的陽光裡這多麼不合時宜……你可以憂傷,但不能一滑到底。”

(亞妮摘自《散文》2017年第8期,王青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