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鄰居成為漁友的原因很奇特:某天電影頻道播放了一部老片《大河戀》,裡面有不少揮竿垂釣的場景,引發了他的興趣。有句話說“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漁友圈的名言則是“釣魚釣成百萬富翁”,緣于釣魚追求精良的裝備,購買漁具難有盡頭,很容易讓人從千萬富翁釣成百萬富翁。
最早察覺不對勁的是他老婆,見他常心不在焉,說話少了熱情,還出現了經濟缺口,不在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于是很自然想到他外面是不是有人了。他老婆鬧了幾次,又跟蹤了幾次,才确定他确實是去釣魚了。别人也勸她,說對于這些人,隻要有魚咬鈎,即使維密超模出現在面前,他們眼珠子也不會轉一下,絕不會有花花心思。但他老婆又開始心疼起開銷,說跟着電影學釣魚也要花很多錢。我心想,幸好他看的不是《到也門釣鲑魚》,如果他學的是片中那位為了方便垂釣,想把北大西洋的鲑魚引入沙漠的也門酋長,花的錢更多。
為了确保不出事,他老婆又讓退休的父親跟着丈夫一起去釣魚。其他漁友便經常拿這對翁婿開玩笑,還編排出一個段子:有一對翁婿結伴釣魚,女婿收竿時不慎把嶽父碰落入水,旁人急忙施救,把嶽父拉了上來。第二天女婿又邀嶽父去釣魚,嶽父說,别急,我就這一個女兒,财産遲早是你的!故事被多人多次重複以後,老頭就不樂意了,拒絕再和女婿一起去釣魚。
剛開始,鄰居每天隻能釣回一些小鲫魚,剖開用油煎一遍煮湯,湯色像牛奶一樣白,看起來挺美。但是,随着他的釣魚技藝有了長進,收獲越來越多,家中經常連浴缸都裝滿了魚。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起初還欣然接受他的饋贈,後來見到送魚來,都連聲求饒,說剖魚太費工夫,也吃不了這麼多。鄰居隻好代勞,把魚剖開用油煎好再送人。但一段時間後,人們吃魚的熱情仍然無可避免地消退,魚俨然成為其親友圈子裡的隐秘敵人。
最誇張的是,一戶人家養了幾隻狗,狗的食量巨大,這戶人家從鄰居那裡要了些魚回去作為狗糧。數日後也不再有動靜。鄰居詢問後得知,狗吃了幾天的魚,隻要聞到魚味就不肯從籠子裡出來,即使強拉,狗也會力掙往後退。
有個故事說,北宋時,蘇轼被貶至現在的廣東惠州,地遠人僻,每隔三五天,他就買一副有少許肉的羊脊骨煮湯,好使嘴裡有些肉腥氣。生性豁達的蘇轼調侃說,這樣吃,狗就不高興了。鄰居想不通的是:如今吃魚也會令狗不悅了。
(箫笙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29期,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