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讀懂生命

讀懂生命

時間:2024-11-06 04:46:59

若要讀懂生命,僅靠書本不行,還要靠我們的雙腳。那一串串清晰的腳印描繪出我們經曆的圖案,氣韻生動,意境深遠,透視出生命的節奏與真谛。經曆是人生寶貴的财富,是生命美麗的收獲。

1988年,我是一名年輕的大學教師,意氣風發,激情滿懷。那年暑假,我被中國登山協會選中,擔任英國雷利希夏邦馬峰科考登山隊的聯絡官。該隊的任務是,在喜馬拉雅山地區進行自然科學考察,并攀登希夏邦馬峰。該峰海拔8000多米,位于我國西藏聶拉木縣境内,是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之一,距珠穆朗瑪峰約120公裡。希夏邦馬,藏語的含義是“氣候嚴寒且多變”,是喜馬拉雅山脈中現代冰川最豐富的地區,冰川随處可見,冰雪裂縫縱橫,雪山風景壯美奇特。加之山勢險峻、天氣變化無常,征服希夏邦馬峰讓人憧憬無限,又讓人心懷幾分敬畏。

大本營紮在海拔5400米處。大本營周邊很荒涼,生命的痕迹已經很少,有雪水融化的小河,偶爾能看到迎着寒風的雪蓮,幸運的話還能看到聳耳靜聽的小精靈和可愛的高原雪兔。黃昏的落日燃燒着天邊,深夜裡,時而狂風大作,時而繁星滿天。常有尋味而來的狼群,那悲怆的嗥叫聲,讓夜晚充滿驚悚。經過20天在大本營的适應和在周邊的科考,我們開始向上攀登。到了1号營地,海拔5900米,在此繼續停留5天。其間,隊裡安排了5名隊員向上探路,之後隊裡收到返回的報告:前方海拔6300米處可做2号營地。我們繼續向上攀登,在能避風且相對平坦處紮營。根據隊裡的安排,大家在此處繼續休整适應3天,白天到周邊考察。到2号營地後的第二個傍晚,隊裡召開緊急會議,氣象學家亨特告訴大家,“今晚至明天将有暴雪,氣溫會降到零下40攝氏度”,要求大家做好防寒防凍抗暴風雪的準備。我懷着盼雪的興奮勁兒吹着口哨進了自己的帳篷,打開睡袋,躺着想象第二天清晨會出現的迷人雪景,模糊地進入夢鄉。

我被急促的求救聲驚醒,打開手電筒,我看到時間是清晨5點35分。我立即穿上羽絨服,戴上防凍手套,費了很大力氣才把帳篷門打開,用登山鎬把帳篷外的雪扒開。外面寒氣逼人,我走出帳篷時,天色還朦朦胧胧,大雪紛飛,狂風呼呼作響,我感覺睜眼都困難。戴上登山墨鏡,我發現周邊的雪已經與我們的帳篷齊高。往求救聲的方向望去,才知是英國記者的帳篷被雪壓塌了,3名登山隊員正幫着清理積雪,并重新搭起帳篷。環顧營地的帳篷,大部分隻剩黃色的帳篷頂在外了。我趕緊清理我們帳篷上的雪,以防帳篷被壓塌。一會兒,我的手已不聽使喚,我感覺胡子上結了冰,胸悶頭暈,有明顯的缺氧症狀。我爬進帳篷,打開氧氣瓶開始吸氧。此時,下雪帶來的興奮感已蕩然無存。吸氧時我想,高原的狂風暴雪真是兇猛無比,如果不是親身經曆,我真不敢相信狂風能把石頭吹走,暴雪能把帳篷壓塌。如果這種極端天氣持續,别說登頂,我們将馬上陷入困境。在那個當口,我作為聯絡官,不得不思考怎麼去說服大家逃生,或想辦法讓外面的人來營救我們。

第三天,太陽終于出來了,隊裡安排我帶6名優秀的隊員突擊下山,找當地政府營救被困者。經過3天的爬冰卧雪,我們終于回到了聶拉木縣城,找到縣上負責營救的武裝部。武裝部部長說:“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昨天報道,這場雪是喜馬拉雅山地區60年未遇的大雪,氣溫低至零下50多攝氏度,你們還能活着,真不容易啊!”他給我們安排20名當地藏族群衆(基幹民兵)施救,并叮囑我,上山救援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然後我們又開始艱難地向着皚皚雪山爬行,我也不清楚我們還能否活着返回。上山的途中,我一度思考過“遺書”的事。藏族同胞一路上對我關心備至——累了,他們攙扶着我慢慢前行;餓了,他們把自己的糌粑給我充饑……5天後,當我們到達營地時,30多名英國人都豎起了大拇指,并一一與我們緊緊相擁。

我們剛剛撤離2号營地,身後的山上就發出連續的震耳欲聾的響聲,我感到腳下的土地在顫動,似乎是整個山體在崩塌。原來,這是特大暴雪後天氣放晴引發的雪崩。雪崩離我們隻有六七公裡遠,山上的雪像翻起的白浪一般湧下山來,我們的許多登山設備和攝影器材被埋,所幸人員全部脫險。

回到聶拉木賓館,我的雙腿好像灌了鉛似的完全僵硬,手腳已被凍傷,臉被紫外線灼傷,加之被似刀的寒風雕刻過,看着鏡子裡完全變了樣的自己,我已無法認清和識别。眺望窗外,靜默無垠的白雪和極度寒冷的空氣,使整個縣城陷入死一般的寂靜,令人透不過氣來。倒是在縣城東邊的廣場上,停放的“黑鷹”直升機的螺旋槳還在轉動。那時我想:生命,隻有在不畏艱險時才充滿張力,隻有在戰勝自我時才充滿意義。

(李小光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