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有個逸聞:一富戶舉辦盛宴,席間,少公子抓起筷子,筷子上下錯落,他将尾端在胸口頂齊。同座一人洞悉:此子非家養,原當為乞兒。不頂桌而賴胸膛,是乞丐吃飯常年無桌養成的習慣。果然,是為自幼失散之子。
古人認為,“姿儀清雅”靠代代沉澱,多是不愁物質的,若是疲于讨生活的,哪還有這份心力。
從人的微處可以看出門第教養之風。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說:“貴族子孫即便破落,也自有其清姿貴格。”這話有失公允,閱世愈久,愈是清朗。“清姿”說到底就是一種皮相習慣,禮儀班可導人速成,經二三月熏陶就能有一身美姿态。要緊的是“貴格”,撐起格調的是那顆崇善向美之心,不然,即便是貴族,一旦露迹,瞬即崩塌。
說得純粹些,“貴格”就是人要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該怎麼做才最妥帖。無“清姿”,有幾分“貴格”,倒還能補足點。若是反過來,那點風雅也更顯虛假。
清姿貴格,并沒有多高端,也非純物質産物,随時随處都能持守精進。
(王傳生摘自《知識窗》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