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來說,電影和電視是什麼?
有時會遇到這種直抵本質、難以作答的問題。
“就是交流。”
近來,我都是這麼回答的。
“不是為了表達自我嗎?”
對方繼續追問。我不清楚其他導演的情況,但自從踏入這個行業,我就與“表達自我”這個詞格格不入。
“你是那種外人琢磨不透你在想什麼的人,反而從你制作的節目中看到了更多的感情。”
曾有一名初中同學這麼對我說。這樣看來,或許我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類似自我的東西,卻借助具體的影像傳達出來了。然而節目中表達的感情,隻是針對某種特定的事物。
要在電影中以某種形式将感情表達出來,就需要一個電影之外、自己以外的對象。感情是經由與外在事物相遇或沖突産生的。看到眼前的風景,覺得很美,但這份美是屬于我的,還是屬于風景的呢?是以我為中心來看待世界,還是以世界為中心,将自己視作其中一部分?視角不一樣,得出的答案會截然不同。如果說前者是西方視角,後者是東方視角,我無疑屬于後者。
有句話叫“天地有情”,這是我最尊敬的導演侯孝賢先生經常寫在紙上的話,我也非常認同這個理念。這樣的緣分讓我感動。
并非我在孕育作品,作品也好,感情也好,早已蘊含在世界之中。我不過是将它們撿拾并收集起來,然後捧在手心,展示給觀衆看。作品是與世界的對話,是認為這種世界觀謙虛又豐富,還是将其視為創作者的無能呢?這種對立由來已久。
(夕夢若林摘自南海出版公司《有如走路的速度》一書,TangYauHoong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