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構成生命的物質很平凡,原始地球就是孕育生命的子宮。1952年,美國博士生米勒做了生命科學史上最科幻的一個實驗:他用燒瓶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環境,一周之後發現,在實驗模拟的“海洋”中,生成了大量最基礎的生命物質——氨基酸。
2.活着的根本驅動力,是能量。關于這個問題,最經典的定義來自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谔,他說“生命以負熵為食”。意思是,持續的能量輸入,讓生物能夠在生命周期中,對抗走向滅亡的必然歸宿。
3.對于物種來說,繁殖比永生更重要。繁殖讓生命擁有了變化的可能,進化與多樣性都是繁殖的副産品。
4.DNA是生命最“聰明”的“發明”。它把複雜的生命現象都編成密碼,存儲在一條細長的線上,用一維載體完美記錄三維物質。沒有DNA這樣簡潔到極緻的解決方案,生命不可能變得如此複雜,也不可能自我複制。
5.進化的道路上,優勢和劣勢很難判斷。幾乎所有生命都用DNA做遺傳物質,唯獨病毒使用RNA。RNA複制時的錯誤率很高,但高錯誤率讓病毒能以極快的速度适應環境,疊代進化,穿越億萬年光陰而不滅。
6.大自然不青睐複雜,也并不寵愛高級生命。今天地球上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的生命依然是單細胞生命。活下來并且繁殖後代,是自然選擇的唯一标準。
7.沒有細胞分工,就沒有人類。分工讓細胞功能變得專業,讓生命的缤紛有了實現的可能。但分工也剝奪了體細胞繁殖的權利,受到“壓迫”的細胞,天然有恢複繁殖能力的“渴求”,癌症就是重獲繁殖權的體細胞發動的“叛亂”。
8.共生,是一種神奇的生存智慧。我們的每個細胞裡,都生存着一種“寄生蟲”——線粒體,它與生命已經共生20億年。作為細胞裡的能量工廠,線粒體擁有自己的基因,獨立複制、繁殖,生存在我們的身體裡,卻并不與我們一體。
9.人永遠無法完美複制自己。“自我意識悖論”注定了這個結局——如果被複制的你沒有自我意識,這次複制就并不完美;如果被複制的你擁有自我意識,他就絕不可能認為自己是你的複制品。
10.自由意志,也許是人類最美好的幻覺。事實上,人類心智的遊走方向,會受到遺傳藍圖的規範、本能欲望的牽制、生活環境和人生閱曆的塗抹。
(張秋偉摘自微信公衆号“羅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