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自成北京大學國際關.."/>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及其國際傳播路徑初探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及其國際傳播路徑初探

時間:2024-11-06 11:48:36


    葉自成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李定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研究生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勇于實踐、善于創新,“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①鑒于透徹理解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有效對外報道、傳播這些理念的前提,本文在梳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礎上,分析其理論特點和内在邏輯,并對其國際傳播路徑進行探索。

一、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而且還會随着未來的執政實踐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治國理政總方略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首次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标志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式成型。相對于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所具有的價值理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則具有工具理性的特征,明确了黨和國家今後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指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路徑。

四個“全面”之間有着豐富的内在邏輯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戰略舉措。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之一,三個戰略舉措都要為實現這個戰略目标服務。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動力,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全面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深化改革、管黨治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都要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全面從嚴治黨為其他幾個“全面”打造堅強的領導核心。

(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設納入其中。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表示要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把修複長江生态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②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将貫穿“兩個一百年”的曆史時期。

(三)“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2年11月29日,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的習近平在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夢”,将其解釋為民族複興之夢,具體表現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提出了國家、社會、公民個體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标和取向,構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治國理政實踐十分重視夢想的凝聚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畫出最大同心圓,形成最大公約數。

(四)構建新型大國關系與“一帶一路”戰略

習近平從“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台”的框架出發,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新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國際戰略新思想。通過莊園會晤、瀛台夜話和白宮秋叙,中美兩國元首就構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達成了一系列共識,推動“跨越太平洋”合作邁上新台階。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高水平運行,中英開啟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黃金時代”。中國以政治智慧和大國擔當,走出了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習近平在首次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強調“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③在這一理念指引下,習近平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為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譜寫了利益交融的新篇章。

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内在邏輯

梳理分析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四方面來分析其理論特點和内在邏輯。

(一)堅持問題導向

習近平執政以來,新起點面臨着新挑戰。從國内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态”,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較為突出,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矛盾多發易發,一些領域腐敗現象蔓延,幹部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等。從國際環境看,大國博弈交織聯動,世界經濟深入調整,國際格局持續轉換。④因此,引領“中國号”巨輪興盛不衰、行穩緻遠,必須要有針對性的新思路、新舉措。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蘊含着強烈的目标導向和問題意識。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一世界性難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開出了針對性的“藥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最突出的短闆。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在“十三五”時期實施脫貧攻堅工程,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并将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标志。⑤針對經濟結構中産能過剩,但高質量、高水平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習近平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全面從嚴治黨,就是針對黨的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而采取的措施,也是解決“曆史周期率”問題的必然要求。通過深入推進反腐敗鬥争,堅持“老虎”和“蒼蠅”一起打,執行“八項規定”、開展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着力構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長效機制。

(二)運用系統思維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積極運用系統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問題,覆蓋了治黨治國治軍等諸多領域。“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形成了一個系統,既有戰略目标又有戰略舉措,而每一個“全面”本身也是一個子系統。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涉及經濟體制,還涉及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态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體現了事物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規律。“中國夢”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息息相關。生态文明建設與新發展理念中的“綠色”相互聯系,有着内在的一緻性。“一帶一路”戰略是體現内外一盤棋、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的建設性思想,在助推化解國内過剩産能、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同時,也積極為周邊國家提供國際公共物品,有助于完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

(三)注重傳承創新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中國當下所面臨發展問題的産物,是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堅守與創新、整合與提升。這種傳承與創新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有很多體現。

習近平在講話和文章中大量運用古代典籍、經典名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政治話語風格。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蘊含着大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注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養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小康”這個概念,就出自《禮記·禮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态。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和諧”“愛國”“友善”等價值的傳承、弘揚和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等傳統思想,并賦予新的時代内涵,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秉持“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提供了曆史和理論依據。

(四)秉持合作共赢

随着中國崛起,中美兩國是否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受到世界輿論廣泛關注。習近平多次強調“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應“摒棄你輸我赢、零和博弈舊觀念,樹立和平發展、合作共赢新理念。”⑦對于中美之間的分歧,習近平以蘊含中國智慧的哲學思維指出:“要看大局,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指引下,中國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亮點紛呈。“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表明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不會“獨善其身”,而是“兼濟天下”。中國将自身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接,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注入了合作共赢正能量。

三、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國際傳播路徑初探

推動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國際傳播,有助于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認識和理解,開啟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一扇窗口,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内在要求。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國際傳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外交、官方對外宣傳平台、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的協同發力,整合各方面資源,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化的國際傳播格局。

(一)政府外交場合和官方對外宣傳平台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出訪20次,行程近40萬公裡,足迹實現全球覆蓋。在接待外賓、雙邊會談、多邊外交等重要場合,習近平主席講故事、談理念、交朋友,檢索會談後的新聞稿,聊治國理政話題是習近平和對方領導人交流中“标配”的内容。如何利用這些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的場合,加強議題設置,不失時機地介紹治國理政思想,需要外交部門和外宣部門的密切配合。同時,對外廣播、電視、報紙、官方英文網站等對外宣傳平台應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把推動治國理政思想國際傳播作為重要議題之一,創新話語體系,掌握輿論引導權,推動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國際傳播。

(二)着力加強公共外交的傳播路徑

當前公共外交蓬勃發展,參與公共外交的各方從各種角度表達本國國情,說明國家的政策,以及解釋外國對本國的不解之處,同時了解對方的有關觀點。⑧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公共外交的核心議題之一,而且公共外交在推動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國際傳播方面有着突出的優勢。首先,公共外交參與主體的多層次性。傳統外交主要是國家元首和外交部門進行的官方對外交流活動,參與主體相對單一。公共外交的主體不僅包括政府系統,也包括非政府組織、社會精英及公民個體,容易形成傳播合力。其次,公共外交的傳播方式更加柔和。相對于對外宣傳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思路,公共外交以國家軟實力為載體,是一種柔性的對外交流,更加關注和尊重受衆的接受習慣,容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傳播效果,做到了解受衆、赢得受衆,并引領受衆。通過影響社會精英,影響有影響力的媒體,最終赢得國際社會對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理解和認同。

公共外交的傳播路徑應注重講好中國故事。有效的國際傳播要依靠豐富而真摯的情感,目的是使傳播内容為海外受衆所喜愛和認同。因此,推動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國際傳播要善于講好中國故事。以“中國夢”的傳播為例,應避免立意高深、主題宏大的說理或叙事方式,要善于以小見大,依靠大量鮮活而生動的故事,通過講述普通中國人靠勤勞和奮鬥來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認同的故事來拉近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的感情。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衆多、地域廣闊、文明多樣、曆史厚重,為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提供了良好素材和機遇。通過具體故事,講述“一帶一路”為沿線人民帶來的實在好處,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在政策解讀、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鑒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是推動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國際傳播的一支生力軍。

文化外交作為公共外交的一種,在推動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國際傳播方面有着特殊作用。比如直觀形象的電影、紀錄片、電視劇等影視作品,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跨文化的交流活動,都可以成為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國際傳播的有效載體。

「注釋」

①《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人民日報》2015年10月30日第1版。

②《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人民日報》2016年1月8日第1版。

③《為我國發展争取良好周邊環境推動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6日第1版。

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開拓之年》,《求是》2016年第1期。

⑤《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求是》2016年第1期。

⑥《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讨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09月25日第2版。

⑦《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會見記者》,《人民日報》2015年9月26日第2版。

⑧趙啟正:《由民間外交到公共外交》,《外交評論》2009年第5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