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2016年1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14年來第一次訪問伊朗。作為同一天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的高訪最重要配套活動“中伊智庫‘一帶一路’對話”的承辦機構,筆者參與了此前一些重要雙邊協議的商談,全程親曆協調了兩國智庫對話,切身體會到伊朗對中國的超高期待,以及伊朗被解除制裁後百廢待興的經濟狀況和精英的心态。同時,此行也使筆者對于我國智庫未來如何運作收獲了諸多心得。
中國伊朗關系史上的最高規格智庫對話
在高訪日舉行的中伊智庫“一帶一路”對話是以中國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和伊朗外交部、經濟部等兩國四大部委為支持單位,由中國人民大學和伊朗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辦。雙方都給予了高規格的支持,伊方邀請了三位前駐華大使、前外交部副部長等重量級嘉賓;中方也邀請了前中東特使吳思科、中國銀行前副行長張燕玲等資深人士,被兩國輿論普遍視為第一次真正有官方高層支持的中國伊朗智庫對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吳付來在開場緻辭中講道,這次智庫對話将開啟中伊交流史上的三個“最”:“最高規格的智庫對話,最大規模的思想碰撞,以及中伊智庫交流對話機制的最初建立。”伊朗國家電視台前後兩天實時滾動記錄了這場智庫交往事件,在國内,央視、《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環球時報》都整版報道了相關情況,可謂盛況空前。
在開幕式上,伊朗經濟與财政部副部長哈紮伊在緻辭中脫稿講道:“習近平主席訪問伊朗,在我看來是當今世界政壇最重要的國事訪問。原本我是被安排參加習主席活動的,但智庫對話是兩國關系的重要基石,我必須來參加。一是表達伊朗官方對智庫的支持,二是伊朗把中國看作兄弟。”作為中國官方代表,具體承擔國家“一帶一路”辦公室有關工作的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司長田錦塵也做了積極的回應,他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同伊朗的關系,并始終堅信,中伊關系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巨大發展潛力的雙邊關系。”
有了官方的積極支持,雙方智庫對話嘉賓打開了話匣子。有的伊方代表感慨道,在伊朗被制裁的最困難時期,中國一直在提供援助,是靠得住的兄弟;有的則說,伊朗是中東最穩定的社會,中國應該給予更大規模的投資,至少不應低于中國對巴基斯坦的規模;更多的伊方代表則控訴國際秩序的不合理,屢屢提出要與中國一起改變國際秩序的期許。而中方卻顯得更為理性,大多講述的是兩國的曆史文明淵源,以及具體的有待實現的合作項目和機制。這使得一些伊方智庫學者有些耐不住性子,對于我們來自中國的好朋友沒有回應他們要改變世界秩序的想法疑惑不解。于是,中方幾位嘉賓回應說,中國外交是綜合性的、全球性的,不可能隻是對伊朗一家;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受益者、貢獻者,也是改革者,但中國不是革命者。中國外交政策不希望制造敵人,而是希望國家崛起為世界帶來和平紅利。拉中國在世界“幹革命”,恐怕是過高的期待。
如此回應多少讓一小部分伊方學者感到幾分失望,但更多人感謝中國的坦誠,進而将話題轉到了“一帶一路”等更多的務實合作上來。伊朗的最重要智庫、伊朗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紮赫拉尼還悄悄地把筆者拉到一邊,強烈要求單獨聊聊一些更具體的合作。
智庫外交實現了“一帶一路”“五通并舉”的重大進展
更讓人稱道的是,在對話會上,兩國簽署了《中國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大學和伊朗外交部、伊朗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建“一帶一路”智庫合作備忘錄》,該協議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重要大國之間官學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智庫合作協議,是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伊朗的重大成果之一。協議涉及大量共同研究的合作項目,而伊方非常想借這個協議,在政策溝通上實現重大突破。比如,紮赫拉尼明确提出,伊朗對于加入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機制、G20機制等具有強烈的意願,希望得到中國智庫與決策層的支持。這份協議也意味着,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在政策溝通、民心相通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初步建立了“官學聯合、跨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智庫合作模式,真正使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高訪實現了在“一帶一路”領域政策、基建、金融、貿易和人文等“五通并舉”的重大進展,大大推進了中伊兩國的關系。
伊朗處于“一帶一路”交會地,同15個國家相鄰,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伊朗擁有世界最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儲量,國土面積160萬平方公裡,其8000萬人口的平均年齡僅20歲左右,面積與人口雙雙居世界前20位。伊朗基礎設施底子好,擁有完整的工業經濟體系和相當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2016年初,被美國制裁了36年的伊朗被解禁,明顯處在經濟潛力釋放的前夜。在德黑蘭,北方國際公司負責人說,德黑蘭正在修建的五條地鐵,全部由中國公司承建。據一位旅遊公司老總透露,未來3年,伊朗将會迎來3000萬外國遊客,僅德黑蘭就要再建至少250家星級酒店。在街上,筆者常常看到行駛中的力帆、長安、吉利等國産名牌汽車。
中國連續7年保持伊朗最大貿易夥伴地位。2014年,中伊雙邊貿易額創下518億美元的曆史紀錄。中國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購買國,能源合作是重要壓艙石。報道稱,伊朗總統魯哈尼在與習近平共同參加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習近平主席是伊朗被解除制裁後第一位來訪的外國領導人,“在今後十年要把兩國貿易額擴大到6000億美元”。兩國當日簽署了17項協議,包括複興古老的絲綢之路、金融、高鐵、自由貿易區、能源等。有人預計,伊朗被壓抑的外國投資需求超過1萬億美元。據估計,解除制裁後的伊朗如能保持年均8%左右的經濟增長,那麼,每年至少需要1000億美元左右的投資。在高訪日前後,筆者在德黑蘭遇到許多随訪的中國企業家,他們都表示在伊朗看到了未來的國際投資重大商機。
當然,伊朗的政策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改善,對外國投融資體系還亟待提升,對蜂擁而至的外國人的适應度還需調适。但在筆者看來,這些都可以用時間來彌補。從長遠看,2016年的伊朗非常像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不同的是,伊朗對全球大國的判斷力遠比當時的中國要更清晰。很明顯,伊朗得了“發展饑渴症”。如果“一帶一路”戰略順利推進,不僅可以在伊朗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樣闆間級對接,甚至能夠成為“一帶一路”的旗艦店,因為“一帶一路”需要有的不隻是意願,更重要的是其發展潛力。伊朗一樣都不缺。而在這個進程中,智庫的作用相當重要。
為何中伊智庫的推進能夠如此順利
伊朗雖然是中國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但中國與伊朗的社會交往并不算多,為何能夠在伊朗呈現如此良好的“一帶一路”推進狀況呢?
首先,重要部委對智庫的充分支持和對智庫的信任是首要前提。很長時間以來,此次對話會一直都與兩國重要部委保持溝通,并得到全力支持。由此可以看出當代大國決策者對智庫作用的高度重視。
其次,在當地的人脈經營與細緻的工作積累是基礎條件。筆者四年前曾訪問伊朗,并連續在大衆媒體上發表了《伊朗十記》,以切身經曆闡述了伊朗是一個被西方媒體妖魔化的國家。該文引起了伊朗官方和社會的關注,被翻譯成了波斯文。至此,筆者所在機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伊朗方面便建立了聯系。2014年6月,曾擔任伊朗外交部長多年的最高領袖外交顧問韋拉亞提博士訪華,欽點要去中國人民大學,并“屈尊”成為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同月,“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十二國智庫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伊朗駐華大使、前外交部副部長等多位政要與會,并發表重要觀點。此後,人大重陽代表團先後四次訪問伊朗,與當地來自政壇、企業界的人士進行了充分的溝通與協調,進而獲得了伊朗方面的充分信任。
再次,資深重要人士對“一帶一路”的全面參與是必要因素。雙方都給予了高規格的支持,雙方人士均有參與,被兩國輿論普遍視為第一次真正有官方高層支持的中國伊朗智庫對話。
最後,雙方智庫對具體議題的坦誠溝通與相互理解是長期動力。這次對話後,伊朗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紮赫拉尼對筆者說,這次對話是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中伊對話,希望能夠早日進行第二輪。
可見,要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尤其是智庫外交的模式,并不容易。但隻要持之以恒,成績就一定一天比一天更顯著。期待“官學合作,互推共建‘一帶一路’”的跨國智庫合作模式早日形成。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微信公衆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