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新中國人民大學新.."/>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英國主流媒體對“中國夢”的報道與意義建構

英國主流媒體對“中國夢”的報道與意義建構

時間:2024-11-06 11:40:34


    鐘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潘亞楠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博士研究生、商丘師範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助教

作為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中國夢”已經成為中國在新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下進行大國傳播、與世界對話的關鍵話語之一。“中國夢”提出的大背景是中國崛起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轉型,但近些年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經濟實力的增長并未給中國形象帶來大的改觀。正如學者趙汀陽指出的:“如果中國的知識體系不能參與世界的知識體系的建構,那麼,即使有了巨大的經濟規模,即使是個物質生産大國,還将仍然是個小國。”因此,“中國夢”的重要價值在于為世界轉型提供“源于中國而屬于世界”的制度與精神公共産品①。

“中國夢”給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帶來新的思想維度,它是中國向世界積極言說自我的話語訴求。所以,獲知“中國夢”在異域如何被闡釋和想象對于更有效傳播“中國夢”來說就顯得極為關鍵。本文選取英國目前發行量最大的四家報紙《泰晤士報》、《衛報》、《每日郵報》、《獨立報》,以及英國廣播公司(BBC)作為研究樣本,在LexisNexis全球媒體數據庫中以“Chinesedream”和“Chinadream”為關鍵詞搜索新聞文本,時間起點為習近平首次提出“中國夢”的2012年11月,截止時間為2015年2月底,共獲取有效研究樣本40篇,采用内容分析和框架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一、報道内容分析

1.2013年關注度最高,從概念闡釋到融入日常報道

在40篇有關“中國夢”的報道中,2013年全年的報道數量達到32篇,占總樣本量的80%,2012年12月1篇,2014年6篇,2015年(截至2月份)為1篇。其中,消息28篇,社論5篇,評論3篇,新聞特寫4篇。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11月29日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中國夢”概念,英國媒體當時并未特别注意,其較為關注的中國議題是那時正在展開的反腐行動。2012年12月,《每日郵報》在報道中國打擊腐敗問題時援引新華社的評論首次提及“中國夢”,但文章并未對“中國夢”做更多的闡釋。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在就職演說中先後9次提到“中國夢”并系統闡釋了“中國夢”。重要人物在重大時刻重點闡述的新概念“中國夢”立即被外國媒體捕捉為新聞亮點。英國媒體以“中國領導人倡導‘中國夢’”、“習近平提出‘中國夢’”、“習近平的中國夢意味着什麼”等為标題突出報道“中國夢”。這些報道将“中國夢”話語引入西方世界,介紹分析了這一概念的含義以及習近平提出“中國夢”的意圖。在随後的報道中,“中國夢”較少出現在文章标題中,而更多地被嵌入到不同題材(商業、社會、軍事、科技等)的新聞報道中。

2.“中國夢”凸顯在政治議題中,而民生話題成為重要切入點

“中國夢”更多地被融入到政治議題的報道中(21篇)。除了對習近平相關講話的報道,“反腐”是最受關注的話題。同時,在社會議題的報道中,普通個人與“中國夢”的關系成為重要切入點,如學區房房價過高、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農民與中國城市化進程等一系列民生話題獲得較高關注度。

3.中英兩國人士對“中國夢”均有積極評價,但總體情感傾向趨于負面

英國媒體對“中國夢”的報道主要采用了“事實框架”,而對“中國夢”的直接評論文章較少。中英兩國作者對“中國夢”均有積極評價。例如,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每日郵報》上發表署名文章《中國改革有利英國——中英應共繪未來發展藍圖》,講述“中國夢”指引下的中國将同樣惠及英國的發展。但從數量來看,在英國媒體上這樣的“中國聲音”還明顯不足。一篇值得關注的評論文章來自英國知名教育人士安東尼·斯爾頓公爵,他從經濟發展和合作角度指出中英應該加強合作,并觀點鮮明地提出“我們可以共享中國夢”。

對于新聞報道的情感傾向的分析通常是由編碼員通過對文本語言和語境的解讀來判斷。比如表達“英中兩國可以共享中國夢”的報道被視為正面,對于僅僅提及“中國夢”而無明顯态度傾向的視為中立,持批評态度的視為負面。基于此編碼原則進行判斷,持負面情感傾向的報道為29篇,正面情感傾向的報道3篇,中立情感傾向的文章為8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英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越來越緊密,經濟新聞提及“中國夢”時顯得更為客觀和積極,如《獨立報》在報道中國将參與英國高鐵建設時,對中英合作前景表示了認同,并引用首相卡梅倫的話說:“英國希望中國能夠實現中國夢,我們将在世界競争中互相幫助。”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