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至16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和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審查和批準“十三五”規劃綱要是兩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因此,此次會議受到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一、“兩會時間”成為世界時間
1.外媒記者參會人數增多。據兩會新聞中心統計,報名參會的外國記者超過1000人,分别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234家媒體。不但總數比去年有所增加,而且英、日等國記者人數呈現大幅增長。日本記者從去年的200人增至272人,英國記者由去年50多人增至115人。美國媒體派出約200名記者,人數基本與去年持平,依然是外媒報道團隊中的主要力量。法國、德國媒體人數今年也均超過50人。全球媒體多語種的報道态勢愈加濃厚(見圖1)。
圖1:境外9個主要語種媒體涉兩會報道量(單位:篇)2.報道量為近10年來第二高。據全球媒體數據庫統計,外媒有關兩會的英文報道有3514篇,為近10年以來的第二高,僅略低于2013年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後的首次兩會(3799篇)。比去年(2971篇)增加18.3%,與“十一五”開局之年的2006年(1787篇)、“十二五”開局之年的2011年(2510篇)相比,報道量增幅分别高達96.7%和40%(見圖2)。圖2:2006年至2016年境外媒體涉兩會英文報道量(單位:篇)3.報道手段更加豐富多樣。全球媒體對于兩會進行了立體式的全方位報道,報道手段和形式更加豐富多樣。路透社的發稿量最大,達到284篇(見圖3)。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對人大開幕式進行了視頻報道,日本最大視頻網站Niconico更是首次直播。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衛報》等主流媒體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多角度報道兩會。
圖3:涉兩會英文報道量最大的十家境外媒體(單位:篇)
國際社交媒體成為報道兩會的另一道風景。其中,推特的關注度最高,成為有關兩會的主要輿論場。報道基調以客觀、中性為主,一方面及時跟蹤介紹兩會議程,并重點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另一方面則較為關注國内外各階層人士對于兩會的看法,評論角度更為廣泛、多元。
二、“十三五”規劃綱要成為報道主線
1.政府工作報告與“十三五”規劃綱要最受關注。“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政府工作報告受到密集報道和評論。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并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查;3月7日,人大會議審查“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這兩日外媒英文報道量分别達到326篇和335篇,為兩會期間最高值(見圖4)。
圖4:境外媒體涉兩會的每日英文報道量(單位:篇)外媒在有關兩會的報道中,諸多重點、熱點議題與“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政府工作報告有關,例如經濟增長目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消除貧困、環境保護、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其中,中國經濟形勢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受關注,占據兩會報道的八成以上。
2.“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重要意義倍受重視。外媒普遍認為“十三五”規劃是兩會的“重頭戲”,将為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定調。奧地利《趨勢》雜志稱,中國最重要的年度政治會議在今年的意義更加重大,因為該國将用新的五年規劃為未來定位。德國《法蘭克福彙報》指出,“十三五”規劃是指引中國經濟轉型的、具有前瞻性的規劃,這給世界各國帶來新動力和新機遇。此外,外媒注重解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并分别對中國在經濟發展、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環境保護、對外政策等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予以分析評價。法國《世界報》、泰國《曼谷郵報》認為,“十三五”規劃綱要列出了諸多具體指标,是中國新的發展路線圖。
三、中國主動發聲釋放信息赢得好評
1.“部長通道”成為與媒體溝通新平台。今年兩會上,“部長通道”成為一大亮點,部委負責人主動發聲回應外界關切,得到外界積極反響。據全國人大新聞中心統計,3月3日、5日、9日、13日4次設置“部長通道”的全體會議上,共計25位31人次的部長接受媒體采訪,回應熱點問題50餘個。表達關切、抛出問題的境外記者獲得滿意答複。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新聞主任韓詠紅說:“中央部委領導表現亮眼,許多很少面對媒體的部長都出來說話了,展現出務實專業的精神面貌。”一位連續4年采訪兩會的日本記者表示:“以前外媒記者想攔部長采訪難度很大,今年部長主動上前,使這個通道成為中國官員與媒體互動溝通、發布信息的平台。”
2.新聞發布會内容豐富且信息量大。兩會新聞中心共舉辦了20餘場新聞發布會和記者會。其中,3月16日的總理記者會和3月4日的人大首場新聞發布會最受追捧,在兩會後期和前期直接引起外媒報道出現兩個小高潮(見圖4)。總理記者會上,半數提問機會都留給了境外記者,路透社記者更是第一個提問。中央各主要部委負責人在多場新聞發布會上,圍繞外界關心的熱點、重點、敏感問題及時發布權威、最新、重要信息,向世界傳遞中國改革發展的新動向,獲得境外記者好評。德國《世界報》記者埃林表示:“新聞發布會内容豐富,發改委、财政部、外交部、證監會,每場信息量都很大。”越南之聲記者何孟勝說,20多場發布會讓他找到了更多報道中國的角度。
3.媒體開放日有利于加深對地方的了解。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代表團舉行了約40場次的媒體開放日活動,新疆、遼甯、天津、黑龍江、四川等代表團開放日受到較多關注。其間,王珉“落馬”、天津特大火災爆炸、新疆反恐維穩、龍煤集團改革等敏感話題均被記者提及。地方官員直面問題、大膽回應質疑體現自信。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記者科隆克說,開放日的活動,使她加深了對四川的了解,對自己接下來對于西部大開發的采訪非常有幫助。今日俄羅斯通訊社記者羅佩卓表示:“采訪環境的開放使外國記者可以見到更多地方代表,觸及各方面感興趣的問題,更多了解中國社會的情況。”
四、兩會成為觀察中國改革發展重要平台
1.積極評價中國力推經濟轉型升級。兩會期間,中國确定未來五年經濟年均增速6.5%以上和2016年增長目标為6.5%至7%後,多數媒體認為以區間方式明确經濟增速是“正确”的,為推行經濟體制改革預留了空間。美國彭博社指出,設立區間值為平衡結構性改革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靈活性。“供給側改革”被外界視為中國目前的改革“基調”。外媒認同這一改革對于解決産能過剩、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日本經濟新聞》稱,“供給側改革”是應對煤炭、鋼鐵等行業産能嚴重過剩的一劑猛藥。但也有媒體認為改革可能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陣痛”。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實施“供給側改革”短期内或會造成失業和經濟産出下滑等問題,可能影響政府執行的決心。
2.肯定中國多措并舉打“脫貧攻堅戰”。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以及政協工作報告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作部署受到廣泛關注。外媒普遍認為,消除貧困成為“十三五”期間中國政府的工作重點。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認為,中國提出了宏偉的脫貧目标,緻力于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法國《世界報》則認為,中國希望慈善法能在實現脫貧的目标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标作出貢獻。但一些媒體認為中國實現脫貧目标面臨挑戰。《日本經濟新聞》稱,消除貧困必須掌握貧困的實際情況,并有效施策,這或許非常困難。
3.贊賞中國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外媒對李克強總理有關“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的表态以及“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今後五年的環境治理具體目标予以積極評價,肯定中國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德國《經濟新聞報》指出,兩會展示出中國治理環境的信心,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時代已經結束,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在中國未來規劃中排在最前面。輿論對“十三五”規劃中昭示的新型發展道路充滿期待。世界資源研究所常務副總裁曼尼什•巴普納表示,希望中國能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保護環境方面大膽行動,走上有質量的綠色發展之路。
五、主要國家和地區媒體各有側重
1.美國媒體聚焦中國重大政策方針。美國媒體集中關注中國在兩會期間出台的重大政策方針,透露出對中國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向的重視。美聯社、全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時代》周刊等主流媒體主要圍繞“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政府工作報告,對經濟增長目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法治建設、環境保護、對外政策等議題給予全面而深入的解讀。它們一方面肯定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之路方向正确,但另一方面也對中國在南海、朝核等問題的政策動向保持警惕,密切注視中國快速發展對其自身和世界可能帶來的影響和沖擊。
2.歐洲媒體關注重點有所差異。歐洲媒體主要關注中國經濟社會形勢和相關政策,對于“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政府工作報告等内容給予全方位解讀。一些主要媒體的關注重點有所不同。英國路透社、《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等最關心中國經濟形勢和政策,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看法多元。法新社較為關注中國的國防預算,評論中國預算調整的背景和影響。德國《世界報》《南德意志報》更關注中國社會發展,對于國内社會維穩形勢進行多角度解讀。
3.俄羅斯媒體重點關注中國經濟發展和中俄關系。俄羅斯媒體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國經濟發展、國防預算、“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中俄經貿發展與中國外交等。俄羅斯《生意人報》《觀點報》等主流媒體對政府工作報告内容進行了重點報道。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專門通過大數據圖表的形式對政府工作報告内容予以解讀,并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今日俄羅斯通訊社、俄新社更為關注中俄關系發展,多次在兩會記者會上就此提問,認為中俄應進一步加強合作,期待中俄關系成為大國關系的典範。
4.中國聲音在拉美媒體中得到廣泛傳播。拉美媒體對于中國的經濟民生政策和改革給予較多關注。雖然美國大選吸引了多數拉美國家媒體的視線,但中國的“十三五”“經濟政策”“消除貧困”和“打擊腐敗”等仍然是拉美國家媒體國際新聞報道的高頻詞。墨西哥第13公共頻道電視台在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後的幾小時内,便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中國在“十三五”期間的十大目标,肯定“十三五”規劃對于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媒體的報道均轉引自新華社稿件,中國的聲音和觀點得到廣泛傳播。
責編: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