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報》采用新華社花綿羊稿的手機界面截圖科學家聲稱他們取得突破的一項基因技術未來可能令消費者購買到不同色彩的原色羊毛制品,甚至是定制寵物顔色。
他們采用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培育出五隻不同毛色的綿羊,有的長得像奶牛,有的像斑點狗,盡管這項基因工程試驗飽受非議。
這些經過基因修飾的綿羊是新疆畜牧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明軍的傑作。
他說,這些2016年3月出生的細毛羊羊羔使用的是基因組遺傳修飾技術,如今“已經成為我們的萌寵”,并為消費者購買不同色彩的原色羊毛制品和定制寵物毛色奠定了基礎。
科學家也認為基因經過修飾的動物将有助于人類臨床研究和患者器官移植。
但是,該項試驗也令人産生擔憂,因為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濫用可能會人為幹預基因自然遺傳的過程。
基因組編輯技術被發明于三年以前,它像一把分子結構的剪刀,将不想要的DNA部分剪掉,替換成想要的部分。
這在科學和醫學領域可能會帶來巨大突破,但是批評人士也指出,這個技術帶來的改變太過迅速。
而劉明軍接受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采訪時稱,該項目既具有科技價值也擁有商業化目的。
新疆位于中國偏遠的西北部,目前還有一定數量的牧民夏季在牧場放牧,而劉教授的研究位于新疆的首府烏魯木齊,卻是基因組編輯技術研究的最前沿陣地。
劉教授還曾選擇影響綿羊肌肉和羊毛生長發育的基因進行基因組編輯,并于去年獲得了首批基因編輯的綿羊個體。結果證實,基因編輯綿羊在肌肉和羊毛生長速度上都顯著高于一般綿羊。
劉教授領銜的課題組計劃今年秋季将這38隻基因編輯綿羊正常配種繁殖,從而進一步觀察它們在下一代中的基因穩定性。
經權威部門——人類受精與胚胎管理局批準并頒發基因編輯研究的許可證,英國科學家于今年早些時候開始了對胚胎的基因編輯研究。
這些科學家試圖通過實驗研究了解受精七天内的胚胎發育情況以便進一步研究導緻流産的原因,但是并未将經過基因編輯的胚胎植入人類母體。
科學家建議研發基于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新方法從而替換特定染色體。
然而,人們也擔憂這種人為改變胚胎DNA将對人體産生不可預知的危害,同時也會産生将“問題”基因遺傳給祖孫後代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