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壯舉——長征。偉大的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八十多年來,長征精神光輝璀璨,穿越曆史,跨越國界,播撒世間。《人類1000年》一書列出了過去1000年中影響世界曆史的100件大事,中國有三件入選:火藥兵器、成吉思汗的帝國、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可以說,長征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曆史的壯麗史詩。恰逢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筆者就長征精神的對外傳播做簡要探析。
一、對外傳播長征精神的意義
2006年10月,胡錦濤同志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對長征精神做了精确闡釋,他指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衆,同人民群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①
主動對外傳播長征精神是我國增強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重要舉措。
第一,有助于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認識。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沉重的苦難,上世紀30年代,内憂外患更加嚴峻。日本軍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國内矛盾突顯,人民飽受煎熬,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連續對紅色革命根據地發動大規模“圍剿”。由于黨内“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偉大的長征,翻開了馬克思列甯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新篇章,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國共産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中國革命成熟的堅強領導核心。對外傳播長征精神,能夠向世界打開一扇了解中國曆史的窗戶,能夠讓國際社會通過長征這一中國革命的重大轉折深入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
第二,有助于赢得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産黨和人民軍隊的認可。在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紅軍将士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跨越十幾個省份,累計行程達六萬五千裡,僅紅一方面軍就行軍兩萬五千裡。在兩萬五千裡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先輩們為世人創造了光輝的典範,對外傳播長征精神,能夠向國際社會闡述當今的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經的艱苦卓絕、曾經的苦難輝煌,進而樹好黨和軍隊的形象。
第三,有助于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認同。魯迅先生有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每每在曆史的關鍵節點,在中華民族的危急時刻,總會有崇高的、優秀的“脊梁”挺身而出。長征就是在曆史的緊要關頭完成的震驚世界的壯舉。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中國精神薪火相傳、接力赓續,中華民族一次又一次書寫輝煌。對外傳播長征精神有助于國際社會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了解中國崛起的精神因素,進而加深對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認同感。
二、對外傳播怎樣的長征精神
一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既有自強不息的品格,也有仁愛、勤奮、探索、創新、愛國、氣節、革命、改革、開放等一系列的精神。長征精神中蘊含的堅定的革命信仰精神、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知難而進的自強不息精神、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艱苦樸素的勤儉精神等等,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生動寫照。對外傳播中,應突出宣揚中華民族對和平的向往,向世界說明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不會把近代以來蒙受的災難淩駕于他國之上。
二是黨和人民軍隊形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着中國共産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有力彰顯了革命力量,提高了國際威望,赢得了國際友人的贊譽。對外傳播長征精神理應把宣揚黨和軍隊的形象作為重點,其中宣傳黨的形象時應突出探索創新、勇于擔當、親民為民、開放自信等品質,向國際社會展示一個和睦友善的大黨形象。宣傳軍隊形象時應着重突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風貌,向國際社會展示一支愛好和平的鋼鐵衛士形象。
三是當代中國巨大發展。在對外傳播長征精神時,應把當今中國的巨大成就、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選擇向國際社會加以展示,借此赢得國際上對中國力量的認可,提升外界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确定感和信心。同時,應兼顧一些國家、政黨、群體的感受,堅持用事實說話,用形成共識的話語闡釋,加大對傳播渠道、傳播内容的把關控制,防止空空而談、盲目自大、不留餘地,避免因傳播長征精神而引起負面效應。
四是蘊含長征精神的重大對外舉措。當今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打開“築夢空間”的重大戰略舉措,這一舉措帶有濃重的中華民族傳統精神色彩,這與艱苦卓絕、百折不撓、團結進取、實事求是的長征精神相吻合。通過對外傳播長征精神,能夠讓“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提振信心,進而提升參與熱情。
五是人類強大的精神力量。《人類1000年》之所以給予長征相當高的評價,他們不是從中國共産黨黨史和中國紅色武裝的軍史看待長征的。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曾指出:“長征這個事件在精神層面上影響了人類進程。它告訴人們,人類精神文明中最寶貴的就是永不言敗,就是頑強不屈,就是高舉自己信仰的旗幟、高舉理想的火炬,義無反顧地走向自己設定的目标,不達目标絕不罷休。”②哈裡森·索爾茲伯裡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文版自序中說到:“閱讀長征的故事将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對外傳播長征精神,如果能夠和宣揚人類強大的精神力量融合起來,必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長征故事的國際表達
對外傳播長征精神,關鍵是要講好長征故事,這其中有兩大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講什麼樣的長征故事,一個是怎樣講好長征故事。歸納起來,筆者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選好素材。可以嘗試以下三個視角:一是選取能夠充分證明長征對曆史發展、對國際社會具有重大影響的素材;二是選取長征精神中體現人類共同精神追求、人格特質的素材;三是選取對個體具有很強感召激勵價值的素材。素材不限于曆史中的長征精神,更要有當下中國的發展建設所體現出的長征精神,比如,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号的發射,就是蘊含長征精神的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重要發展,應積極做好對外傳播工作。
二是整合渠道。在傳播渠道的選擇上,筆者認為,在防止強加于人、生搬硬套的基礎上,應把長征精神巧妙嵌入當今中國對外傳播的方方面面,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整合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統籌“走出去”宣傳和“請進來”報道,兼顧對内弘揚與對外傳播,真正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三是善于借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于傳播長征精神來說,利用好外國學者對長征的研究和贊譽,絕對是有效而有益的傳播渠道。外國人研究撰寫長征的圖書作品主要有法國傳教士阿佛雷德·勃沙特的《神靈之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後改名《西行漫記》)、美國記者哈裡森·索爾茲伯裡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美國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的《偉大的道路》、英國作家韓素音的《早晨的洪流》。1990年,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瑞士、新西蘭等十幾個國家的攝影家懷着對長征的敬慕,來到中國,沿紅軍長征的路線,拍攝沿途風光,還出版了大型長征畫冊《中國——長征》。80年來,外國人介紹和研究紅軍長征的熱情曆久不衰,并與日俱增,這為對外傳播長征精神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資料,應對其高效利用。
「注釋」
①《胡錦濤: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6年10月23日第1版。
②《訪談:長征何以入選美<人類1000年>》,中國軍網,http://www.81.cn/jmywyl/201412/12/content_6265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