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7月28日,唐山全城緬懷

7月28日,唐山全城緬懷

時間:2024-11-06 10:24:41

新華社報道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全城緬懷。

清晨6時,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上已經擺滿了花籃,地上貼着兩幅簽滿了名字的巨大條幅,上面寫着:“唐山幸存者向全國人民問好,向解放軍緻敬”。

旁邊放着一隻筆,晨練的市民紛紛停下腳步在條幅上簽名,并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記者在紀念碑廣場上看到一批老兵們穿着特殊定制的T恤衫給紀念碑從各個角度拍照,盡管來自不同的部隊,服裝上的标語也不相同,但都印有一顆醒目的紅星。

62歲的付西亨帶着老伴兒從四川宜賓趕來,他看上去有些羞澀,但一提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打開了話匣子。

“40年前我在唐山當兵,既是地震幸存者也是援救者。當時我們沒有現代化的工具,靠雙手從廢墟中扒人,好多同志們手指都露出骨頭了。”付西亨說。

75歲的武漢人羅懷民早在三天前,就同他的400多名老戰友們來到了唐山。他告訴記者,今天淩晨3點多,老戰友們來到了紀念碑廣場并敬獻了花籃。

“為了不打擾唐山市民,我們選擇了夜裡到紀念碑看一看,那些大的花籃就是我們‘空六軍’獻的。”羅懷民告訴記者。

廣場上晨練的市民逐漸增多,這些曾經參與抗震的老兵們被熱情的市民圍住了,不少人提出和老兵們合影,還有的人主動上前跟他們握手。

“唐山人民感謝解放軍!”人群中有幾位市民忍不住說。

羅懷民也顯得有些激動,他說:“唐山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上午9時左右,刻有24萬罹難者名字的地震紀念牆下,已經聚集了許多前來緬懷親友的唐山市民。

今年75歲的張國昌正在用相機拍攝紀念牆上兒子的名字。他告訴記者,40年前,他7歲的兒子在地震中遇難。“每年7月28日,我都會來紀念牆拍一張兒子名字的照片。”

說到這時,張國昌有些激動,他從兜裡拿出紙巾擦了擦眼角的淚。

“每年拍一張,代表孩子又長了一歲。”張國昌說。

地震可以摧毀一座城市,但帶不走血濃于水的親情。今年80歲的宋澤普一大早就坐公交車來到紀念牆下祭奠地震中遇難的姐姐宋配芹。

盡管行動不便,但宋澤普還是專門多坐了一站地去買鮮花。記者見到宋澤普時,他正用膠帶小心翼翼地把鮮花往紀念牆上姐姐的名字處粘。

“姐姐過去是個愛美的人,我們從小關系就很好,我想對她說,現在唐山已經大變樣了,你在那邊放心吧!”宋澤普說。

10時,記者在紀念牆下碰到了51歲的馬國順。馬國順每年清明節和7月28日都會來紀念牆悼念地震中遇難的弟弟。以前都是他自己,但這次他推着輪椅把父親也帶來了。

“我們住在古冶區,離這邊有30多公裡,早上不到6點我們就出來了。”馬國順說,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必須帶父親過來。“父親的視力不好,向父親指了1個多小時,他才看到弟弟的名字。”

大地震發生時,馬國順的弟弟8周歲。“小兒子有點淘氣,看到了他的名字,想到了小兒子那年正要準備上小學的情景。”說到這,馬國順父親的眼角濕潤了。

20歲的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學生趙玉領,來自張家口,與馬國順的父親相同,他也是第一次來到唐山大地震紀念牆。

趙玉領是青年志願者,今天七點多他就上崗了,幫着市民們尋找遇難親友的名字。他告訴記者,對唐山大地震最初的了解來源于書本和電影,2010年《唐山大地震》上映時,他看哭了好幾次,覺得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太沉重了。

“今天看到這麼多唐山人來紀念牆緬懷逝去的親友,我覺得幫助這些人盡快找到親友的名字就是最大的幫助。”趙玉領說。

7月28日的唐山,比往日多了些肅穆。

責編:譚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