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媒創辦大量中文新媒體
目前,外媒開設中文新媒體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情況是它們利用自身實力,開設旗下的中文新媒體。如英國《金融時報》集團開設了FT中文網,英國廣播公司(BBC)開設了中文頻道和英倫網,路透社、《華爾街日報》《費加羅報》等網站開辟中文頻道,或者是開設微信、微博賬号,作為該媒體的附屬機構。有些外媒還在Facebook、Twitter開設公衆号,面向全球華人傳播。據統計(截至2016年7月24日23點),外媒創建的中文媒體數量共計114個(網站32個,微博20個,微信公衆号16個,Facebook15個,客戶端13個,Twitter12個,電子報6個)。通過這些中文新媒體,相關媒體就可以直接到達全球華人的信息市場。可以預料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将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媒創建華文新媒體,直接對中國受衆和其他國家的華人進行傳播,形成了對中文國際傳播的巨大挑戰。
創辦中文新媒體的外媒大緻分為兩類:一是西方财經媒體;二是西方主打政經新聞的媒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世界經濟地位日益得到提升,而且影響世界經濟的力量越來越強大,西方财經媒體為此開設中文新媒體,主要目的是為了進入中國的财經新聞報道領域,建立大中華區甚至全球性的華人财經信息網。例如,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彭博社、日本經濟新聞社、英國《金融時報》集團等世界性财經媒體都創建了中文新媒體,報道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經濟活動,并把這些财經信息轉售給用戶。
一些從事政經新聞報道的外媒創建中文新媒體的目的,在于向全世界華人傳播西方文化與價值觀,甚至負面報道中國事務。如英國BBC中文頻道,利用其特殊的媒體身份,遊走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之間,通過報道高度政治敏感性的話題,展現外媒“政治正确”的立場,對中國經常進行不客觀報道。
二、外媒創辦的中文新媒體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外媒利用社交平台的傳播便利性,聚集了大量粉絲,成為華人傳播網絡中的意見領袖。一些外媒在Facebook設立公衆号,利用其雄厚的實力與豐富的資訊吸引大量中國公衆或其他國家的華人。例如國家地理雜志的粉絲接近150萬,BBC中文網(繁體)有30多萬粉絲,紐約時報中文網的粉絲約17萬,美國之音中文網粉絲超過12萬。這些粉絲均是新媒體的傳播節點,意味着這些媒體可以借助大量粉絲擴散到其他的華人圈子中,實現對全球華人的傳播。
BBC中文網在Twitter的粉絲數量高達60萬,紐約時報中文網次之,接近50萬。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華爾街日報》、美國之音的中文網的粉絲數量均在30萬以上。這些媒體的粉絲數量驚人,充分說明他們在華人傳播圈中具有強大的傳播力與影響力。目前,許多世界性、實力雄厚的外媒都相繼開設了中文新媒體,特别是以報道财經新聞見長的媒體,借中文新媒體逐漸在中國産生影響,如英國《金融時報》的FT中文網,已經在中國财經界廣為人知,對中文傳播生态造成重大影響。《華爾街日報》新浪微博的粉絲數量極其驚人,而其Twitter的粉絲數量也有30多萬。《華爾街日報》利用其豐富、專業的财經報道分析,吸引了大量華人财經專業人士的關注,培養起全球華人使用其傳播平台收集财經信息的習慣,從而占領大中華地區與海外華人社會的财經市場。
這些财經媒體通過英語和華語兩種語言的相互翻譯,把中國的經濟信息向中國本土和西方國家傳遞,幫助中國和西方投資者聯系在一起,促成了全球華人商業網絡的形成,從中獲得更多的商業财經信息市場的份額,培養中國受衆對外媒創辦的中文新媒體的依賴感。
三、外媒創辦的中文新媒體打開了中文國際傳播的缺口
外媒攜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影響力,開設中文新媒體,直接面向全球華人,無疑對中文國際傳播構成強大壓力。西方主要的大型媒體和通訊社,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路透社、美聯社、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BBC、日本放送協會(NHK)等均在中國設有記者站。它們在其中文新媒體傳播的信息,既有在中國采寫的新聞,形成“出口轉内銷”現象,也有傳遞來自西方的信息,加劇了對中文國際傳播的空間擠壓。
一直以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文化産品與信息輸出均呈逆差狀态,特别是新媒體快速發展之後,中國的新媒體雖然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新媒體的世界傳播權仍然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上。例如2016年9月2日,Alexa網站公布了各國網站浏覽量排在前500名的網站名單,其中美國獨占鳌頭,有212個網站,比例為42.40%。前十名中有八個是美國媒體,隻有兩個網站(百度、騰訊QQ)才是中國媒體,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八。然而,百度和QQ的用戶絕大部分都是中國網民,而排在前十名的美國媒體的用戶卻來自于世界各地,這說明中文新媒體并沒有真正走出國門,實現對世界各國的傳播。這些數據也真實地反映了中美兩國新媒體國際傳播能力相差懸殊的現實。
美國媒體不僅利用其傳統媒體原有的雄厚傳播力量,向中國輸出信息,而且還利用其掌握的新媒體傳播力與影響力,加大了向中國進行信息傳播的力度,使中國在新媒體傳播态勢下面臨信息傳播逆差的巨大壓力。
文化外交在硬實力的基礎上,以軟實力為表征,很多時候比武力征服更加有效。傳統的美國文化外交以好萊塢電影、美國之音、CNN等媒體為工具,已經構成了對中文國際傳播的壓倒性優勢。如今随着新媒體的迅速發展,Facebook、Twitter、Google等一批新型的社交平台成為實現美國外交的新工具。當越來越多的外國媒體創建中文新媒體,向中國和全球華人傳播信息的時候,中文傳播将面臨更大的挑戰,空間有可能會進一步受到擠壓,将對中國媒體與信息傳播“走出去”制造更多的障礙。中國與美國國際傳播能力的差距将進一步拉大。中國寄希望利用新媒體打造一個跨越世界的中文傳播網絡将面臨外國媒體開設的中文媒體的極大沖擊,甚至面臨信息走不出去的危險。因此,加快中文國際傳播的改革力度,增強中文新媒體的實力已經迫在眉睫。我國相關部門應正視外國媒體開設中文新媒體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出台更多有助于開展中文國際傳播的政策,以反制外國媒體開設的中文新媒體的傳播,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海外華文傳媒促進‘一帶一路’信息互聯互通的機制創新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号:16AXW007。本文數據均由該項目研究團隊統計,數據統計截止時間為2016年7月24日23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魏海童對此文的數據統計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大玖:《海外中文網絡媒體——跨文化語境》,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頁。
2.(英)約翰·湯姆林森:《全球化與文化》(郭英劍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頁。
3.孔帆:《法國雜志歪曲事實抹黑華人華社欲維權訴诽謗》,中國新聞網,2012年09月13日,http://www.chinanews/hr/2012/09-13/4181494.shtmlOlivierWang。
4.葉韬:《總理駕到,專訪談焦點,呼籲華裔選民:小夥伴們,投票哦!》,微信公衆号《中文先驅》,2016年7月28日。
5.李冰:《中國夢家國夢——淺談中華文化崛起進程中的澳洲中文媒體新使命》,《世界中文傳媒年鑒》,世界中文傳媒年鑒社2013年版,第148頁。
責編:吳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