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話語傳播“走出去”的關鍵性問題

中國話語傳播“走出去”的關鍵性問題

時間:2024-11-06 10:07:06

2004年9月3日,由馬其頓聖基裡爾·麥托迪大學和中國西南财經大學合作創辦的馬第一家孔子學院在斯科普裡成立,至此拉開了我國孔子學院文化外交的序幕。同年,美國設立了第一所孔子學院——馬裡蘭大學孔子學院。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個國家(地區)建立475所孔子學院和851個孔子課堂。在現有中國文化外交模式下,孔子學院以陣地化的形式在境外各地紮根下來,成為推廣漢語和中華文化、增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誼橋梁,為漢語走向世界、适應各國人民學習漢語和了解中華文化的需要做出了貢獻。

然而,在孔子學院蓬勃發展的同時,國外對于孔子學院的質疑聲亦此起彼伏。随着規模的擴大和與當地社會接觸的深入,孔子學院與所在國之間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也逐漸凸顯。2012年5月,美國審查孔子學院學術資質,要求部分教師離境;2014年9月,美國芝加哥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以“捍衛學術自由”的名義宣布停止與孔子學院合作;2015年1月,歐洲第一家孔子學院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孔子學院也宣布将于6月關閉。這些情況也迫使我們重新反思孔子學院的運營與發展。因此應該從孔子學院發展的瓶頸切入,探索相應對策,從而為我國開展文化外交提供可借鑒的參考。

一、宏觀層面:頂層戰略定位不清

1.“官方包袱”的無奈

官方身份是孔子學院的軟肋,孔子學院一直被認為是與英國文化協會、法語聯盟、德國歌德學院、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等西方跨國文化交流機構作用相當的非盈利組織。事實上,上述這些文化交流機構和孔院一樣帶有或多或少的官方色彩。例如,英國文化協會就聲明自己預算的四分之一來自政府。

孔子學院機構設置的背景決定了它官方背景的屬性。雖然其與政府、與孔子學院總部沒有上下級或者隸屬關系,而是相對獨立于所在國大學的在地漢語教學機構,但這種色彩就國外看來仍然刺眼。由于總部要提供相應的資金、師資以及管理方面的支持,所以被某些輿論誤解也就不可避免,而國外相關機構可能出于特定的考慮,推波助瀾,将此誤讀放大化,從而對孔子學院的形象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便不難理解在形式上的官方色彩背後,在面對外界對此的質疑甚或是抨擊時,孔子學院總部所要背負的是多麼大的一種無奈了。

2.機構設置的捆綁

中國孔子學院的運作模式較上述文化機構略有不同。從英國文化中心到塞萬提斯學院這些機構的運行模式以項目推廣、交流為主,起到引導中介的作用。它們可能會單獨開設一些語言課程,但是跟所在地的大學無關。而孔子學院的運行模式則是通過和當地的教育機構合作,直接在當地大學當中建立孔子學院。由于背後的政府色彩濃厚,多被認為是政府項目。這在西方大學裡普遍濃厚的自由主義空氣中顯得不易兼容。

3.文化傳播内容不明确

孔子學院在進行語言與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軟肋其實并不在于其機構設置本身,而在于傳播内容的模糊性。事實上,一直以來,孔子學院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中國文化始終沒有一個明确的定位。孔子學院要向世界傳播的自然是中國文化中區别于其他國家的文化内容,但是什麼樣的文化既能代表中國的文化精髓,體現中國的核心價值和軟實力,同時又是中國文化和其他文化具有顯著差異之處,這不僅是孔子學院,也是中國文化傳播中一個不是很清楚的問題。長期以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思維束縛了我們的文化外交活動,我們總是認為中國是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就理應受到相應的尊重。誠然,悠久的曆史和傳統文化資源是文化外交中的軟權力資源,但并不是現實的文化力和軟權力。中國文化資源雖然很豐富,但其文化張力依然不足,一方面我們的文化資源缺乏足夠的投射能力和支撐能力,另一方面我們的文化外交形式經常流于表面化、膚淺化。中國過去的不少文化外交活動都流于形式,表現為過分倚重比較表層的文化活動,如中華功夫、歌舞雜技、古董、藝術品或民俗展演等;而我們能夠影響他國意志的無形精神力量,如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價值觀念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說服力(即軟實力、軟權力)等仍然不夠。按照約瑟夫·奈的觀點,軟實力有三大來源,即文化、政治價值、外交政策①,如果我們的各種文化外交活動沒有中華文化的思想啟迪或核心價值觀的支撐,這些表層文化活動也就淪為了國際舞台上的娛樂活動,無法在目标國民衆心裡産生長久影響,所以我們的文化外交活動現在隻有“形”,卻沒有“魂”。

二、中觀層面:運營制度規範缺位

1.制度建設管理缺乏規範

孔子學院是迄今為止我國第一個由衆多部門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孔子學院的建設步伐在不斷加快,然而我國的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在戰略和策略上還存在諸多不适應,有利于孔子學院建設的外部體制尚未理順。②政府各部委及地方各級政府的相關體制尚未理順,部門間缺乏協調配合,尚未形成适應國際文化市場發展的運作機制,無法較好地體現出國家對孔子學院的支持力度。在制度建設上,由于孔子學院的建設速度較快,其管理模式、海外布局尚未經過科學論證,管理缺乏規範性。各項管理制度、建設規劃、質量标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制定出台。

2.現有财力投入同漢語國際推廣事業的快速發展不相适

現在每建設一家孔子學院,國家會撥款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用作孔子學院的場館建設與設備購置。但這與發達國家在語言傳播上每年動辄十幾億美元的經費投入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每年的運營經費是按照孔子學院申報項目撥款的,沒有日常運作資金。經費保障機制的不完善造成開展項目少的孔子學院産生了運營上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化推廣的力度。根據《孔子學院章程》規定:孔子學院總部對新啟動的孔子學院投入一定數額的啟動經費,孔子學院的年度項目經費由外方承辦單位和中方共同籌措,雙方承擔比例一般為1:1左右;孔子學院不以營利為目的,其收益用于教學活動和改善教學服務條件,其積累用于孔子學院的持續發展。③孔子學院建立以來,各國孔子學院所在大學和舉辦機構都十分重視,并盡量為孔子學院創造良好的辦學條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證學院的正常運行。但由于經費來源不一,難免出現未如人意的情況。如有的學院配套經費沒有穩定的保障,而學院本身正處在漢語教學的初創階段,不可能獲得足夠的利潤來維持孔子學院的日常運行;更有甚者,有的學院上馬以後,連基本的辦學條件如教學場所、師資及工作人員也達不到起碼的要求。這些問題無疑制約了孔子學院的後續發展。

3.師資難題亟待破解

孔子學院的教師主要由國外合作院校漢語教師、中方漢語教師、中方志願者和中方留學生以及當地聘任的漢語教師組成。不同的學院教師數量和教學水平也各不相同,有的隻有中方外派的一至兩名教師。随着孔子學院漢語教學和文化推介活動的增多,漢語教師缺乏的情況日漸凸顯。除此以外,有些國内外派的教師雖然在漢語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但由于不了解當地的教育情況,仍然不能完全勝任當地的漢語教學工作。孔子學院還在幼兒園、中小學開展漢語教學活動,所以還要為幼兒園、中小學漢語教師進行培訓,客觀上需要各個層面的漢語教師及教育專家,甚至還需要其他專業的中方教師。師資問題不解決,孔子學院就無法真正走長遠。

三、微觀層面:有效話語體系缺失

1.語言與文化傳播動力不足

孔子學院在進行語言與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也源于其“氛圍困境”。目前,我國的語言傳播和文化輸出還缺乏民間能力。從這個角度說,一國文化傳播最重要的是語言傳播,對别國語言的學習成為成功進行文化交流和傳播的主要内容。正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語言文化利益,擴大在國際傳播中的份額,當今許多國家都在有計劃地實施各自的語言戰略,積極推動本國語言的對外輸出,努力擴大其國際影響。因此,僅僅依靠官方努力并不足以為孔子學院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化外交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也無法真正讓世界對中國文化産生好感。

2.合作雙方的綜合實力與定位認識偏差

合作雙方的綜合實力對孔子學院的發展有着較大的影響,綜合實力不對等,勢必很難為孔子學院有效管理提供相應的保障。不同國家、不同合作方的辦院動機不一,有的合作夥伴自身為營利性機構,在建設孔子學院的過程中體現出較強的商業化傾向;有的則過分依賴中方的資源,單純地把目光定在中方的資金投入上,甚至把孔子學院當作是一個免費的漢語教學資源。這些偏差直接影響着孔子學院在所在國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如何糾正合作方對辦院宗旨的認識偏差,确保孔子學院在作為漢語和中國文化推廣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這一大宗旨下健康運作,是當前孔子學院建設中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

3.合作雙方文化根源性沖突

中國大力推廣孔子學院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就是傳播傳統文化,提升外國公衆對于中國文化的認同,提升自身的軟實力。然而,根據調查顯示,美國人對孔子學院的積極态度的來源,大多是經濟上的考量,幾乎沒有一項與文化直接相關。而消極态度的來源中,則有很多是關于中國的傳統文化。随着孔子學院在當地的深入發展,它早已成為中國文化和政治的一個符号,因此,國外一些人對孔子學院的偏見和反感,根源在于對于中國文化的不認同和警惕。文化層面上來說,在全球化之前世界已經形成了幾個主要的文化圈,它們都是按照各個區域的規則相處。在世界曆史的大部分時期中,各種文明都曾有過自己的國際秩序定義,把自身視為世界的中心,将自己的原則視為世界的普遍價值。西方的外向型文明與中國的内向型文明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對待其他文明的看法也不一樣。從這個層面來看,孔子學院發展遇到的困境,正是在于中西方文化特性的差異以及由此造成的西方對于中國文化的陌生和誤解。

「注釋」

①JosephS.Nye.Jr,SoftPower:TheMeanstoSuccessinWorldPolitics.NewYork:PublicAffairsBooks,2004,pp.11一12.

②周濟:《第二屆孔子學院大會工作報告》,孔子學院:第二屆孔子學院大學特刊,2008年。

③李真:《“孔子學院”連鎖海外》,《華人世界》2006年第1期。

責編:李倩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